四年前的4月22日,杨德岭纪念馆在孝义市下栅村正式开馆。
谁是杨德岭?
在老汾酒车间的博物馆里,有一张1936年的照片,是为了纪念金隅汾酒公司开业18周年,全体董事、同仁。
金玉酒业公司开业18周年,全体董事和同事合影纪念。
图中第一排的左边,有一个穿着马褂,留着花白胡子的老人。他就是金玉酒业公司的“一家之主”杨德岭。1915年,在他的带领下,“老白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当时最高荣誉甲等大奖章。
百年大掌柜
2018年,在中国酒业巨擘杨德岭诞辰160周年之际,位于教师之乡孝义市下栅村的杨德岭纪念馆正式开馆。参加开幕式的各界人士在老教师杨德岭的曾孙杨付生的带领和讲解下参观了纪念馆。
1873年(同治十二年),山西孝义县下栅村走出一个14岁的少年。他只身来到汾阳府的一家酿酒厂,从此开始了他与酒的缘分。
后来在汾州府一泉永芳当了3年学徒,得了师傅的悉心传。凭着勤奋、聪明、善解人意,18岁就掌握了汾酒酿造的全部操作技术,并在益泉永酒厂当领班。
1882年与汾阳南园寨乡绅王协会合作,创办宝泉驿酒厂,开始生产老白粉酒。由于工艺精湛,管理良好,宝泉驿酒厂生产的老白粉在当时很受欢迎。
一泉游泳池的老照片
民国初年,“宝泉益”先后兼并“崇盛永”“德厚成”两家酿酒作坊。1915年宝泉益酒坊易名为“义泉泳”,杨得龄任经理。
也是在这一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开幕。展览期从1915年2月20日开始,到1915年12月4日结束。历时9个半月,总参观人数达1800万。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型博览会,也是时间最长、参观人数最多的一次。
《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中记载山西汾酒获得一等奖。
中国特产丰富的品种、优良的品质、精湛的工艺、低廉的价格,在本届展会上引起轰动,以至于外国人评价中国是“东方最富有的国家”、“继东方伟大梦想之后前途无量的国家”。
当然,在最耀眼的酒类产品中,选自山西(官厅)、织里(官厅)、河南(官厅)、广东(官厅)的高粱酒和山东张裕酿酒公司的各种酒获得了象征最高荣誉的一等奖。
一级勋章
“明年的陈冰、巴拿马运动会将航行七万英里,在此期间,它将在遥远的展览中获得金牌,因此,汾酒的名字不仅将在东、西、亚洲和欧洲逐步采用,而且将在南北美洲采用!”
这是当时汾阳人沈写的《申明亭酒泉记》字碑文,记录了当时的盛况。
当时《并州新报》还以“一酒之誉,两国之和,国货之怒”的醒目标题向国人欢呼:“老白汾大放异彩于南北美洲,巴拿马赛会一鸣惊人。”.
汾酒诸多“第一”的创造者
汾酒在巴拿马夺冠,也引起了山西军阀阎锡山的注意,于是杨德岭受命洽谈合资事宜。1919年1月,阎锡山副官张等5人,认购500元,共计2500元。义全勇投资葡萄酒,在太原市桥头街成立金宇汾酒有限公司。
运作方式是:益泉永提供酒,金宇公司经销,杨德岭是经理。晋裕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近代白酒业第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的成立。
作为行业内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杨德岭还制定了许多“现代”管理模式,如金隅酒业公司每年召开一次股东大会,董事会每三年选举一次,监事会。
一年一选。日常事务,各司其职。遇有重大事件,召开联席会议商决。历届董事、监事,除张汝萍等发起人外,以后陆续增选的还有冀贡泉(汾阳人,曾任山西大学法学院院长、山西省教育厅厅长等职)、傅瑶(汾阳人,曾任山西省银行副理)等许多山西省要员。
▲杨得龄
在杨得龄苦心经营下,不到一年时间,山西汾酒形成了成熟的全国市场网络,并在太原成立总发行所(销售总部)。
之后,杨得龄确立了类似于现代“区域总代理”的渠道营销模式:北平前门大街的通三益商号、福聚德商号,北平大栅栏的聚顺和商号、长盛魁商号,北平琉璃厂的阜昌号,天津法租界的益林春商,青岛中山路的祥记商行,南京升州路的晋源裕商行,长沙中坡子街的晋自新商行,重庆下陕西街的益州参号,包头城的包头饭店等等,都曾是山西汾酒的区域总代理。
第一枚“真正”的,受到商标法保护的商标,也是汾酒的。
1924年8月5日,高粱穗牌汾酒商标获准注册,这枚高粱穗牌汾酒商标,正式成为了中国第一枚白酒注册商标。
▲晋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商标注册证
在今天的汾酒博物馆里,存有一张商标注册登记证,距今已有98年。
注册证上这样写着:“据晋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杨得龄呈请,以高粱穗商标专用,于商标法施行细则第36条第38类之,汾酒商品业经本局依法审定核准注册取得专用权……”
“高粱穗”商标图案由五株丰硕的高粱穗,23颗红色的饱满的红高粱以及一株绿色的高粱枝叶组成。之所以用23颗,是因为《商标法》颁布年代和“高粱穗”商标申请注册年代均为“1923”年。
而用饱满的高粱作点缀的设计理念,源于《礼记月令篇》“秫稻必齐”及“粮必得其实”汾酒酿造之秘籍。
此后,晋裕公司在总经理杨得龄的带领下又不断创造佳绩,创立了中国白酒行业第一个以白酒为主,配制酒为辅的品牌体系,主要产品有:老白汾、竹叶青、白玉汾、玫瑰汾和状元红等。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第一次”,这也是汾酒可以成为酿酒行业“教科书”的重要原因――中国白酒业第一次实用性科学研究。
信誉至上 优质为本
“振兴国酒、品优价廉、信誉至上、优质为本,决不以劣货欺世盗名”,是杨德龄为晋裕汾酒公司确立的企业核心理念。
说到就要做到。
彼时的杨得龄已经深刻的意识到,酿酒是一种高科技的研究,需要在微生物领域进行探索。于是,他开始寻找这个领域“最强的外援”。
1933年冬,时任天津塘沽黄海化学工业研究所发酵与菌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的方心芳在杨得龄的邀请下,来到山西汾阳杏花村探究汾酒酿造的奥秘。
▲方心芳
没想到,正是这样一次实地探访,却开启了中国白酒业第一次系统的实用性科学研究,而其产生的深远影响至今还在敦促着中国酒业的科研前行。
“惟汾阳居晋省之西部,交通不便,学者裹足,致汾酒之技法,及其所用原料等等,至今尚无人加以调查分析,殊为惋惜。”由方心芳著写、我国制曲酿酒科学领域第一批科学论文《汾酒酿造情形报告》中,开头是这样写的。
▲方心芳撰写的汾酒酿造七大秘诀
后来,一位微生物专家和一位酿酒专家在一起共同研究了半个多月,分析化验掌握了汾酒酿造的几百个研究数据,对汾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了全面总结,得出了著名的汾酒酿造七大秘诀:“人必得其精、曲必得其时、器必得其洁、火必得其缓、水必得其甘、粮必得其实、缸必得其湿。”
直到今天,这些秘诀还在指引着新时代的汾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