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是物质运动中的一种存在方式。它是一个由过去、现在和未来组成的不间断的系统。它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连续有序的表现。
二、时间单位(公元)世纪
也就是“公历时代”。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元是大多数国家的标准。从1949年开始,中国正式采用公历纪元。
一个世纪是100年。比如1900年到1999年属于20世纪,2000年到2099年属于21世纪。每个世纪还可以分为10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持续10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80年代和90年代.但是十年通常是不提的,比如80年代指的是1980年到1989年这十年。
(2)年、月、日
一般来说,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年。一年大约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分为闰年和平年。闰年有366天,平年有365天。
一年有12个月,有7个大月,即公历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每个月31天;4个小月,即4月、6月、9月、11月,每月30天;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日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通常是一昼夜。传统上从午夜开始,到第二天午夜结束,称为一天。一天也叫一天。
(3)季刊
一年有四个季度,1月至3月为第一季度,4月至6月为第二季度,7月至9月为第三季度,10月至12月为第四季度。第一季度,平年90天,闰年91天。二季度91天,三四季度92天。
(4)十天
十天通常称为旬,一个月分为上、中、下三期。每个月的1号到10号是上半年,11号到20号是半年,21号到月底是下半年。
(5)小时、分钟和秒
也就是小时,平均太阳日的二十四分之一。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即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三。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根据精确测量,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即约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称回归年)。把一年定为365天,比回归年短。
0.2422天,称为正常年份。这样算来,4年相差23小时15分4秒,接近一天。把这一天加到二月,今年就是366天,称为闰年。但这样一来,每四年就会增加44分56秒,每400年就会增加3天2小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要加3天。为了方便计算,制定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的规则。
判断某年是否是闰年,用该年除以4。公历年是整整一百,如果要除以400,闰年正好是4或400的倍数。比如1980年,1984年,1996年,1600年.是闰年,而1995年,1987年,1900年.都是平淡的岁月。
四、普通计时法和24小时计时法。一天24小时通常有两种计时方式。一种是把24小时分成两段,每段12小时。第一时段为0: 00至12: 00,第二时段为12: 00至12: 00。这种计时方法一般称为普通计时法。另一种计时方法是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使用的计时方法。为了简洁易错,在0:00-24: 00使用,通常称为24:00。即时针移动第二段时,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数字分别加12。这样,通常说的1点是13点,2点是14点……11点是23点,12点是24点,也就是俗称的0点。
动词(verb的缩写)时间和时间的区别时间是指从一个时间(或日期)到另一个时间(或日期)的间隔。
一天中时间的单位名称通常是小时,时间是可以计算的。
时间是指某个时间点,但不能指某段时间的长短。例如,我早上83,336,000去上班
6.公历和农历,也叫阳历,是由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决定的。当我们谈论年、月和日时,我们谈论的是阳历。
农历也被称为阴历或夏历。在农历中,月亮绕地球一周需要一个月,一年需要12个月。实际上,从新月开始到新月出现的时间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为了使一个月的总天数接近这个数字,规定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354天。照此计算,农历和阳历一年相差10多天,3年后也就30多天。所以规定农历每隔两三年设一个闰月,设闰月的年份有13个月。我们通常说春节(正月初一)、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八月十五)都是农历。
七。闰月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每个闰年多出来的一个月称为闰月。闰月在某个月之后加上,就叫闰月。农历每个月的长度(29.5306天)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为12个月,与回归年(365.2422天)的21时相差10天左右。闰月阴历全年有383天或384天。
8.闰日公历平均一年只有365天。与回归年相比,每年相差5小时48分46秒,累计4年约1天。加上二月,这样二月的天数就从28天增加到29天。增加的一天称为闰日。
九、一月,一月正月是指农历的第一个月,一月是指农历的第一个月,也指公历的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