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王问安
文王事父,一日三朝。
问安侍膳,甘旨丰饶。
题解:
周文王服侍夫妻,每天拜见父亲三次,向父亲问安,陪父亲吃饭,并按父亲的口味供奉丰富的饮食。
原文:
周文王姓姬名昌,为世子时,朝其父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寝门外问安。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幕,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遂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
注释:
1、世子: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或儿子中及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
2、朝:晚辈问候长辈。
3、寝门:内室之门。问安:问候尊长起居。
4、内竖:宫内小臣。曰:说。
5、日中:正午。
6、幕:傍晚。其:这里指父王季。不安:身体不适。
7、履:行走。
8、复:恢复。膳:进食。
9、节:适度。
10、膳宰:古官名,掌管膳食的准备。末:不要。原:这里指原来剩的饭菜。
译文:
周朝的文王,姓姬名昌,当他做世子的时候,每天去朝见他的父亲季历三次。早晨当公鸡一打鸣,文王就穿好礼服,走到父亲的寝门外面问安。当宫里的小官说父亲大人睡眠安好,文王听了就非常高兴。到了正午时候,文王又来了,依然像早晨那样问安。到了傍晚,又来照常这样做。如果父亲偶然身体不舒服,文王的脸上就充满了忧愁的神色,走路都走不端正了。等到季历饮食恢复正常了,他才能安心如常。当饭菜献给父亲的时候,文王一定亲自去查看温度是否适宜。(等到父亲吃完了饭,)把饭菜端了下来,文王就问父亲吃得怎样,并对管理膳食的官员说:“下次不要把原来的饭菜再献上去。”(那个人)应诺之后,(文王)才敢退下。
原文:
周祚之长,历朝莫及。姬姓之后,百世其昌,皆文王孝德启之也。然文王所行,只是温凊定省之常,人人当尽,亦人人所能尽者,所以为庸行也。人莫不有父母,亦孰不愿克昌厥后,曷不效法我先王。
注释:
1、祚:传代,享国。
2、启:启发,教育。
3、温凊定省: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常:普通。
4、尽:努力完成。
5、庸行:指平平常常的行为。
6、孰:谁。克昌厥后:指子孙昌盛。出自 《诗经.周颂》 :“燕及皇天,克昌厥后。”厥:他的。
7、曷:何不。效法:学习。先王:古代贤明君主。
译文:
周朝国运之长,是其他朝代都比不上的。姬姓的后代,百世都保持兴盛不衰,这都是因为文王的孝德启发教育的结果。但是文王所做的,就是每天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向父亲问安这些很平常的事情。人人都应当努力去做,人人也都能够做得到,所以这是平常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谁不愿意自己的后代子孙兴旺,那何不学习我们的古圣先王呢。
缘起:
看到两个很小的孩子(估计还没有上幼儿园。)打骂。心里很难过。这些孩子的未来怎么办呢。
建国居民教学为先。人性本善,人是可以教的好的。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故把纸质版的德育故事,打字出来,期望尽绵薄之力,利益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