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白酒香型的起源
1965年,在四川泸州召开的首届全国名酒技术协作会上,茅台代表宣读了一篇名为《我们是如何勾酒的》的文章,作者是茅台技术部部长季克良,作者是李兴发科研组的研究成果。这篇文章引起了强烈反响,开启了中国白酒的香型分类时代。
02 中国白酒香型的分类
酱香型白酒: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醇香悠长。
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酸甜苦辣,风味协调,尾净香长。
清香型白酒:香气纯正,风味协调,口感醇厚、甜柔,回味无穷。
米香型葡萄酒:优雅的蜂蜜味,入口柔和,回味清爽宜人。
03 白酒香型形成的过程
大曲白酒大致可分为高温大曲、中温大曲、低温大曲三大类。根据目前的风味类型分类,不同温度的直接体现意味着不同的风味类型:
大曲发酵时,温度高于60度。大曲用高粱发酵,蒸馏出来的酒是酱香型的。
如果温度在60度以下,40度以上,用高粱发酵后,蒸馏酒为浓香型;
40度以下的发酵酒曲和高粱一起发酵,蒸馏酒清香扑鼻。
这是三种基本分类。后来经过细分,他们只能更精确的控制酒曲的发酵温度。风味类型的差异是由酒曲发酵的温度决定的。酒曲的发酵温度决定了酒的最终口感,与酿造工艺关系不大。
04 酿造的原材料和酿造工艺
酱;我明白了
酱香型白酒,又称茅香型白酒,是由高粱和大曲经高温多次发酵而成。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特点可以概括为:四高二长,一大一多。四、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流酒;长是指:生产周期长,一年之后;存放时间长,一般需要存放3年以上。大是指曲量大,曲与粮质之比达到1:1;一是指多轮发酵,即八轮发酵。在酱香型白酒的生产过程中,第一次投料叫砂光,第二次投料叫粗砂光。投喂后需要八次发酵,每次发酵持续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持续10个月左右。
这也是酱香型在市场上稀贵的原因。
厚的
浓香型白酒一般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少数使用其他粗粮作为发酵原料。采用“酒醅勾兑、混蒸、混烧”工艺,将粉碎后的原料从窖(池)中混入酒醅中,酒醅蒸熟、冷却后加入大曲(糖化发酵剂)进行糖化发酵。酒厂以高粱为主要酿酒原料,以自制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在泥坑中进行固态发酵。酒喝完后存放一段时间,去除新酒的辣味。然后,新旧葡萄酒混合。
干净的
清香型白酒以高粱等粮食为原料,以大麦、豌豆为糖化发酵剂制成的中温大曲,采用蒸糟酿造工艺,窖内固态发酵,蒸酒,强调“蒸去杂质,清洁卫生”,即一切努力做到“清清白白”,不能有浓郁的香气或酱香,也不能有其特有的恶臭味。
05 历届名酒大会
第一名1952年北京
入选名酒4种,其中泸州大曲白酒、茅台酒、汾酒、西凤酒白酒入选。
第二名1963年北京
八种名酒入选: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顾靖贡酒、全兴大曲、茅台、西凤酒、汾酒、董酒。
第三名1979年大连
八种名酒入选:泸州老窖特曲、茅台酒、汾酒、五粮液、剑南春、顾靖贡酒、洋河大曲和董酒。
第四名1984年太原
共有13种名酒入选:泸州老窖特曲、茅塔
评选出17种名酒:泸州老窖特曲、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顾靖贡酒、董酒、西凤酒、全兴大曲、双沟大曲、特型黄鹤楼酒、郎酒、武陵酒、宝丰酒、宋河五谷酒、沱牌大曲酒。
1989年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