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灵儿(儿童文学作家,田甜出版社编辑中心主任)
“风和烟都在唱英雄,四周青山都在听你的耳朵,听你的耳朵……”每当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英雄赞歌》在我耳边响起,我脑海中就会出现电影《英雄儿女》主人公王成的英雄形象。在我心里,除了对英雄的敬仰,还有一种特别的激动和亲切——因为我的爷爷龚牧先生是这首赞美诗的作词人。他生前曾回忆说:“《英雄赞歌》作为一部电影插曲,是在1963年的秋冬,我和音乐家刘驰合作,我写歌词,他谱曲。诗歌是音乐的心脏,声音是音乐的躯体。在这里,歌词只是指明了主题,而音乐的作曲就像是插上了翅膀,然后就成了一首歌,还得唱给大众听。”
那是1963年秋冬的一个周末,时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厂长、电影《英雄儿女》的导演吴和、作曲家刘迟一起到他家做客。都是我爷爷在延安认识的老同志。
坐下后,吴老师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在拍电影《英雄儿女》,想请我爷爷给电影写主题曲的歌词。一开始我爷爷是拒绝的,因为他刚摘掉“右派”帽子,不无忧虑地说:“我写不合适。”但吴老师坚定地说,“你没脱帽子吗?你挑了就没问题。”三个老同志一起劝,连说“只有你了”。我爷爷终于同意了。
他一点头,三位老同志赶紧拉他出来,直奔长春电影制片厂。他们安排他住在著名的小白楼里,告诉他剧情,给他看一些还没有剪辑过的电影“毛片”。
《英雄赞歌》乐谱
本片根据巴金老师的中篇小说《团圆》改编。讲述了志愿军某部坚守无名高地的英勇战斗,志愿军艺术团英勇励志的故事。
听了剧情,看了电影部分“色情”,爷爷深有感触。他回忆说:“当我听到导演同志讲的《英雄儿女》的故事时,引起了一种激动,我想起了生活中遇到或听到的许多类似的人和事。”事实上,他不仅在电影《英雄儿女》中“遇见”或“听到”了亲人的逝去,而且还有自己的切身感受。为了参加抗日战争,他还把不满两岁的女儿柏华寄养在Xi安回民家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诗人高和葛碧舟的帮助下,我的祖父才再次找到了她。1954年秋天,当我的祖父在北京的中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时,他第一次见到了他的成年伯奇阿姨。另外,抗战初期,他曾跟随程前辈指挥的部队在前线打游击战,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所以这部电影曲折的情节让我爷爷非常激动。他说,“故事虽然是听来的,但已经被精神化了,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就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爷爷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字叫《烈士赞》,最后两句是这样的:“当你拿起炸药筒/和敌人一起粉碎它――敌人永远变成你脚下的泥土/你变成一颗灿烂的金星//你照耀在天空/你照耀在士兵的头顶/你照耀在我们的国旗上/你在人民的心中。就这样,《英雄赞歌》的初稿在他的脑海里成熟了,前述的诗句在《英雄赞歌》里转化为“双手紧握,枪管爆裂,怒火迸发,鲜血涌出”。敌人腐烂变成泥土,战士放大金星。"
他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写出了四首歌词的初稿。歌词的立意和《烈士赞》一样,脱胎于《勇士辉煌的维纳斯》。基本上分为四个板块:一是王芳对王成的激情歌唱,二是王成的英姿,三是王成的壮烈牺牲,四是对英雄烈士的歌颂。四句歌词按顺序一气呵成。前三段紧紧扣住电影的故事情节,最后一段从个体上升到整体,升华为对英雄们的普遍致敬。
和编导作曲敲定的时候,这首歌又变成了三段。爷爷按照导演和作曲的建议,把原来的第四段改成了“和声词”,放在前三段各一段的后面,反复唱了三遍。这种重复章节和圣歌的表现手法在《诗经国风》中很常见,反复,回味,进一步加深了赞美的情感力量。爷爷回忆说:“这个变化主要是作曲家刘迟的想法。”我爷爷按照他的建议,把改成“和词”的段落从原来的六句减少到四句,为了“唱得更起劲”,还特意换了一个更响亮的韵。此外,前三段各有三个词在第二句重复出现,如“听耳”、“裂天”、“天地崩地裂”,也是根据作曲需要加上的。
20世纪50年代,我爷爷写的《广州》,有这样的文字:“广州孩子的围巾/为什么特别红/因为是公社烈士/用红色的血染的……”,语义和句式与后来定型的《河茨》歌词中的“为什么战旗像画一样美,英雄的血把它染红了”一脉相承。
《英雄赞歌》的作曲人刘驰,我没见过,但我多次听他的家人说起过他。1944年冬,我的祖父、孟波、于蓝、唐蓉梅和艺鹭戏曲部的刘迟去绥德巡回演出。后来,他们加入了东北文工团,和田放等前辈一起从延安徒步进军东北。1945年10月到达沈阳。为了开庆功宴,我爷爷写了陕北民歌《东方红》的歌词并整理出来。第一场音乐会的指挥是刘驰。
爷爷1998年10月30日去世,大四刘驰1998年10月23日去世。《英雄赞歌》的词曲作者虽然不在同一年,但去世也只隔了一周。都是在抗美援朝纪念日前后去世的。我猜,在天上,他们会继续为我们志愿军的英雄烈士们唱英雄赞歌吧?
爷爷在世的时候,我经常给他寄几首诗,几篇散文,他会逐字逐句地分析修改我的“作文”。他经常在信中告诉我:“做人要真诚;如果作文与做人一致,真诚,就会有真情实感,容易打动人。”“多读书,多看报,多关注世界大事。”.爷爷郑重的写下“玲儿,爷爷是看着你长大的!”在他给我的一本《公木诗选》的扉页上。几个大字。又快到爷爷去世的周年纪念日了。向上看。
天上,侧耳倾听英雄赞歌,我轻轻地用心诉说:“爷爷,您的话,我都记着呢。”《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2日1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