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是西方传统节日,却是中国人最疯狂的节日。
万圣节是一年中最“与众不同”的节日。各种奇装异服,鬼妆登场。充分发挥想象力,穿上平日不敢穿的衣服,画出最不理性的妆容。你可以走在大街上,甚至可以坐在办公室的小隔间里,你可以很自信,不怕被人叫“wiredo”!
万圣节
英文名:万圣节
名称:鬼节和出生节。
节日活动:节日游行,扮鬼。
节日意义:赞美秋天,祭祀亡魂,祈求平安。
节日饮食:糖、南瓜等。
万圣节南瓜
关于万圣节的起源,最具传奇色彩的版本认为它起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代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里的古西欧人被称为德鲁特人。德鲁特的新年是11月1日,新年前夕,德鲁特人让年轻人聚集成队,戴着各种怪异的面具,提着雕刻的萝卜灯笼(南瓜灯是一种较晚的习俗,最早在古代西欧还没有南瓜),在村庄之间游荡。这实际上是当时庆祝秋收的活动;它也被称为“鬼节”。据说那一年死去的人的灵魂会在万圣节前夕造访这个世界。据说,人们应该向来访的鬼魂展示丰收,并给他们一顿丰盛的款待。所有的篝火和灯光,为了吓跑鬼魂,也为鬼魂照亮道路,引导他们回归。
万圣节的起源
中世纪的中欧,有一段基督教消灭异教徒的历史。但除夕前的祭祀庆典从未真正消除,只是以巫术的形式出现。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万圣节仍然会有女巫的扫帚、黑猫、咒语等等的痕迹。
万圣节发展
万圣节万圣节的发展一直传承到今天,已经完全失去了宗教迷信的色彩。变成了儿童节目,也是年轻人化装舞会的节目。公共场所和家庭周围的假期安排是自愿的。鬼脸南瓜灯,白网黑蜘蛛等。都是节日的装饰品,没有吓人的鬼色。有些女同学还会在这个时候买一对南瓜或者鬼骷髅耳环佩戴。
万圣节那天学校不放假。有时候学校出面组织聚会,有时候不甘寂寞的同学会自己举办小聚会;每年十月,朋友和家人互寄贺卡以祝万圣节快乐是一种流行的习俗。万圣节已经成为西方人非常普遍的季节性节日。很多人把这看作是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到来。万圣节过后,人们开始期待感恩节、圣诞节甚至新年。
万圣节活动
万圣节的庆祝活动开始于10月31日晚上,称为万圣节。它主要流行于一些习惯说英语的国家。在前夜,人们会根据习俗戴上面具,穿上奇怪的衣服装扮成鬼,每家每户都用南瓜做灯笼。孩子们会盛装打扮,提着南瓜灯挨家挨户乞讨糖果。人们在这一天不祭祖,不拜鬼神。据说扮鬼做南瓜灯是为了吓走恶鬼。关于这一天的起源有四种不同的理论,但都与鬼魂有关。
几乎没有宗教或者迷信的色彩。人的服饰比鬼还多,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发挥。很多地区每年都会组织大型化妆游行,非常热闹。
不给糖就捣蛋
不请客就捣乱的万圣节习俗
万圣节的主要活动是不给糖就捣蛋。孩子们打扮成各种恐怖的样子,挨家挨户地按邻居家的门铃,喊道:“不给糖就捣蛋!”(意思是不给糖就捣蛋),主人家(也可能穿着吓人的服装)会送一些糖果、巧克力或小礼物。有些家庭甚至用音响效果和制烟机制造恐怖气氛。大多数家庭都非常乐意招待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所以孩子们一晚上得到的糖果常常被装在袋子里带回家。
在苏格兰,当孩子们要糖果时,他们会说:“天空是蓝色的,草地是绿色的,我们可以过万圣节了。”(天是蓝的,地是绿的,让我们一起庆祝万圣节),然后他们会唱歌跳舞赢糖果。
杰克灯
杰克是万圣节最著名的象征。在英国和爱尔兰,当地人过去常常在挖空的芜菁中点燃蜡烛来制作杰克灯,但是移民到美国的人们很快就用南瓜来代替,因为南瓜更大,更容易在上面雕刻图案。许多家庭在南瓜上刻上吓人的脸,放在大门口的台阶上。传统上是这样的。
做法是想吓走恶魔或妖怪。咬苹果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Bobbing for Apples)。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参与者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占卜游戏
在爱尔兰,有一种传统占卜游戏,参加者蒙着眼,从放着几个小碟的桌上选出其中一只,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来年会有与参加者有关的人过身,如盛有水代表会远行,盛有钱币代表会发财,盛有豆代表会穷困等等。在19世纪的爱尔兰,少女会在洒有面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迹会是少女将来丈夫的模样。
在北美,传说如果未婚女子在万圣夜坐在黑暗的房间中,便可以在镜中看见未来丈夫的样貌。如果她们将于结婚前死去,镜中便会出现一个头骨。这个习俗自19世纪后期已经非常流行,也有相关的贺卡售卖。说鬼故事及看恐怖片是万圣节派对中常见的活动。以万圣节为主题的电视特辑通常在万圣节假期当天或之前播放,对象多数是儿童。
祝小伙伴们万圣节玩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