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为了梦想坚持一段时间没问题,但是要用一生的激情去做就太难了。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讲了一个我看了很多年三国的问题:
看到一个词:“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
20岁的我能理解曹操的凶感。诸侯在皇帝的帮助下,征战天下百万大军,风头不绝。
40岁的时候觉得司马懿有理解的能力,但是隐忍和足智多谋让我笑到了最后,全世界都是司马家的。
刘备60岁最厉害吗?这个,我就不能理解了,刘备本来是有望回归的,而且是名臣,但是最后身边的朋友和将领都没保住。在用人和留人方面确实很厉害,但也达不到比曹操和司马懿强的“极品”评价吧?
与其他一流人物相比,刘备家族只给了刘备天子的姓氏和门口那棵奇形怪状的树。
身为单亲,她和母亲住在一起,靠卖草鞋为生。天生一无所有。
但他从一开始就以天下为目标,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也从未改变过自己的想法。
半辈子军旅,年至半百,还要寄人篱下,寸土不让。
哭在荆州,刘表,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脆弱得像个孩子。但是擦完他的眼泪,可以看出他对目标的坚持是坚定不移的。
就好像他死前就知道自己一定会成功一样。
他用超一流的努力和坚持,硬生生改变了自己不入流的命运,把自己强行拉高了几个档次,成为那个时代超一流的大人物。
如果我们没有坚持和努力,就不会在史书上看到这个名字。我连和别人分享的资格都没有。
01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老天跟刘备开了个玩笑。
曹操大军来攻,刚得的汝南立即沦陷。
刘备又一次成了迷途的狗。
他说“再一次”是因为在那之前,他已经吃过失败的亏了。
年轻时和曹操、公孙瓒等人一起演过黄巾。曹操和公孙瓒已经成了诸侯,他只是一个县令,无兵无名。
好不容易有机会进了徐州,在即将到达人生巅峰的时候,被吕布伏击,徐州和家人都丢了。
与吕布求和不久,被吕布击败,他不得不投靠曹操。
本以为曹操可以帮他一把,没想到又输给了吕布,又失去了家人。
直到曹操率军打败吕布,刘备才随曹操回到许都。这期间,他爱上了种菜;
英雄在与曹操煮酒时被吓出一身冷汗后,曹操派刘备进攻袁术,刘备趁机夺回徐州。不幸的是,他不久就被曹操打败了。这一次,不仅是他的家人,连关羽也丢了。
……
每次输都输得干脆利落,这是刘备前半生最直白的写照。
转眼间,他四十岁了。
四十岁前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成为寄人篱下。屡战屡败,仍无土地,四处流离。
老教师孔子曾经写过一个10万的故事《所谓咸鱼,就是指四十岁还不成功的男人》。他指出,一个在40岁还没有取得任何成就的人,很可能一辈子都在忏悔。这一观点赢得了各年龄段人们的广泛认同,深入人心。
可惜刘备就是这么一条咸鱼。
40岁的刘备一无所有,前途无量。如果时间停在这一刻,他只是一个才华平庸,忍辱负重的不安分的人。
如果让刘备总结他的前半生,估计他会这样写:
《年轻人不可不看之创业的十大陷阱,血泪总结》 《创业不得不承受之痛,没有人比我更懂》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没人比我更输得起》 《我的前半生,不是在奔跑的路上,就是在找回亲人的路上》 《最怕你胸怀大志,却还碌碌无为》 《@曹操,你就不要想起我》 《生活,请给我一个不哭泣的理由》 ……
02
哭完了还要找路(山)。
还好刘表收留了他。
虽然刘备贵是“败将”,
但刘表一点也不敢小瞧他,这个跟无数枭雄打过交道的男人,尽管屡次失败,却名满天下,不但是朝廷亲封的左将军、豫州牧,手下还有关张等猛将,跟自己的手下比起来,实在是一支精兵。为此,刘表专门出城迎接刘备,这个礼数和当年袁绍迎接刘备如出一辙。
刘表:“贤弟,你感动吗?”
刘备:“不敢动。”
刘表:“……”
于是,经过一轮友好磋商,刘备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县城新野,看守荆州的北大门――新野距离曹军控制下的宛城只有50多里。
转了一大圈,刘备又回到起点,被别人当枪使。
虽然要什么没什么,但刘备欣然领命。
刘表肯收留他,又给他立足之地,这已经很不错了。
就这样,刘备成了刘表的客将。
03
刘备,这个屡次被曹操引以为同类、被世人目为枭雄的男人,现在心甘情愿地为刘表这个在曹操看来“徒有虚名”的人看守北大门。
常人或许觉得很难做到,但对刘备来说,这实在不算什么。
他白手起家,二十多年风雨,受过多少辱,忍过多少耻,或许连他自己也记不清。
当初吕布偷袭夺取了他的徐州,却又反过来邀请他驻守小沛,关张兄弟意不能平,他轻描淡写地接受了。
在大家都以为他忘了吕布带给他的耻辱时,他却用一句轻飘飘的话就让吕布丧命刀斧。
而曹操则心甘情愿给他当刀使。
在曹操这个乱世奸雄面前,他伪装成一副忠厚模样,不但保住性命,还顺利取得曹操的信任和认可,更从曹操那里获得了独领一军的权力。
刘备竟然能让曹操误以为他是一个可以收服可以为其所用的人,翻开史书,还能找出第二个如此“戏耍”曹操的人吗?
这样的手段,比慕容垂之于苻坚,不知高出多少。
世人知道曹操的强大,却不知道刘备的强大,岂非失之偏颇?
04
然而,这还不是刘备身上最强大最耀眼的地方,刘备的最可怕之处在于,他好像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形成一种强大的信念,让其始终不甘居于人下。
在后来,他更是树立起了兴复汉室的崇高理想。
而曹操呢,似乎一直也搞不清自己要什么,走向哪里。
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读《让县自明本志令》,人们看到的更多是文人式的意气慷慨,随波逐浪,而缺少一个帝国架构者的气质。
而孙权一生的努力,也不过在于自保。
司马懿之流更无足道。
只有刘备,始终为了这个理想奔波努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飘零半生仍不改初心,不亦壮乎!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一个梦想,坚持一阵子没问题,但时间一长,吃了几次苦,遭了几次失败,听别人说了几句闲话,可能就难以为继,即使仍然坚持,也很难像刚开始时满怀激情地去做。
刘备说,这点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