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等一线品牌的挤压下,安徽本土白酒企业日子不好过。金种子酒2018年收入增长不到2%,就是最好的说明。
但在强敌压境之下,个别“徽酒”也借助差异化竞争路线在行业内杀出一条血路,其中以顾靖贡酒和口子窖最为典型。
“不得不承认,近年来,顾靖贡酒和口子窖的管理体制、产品品牌、经销渠道都做得非常好,这也为徽酒未来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一位酒企高管告诉《五谷财经》,从业绩来看,顾靖贡酒和口子窖也将继续引领徽酒未来的发展。
但在高歌猛进的过程中,各个酒企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前不久陷入假酒风波的汾酒集团,还有因为长期违法排污而被通报的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古井贡酒也不例外。7月1日,新京报发表题为《酒商系列松动,古井贡全国扩张被指太急》的文章。
文章指出,从今年5月开始,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全国招商,但招商的主角并不是其主打产品原浆,而是各种新开发的系列酒。
据相关商家介绍,顾靖贡酒提供的投资条件非常宽松。如果没有加盟费,没有经验,承诺一系列酒类经销商也可以经销当年原浆。
自称是顾靖酒厂集团总部的商家表示,这笔投资是为了顾靖酒厂全国范围的扩张,一批新开发的系列酒也是为这个项目准备的。其还透露,为了冲刺顾靖贡酒200亿元,冲击前三,还有更多合作优惠政策,可以给予更大支持。
然而,顾靖贡酒在系列酒投资中表现“宽松”,也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酒圈人士也对这种做法提出质疑。
正如新京报在文章中提到的,专家认为,顾靖贡酒的这种投入,容易导致产品价格体系混乱,串货现象屡禁不止。
“一般情况下,白酒厂商的核心产品都有特定的分销渠道,而且是高度重视的。白酒厂商即使开发系列酒,也会优先考虑现有的分销渠道;只有现有的分销渠道主动放弃,白酒厂家才会开发新的分销渠道。”上市白酒企业高管告诉《五谷财经》,近年来,大型白酒生产企业一直在开发系列白酒,但其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远不及核心产品。所以白酒厂家只能开发新的分销渠道。“但是,分销渠道很难发展,白酒厂家只能给更多优惠政策,招商也要降低门槛。但绝不应该以损害核心产品分销渠道的利益为代价。否则,一旦经销渠道报复囤货,不仅会损害经销渠道的利益,还会让白酒品牌损失惨重。”
据了解,分销渠道对某白酒品牌产品的直接驱动力是利润。一旦价格混乱,分销渠道的正常销售就会受到干扰,利润的降低也会让经销商对品牌失去信心。
当商品走私导致价格混乱时,分销渠道对白酒品牌的信心开始丧失,后期会直接拒绝白酒品牌。
今年3月,该酒类销售公司发文称,近日,部分地区和个别经销商违反公司规定,低价倾销、跨区域销售商品,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造成一定危害。
虽然快消品行业经常存在“窜货”的问题,但目前业内已经达成共识,渠道窜货更多的原因还是来自于厂商。例如,制造商设置为
因此,酒类销售公司表示,各省区经办人一定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围绕《通知》内容,认真开展自查和治理。公司将对市场秩序专项治理进行一次大检查,各省经理为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低价倾销、跨区域走私货物、套取费用等违法行为,公司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与其他白酒企业一样,顾靖酒厂的营业收入主要依赖于分销渠道。2018年,前五大经销商贡献的营业收入占顾靖酒厂总收入的22%以上。
因此,顾靖贡酒在系列酒投资中“散漫”,容易导致渠道混乱,商品走私频繁,价格混乱。然而,顾靖贡酒的举动也是为了加速国有化。
酒业分析师蔡表示,目前酒厂面临着外部洋河、郎酒在华中市场的不断渗透,以及省内的竞争。高压渠道不乐观,其全国化面临一线名酒和区域名酒的双重挤压。
数据显示,2018年,顾靖酒厂实现营业收入约86.86亿元;同期,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736.39亿、400.3亿、241.6亿、130.56亿元。与一线白酒品牌的收入规模相比,顾靖酒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蔡说,顾靖的产品结构在迅速上升,体量也在迅速扩大,所以必须有高增长来支撑。一旦增长停滞,其渠道压力大、品牌力弱等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在资本市场,会受到成长性不足的负面影响。“短期内,我们对顾靖国有化并不乐观。顾靖仍在升级产品结构,过度依赖华中市场。而且整体模式是渠道资源驱动,品牌号召力较弱,缺乏省外本土优势,短期内难以发力。”
(责任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