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与城市的界限,作者陶婷,编辑韩。
每年春节,“父母眼中的佼佼者,不该是城市的漂泊者。”,小城市的开发商都会打出这样的房屋广告,这种广告让人们措手不及,也触动了“漂泊者”的心。可以说,开发商俘获人心的能力,永远是恰如其分的“好”。
在“有房就是有家,有家就是安心”的归属感下,一些在外漂泊的青壮年会在年底回老家买套房。每年也是小城市开发商出成绩的好时候。
然而,2月17日,诸葛找房的一组新房成交量数据冲上热搜。数据显示,在2022年春节假期,返乡置业的主阵地三四线城市的新房成交量大跌。,开发商所看重的返乡置业营销已经失败。
01、返乡置业退潮
除了疫情、经济波动导致当地过年放假等原因,人们缺钱。返乡置业潮降温的背后,是三四五线城市人口流失加剧,房地产市场下滑的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普遍看空但不看涨。”一位房地产分析师认为。
在深圳工作的宋梓今年回家过年。除了和分开的爱人和孩子团聚,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处理,那就是在老家江西买套房。然而,几家售楼处却冷清。房价与前几年相比,还跌了不少,“想再等等,打算下一个节假日再回来看看。”
对于回国,有人观望,有人后悔。北京的蒋英就是其中之一。几年前,蒋英在她的家乡河北衡水(一个四线城市)买了一套商品房。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不仅没有在那套房子里住过一天,就算租了很久也很难租出去。
冯冯后悔在老家盖了自己的房子。几年前,在外打工的冯峰回到小县城的农村老家建房。这套房花了冯峰60多万,这是他所有的积蓄。即使在老家盖了房,在城里工作的冯峰依然在“一个大院子大门一锁,房子是很好,但可惜就只住过一晚上。”冯峰后悔极了。.租房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返乡置业热潮有所减弱,一些人对返乡置业越来越理性,但除了一些不可抗力因素,返乡置业仍然是中国人每年都不可错过的盛事。安居客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41.2%的人愿意返乡。
谁想回家?研究报告显示,返乡置业者在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特点。从年龄结构看,90后群体购房需求强劲,已经成为返乡置业的中坚力量;其次是经济实力整体较强的80后群体。
年龄和婚姻状况的交叉分析显示,返乡置业者以90后未婚置业者和80后已婚且受过教育的家庭为主。从家庭收入来看,返乡置业者主要处于中等收入水平,比如家庭月收入水平在5000-15000元区间。
“返乡置业者对杠杆依赖程度高,全款购房比例低,80后、90后群体的偿债压力普遍略高。在付款方式上,80后、90后返乡置业者的贷款占比较高。”前述房地产分析师表示。
02、漂一族的烦恼
火星多年前带着梦想来到北京。多年来,她在北京的“家”就是一张床,火星租房。
这些年来,火星没有停止过买房的念头,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2010年,火星参加工作两年后,沙河传来拆迁的消息。今年,沙河高教新城的房地产均价约为每平方米8000元。
即便如此,在玛氏看来,刚毕业两年,哪怕只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首付30%也要凑足近15万。面对巨额开支,玛氏放弃了在北京买房的想法。
在随后的六年里,李颖已经记不清搬了多少次家。好在随着钱越赚越多,她租住的地方从昌平的房子搬到了海淀的电梯间,从和别人合租变成了自己一个人住。
一切都在向好,但唯独不变的是,李颖在北京的“家”,仍然是一张床。
在北京的第十年,2014年,火星动了回老家的念头。年轻时,她在北京漂泊,没有房子,没有户口。这样的生活似乎没完没了。第二,她担心她的父母
马尔斯收拾好行李,回到了家乡。她的家乡是湖北省的一个小县城。这个小镇不大,逛一圈只要30分钟,大部分人收入一两千元。
似乎“曾经沧海难为水”。在北京打拼多年,有了万元月薪的经历,火星从没想过在小城镇找一份一两千元的工作。于是,她选择在湖北省会城市武汉(当时是二线城市)工作。在当时的武汉,平均工资只有4863元。
李颖更适应不了的,是新环境里充斥着各种攀比。她无比怀念那个包罗万象的北京。2015年,回武汉不到一年,马尔斯再次收拾行囊,回到了北京。在北京,穿着随意;在北京,没有一个人。
罪。这一年,李颖又动起在北京买房的心思了。她心想,既然老家回不去,那还不如就在北京买一套房子。然而,不过短短5年时间,北京房子均价已从2010年的一万元出头,涨到2015年的39437元每平米。
创新高的商品房价格,让李颖再次望洋兴叹。无奈之下,她将目标放在了小产权房上。李颖看中了房山大学城附近的一套小产权房,面积为29平方米,总价32万元。在商品房动辄几万元的均价面前,小产权房一万出头的均价并不算贵。然而,当得知小产权房暗藏着不少风险后,李颖又一次中止了她的买房计划。
随后的几年里,北京房价又一波上涨后,于2017年开始横盘几年。即便如此,2020年,北京房子均价仍高达6万元每平方米。这一年,是李颖重新回到北京后的第五年,面对又刷新历史记录的房价,李颖将自己的北京买房梦掐断了。
这一次,李颖想回老家买房了,“不想再漂了。”
03、小城一套房
湖北省会城市武汉,是李颖返乡置业的首选地。时隔多年后,武汉发展势头不错。2021年年初,李颖买下了位于武汉市洪山区二环内的一套二手房,68平方米的两居室,总价86万元。李颖选择这套房的原因在于,位于中心城区。
吸引李颖返乡置业的,还有武汉的买房落户政策。按照正常的购房条件,李颖需缴纳一定年限的社保,才有资格在武汉买房。但2021年,武汉有出台这样的购房政策:在中心城区购买商品房的,本人及配偶可以申请落户。
不过,尽管买房一年了,李颖想回武汉,但又回不去。
李颖自己刚转到海外投放的岗位,这样的工作机会,在武汉比较少,“我边提升英语水平,边留意武汉的机会。但至少,得找到能还得起大几千月供的工作。”
李颖的故事仍未完待续,回到绍兴已经四年多的张豪,他的故事则是另一番光景。张豪是一名房地产从业者。2017年11月,为了与爱人团聚,张豪放弃了房产中介门店经理的职位,以及将近30万的年收入,从杭州来到绍兴这座三线城市。
绍兴市地处浙江省的中北部,面积8000平方公里,2017年末的常住人口在500万人左右。这一年,绍兴以5108亿元的GDP,在全国排名第36位,在浙江省排名第四名。
张豪在绍兴买下的第一套房子,是一个90平方米的学区房,算上税费总价150万元左右,均价2万元每平方米。随后几年,随着棚改政策的推进,绍兴的房价不断攀升,张豪也吃了一波房地产的红利。
2020年10月,绍兴成为二线城市的第二年,张豪以287万元卖掉了90平方米的学区房,买了一套142平方米的学区期房。142平方米的学区房带车位总价440万元,均价2.86万元每平方米。
在绍兴买房张豪是驾轻就熟,让他为难的是事业如何在这里重新开始。
前几个月,张豪可谓“压力山大”:月收入过万极为艰难的同时,正常的开支并没有减少。不大适应的,还有绍兴的工作节奏。“来面试房产中介职位的人,很多都要求三点半下班,得回家接孩子。回来后,其实也很难找到有拼劲的团队,很多事情都只能靠自己摸索。”张豪告诉市界。
但这些不适应,在随后的日子里消散了。时间一长他发现,绍兴是一个宜居的城市,生活节奏没有那么快,老百姓也比较富有,“总体来看,幸福指数是比较高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绍兴,张豪能做到家庭和事业都兼顾,而这在杭州是难以达到的,“杭州的客户,一般晚上才有时间。八九点下班都很正常,工作结束回到家也很晚了。但绍兴通常五点半就下班了,冬天会更早一点,五点就下班了。”
如今的张豪,自己创业加盟了一家中介门店。他的生活日常是:每天8点半上班,中午11点30左右回家吃个饭,下午1点左右到公司,下午没什么事5点半下班,偶尔加个班。
2月9日,张豪还告诉市界,他置换的那套142平方米的学区房,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已经从2020年的2.86万元每平方米,上涨到2022年2月的3.2万元每平方米。
无论是冯峰、江影的后悔,还是李颖的在路上,或是张豪的安逸,他们皆是返乡置业这个群体的缩影。以李颖们为镜,返乡置业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如果不是下定决心要安心回老家发展,且刚需自住,都要考虑房产的保值和增值。否则,外地务工返回乡县小城市,就有可能成为房价虚高的接盘侠。
2015年以来,在央行加大发行抵押补充贷款(PSL),推动棚改货币化等因素共同影响下,造就了三四五线城市楼市的阶段繁荣。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63%的土地成交在三四线城市。
但小县城的房子(含三四五线城市)升值潜力有限,转手周期较长。尤其是在人口净流出的小县城,人口减少意味着需求量下降。当你想卖房子时,不是想卖就立马能卖出的。这也是返乡置业潮,在三四五线城市冷却下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人说,买了自己县的房子,虽然暂时不住,以后要回去住的。这样的不能买?答案是:以后要自住不等于现实的自住需求。如果考虑保值增值,还是得去“动能”更大的城市买房。
其实,房产城市的选择可以分为两个圈:第一个圈按照产业发展、人口需求等,选择你了解的城市;第二个圈是投资价值高的城市以及它们周边城市圈。一般来说,这两个圈的交集,往往是你所在省的省会城市。
张豪也有自己的返乡置业心得,他告诉市界,有条件还是优先配置在一线城市,毕竟房产长期还是靠人口增长,“如果不得不返乡置业,从微观层面来看,建议买市区核心地段的房子,最好带学区。其次,小城市注重上班路程,建议离上班地点稍微近一些。在人口增长缓慢的城市,一套自住房就够了。”
注:文中王方、宋梓、李颖、张豪、江影、冯峰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