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没有记的菜。2018年前后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种叫“脆皮五花肉”的小吃。
这种摊位往往规模不大,或者站在路边,或者沿街商铺,再“高档”一些,也就是各大商场的几个广场商铺。
20cm左右的五花肉条条,烤的油油的,整整齐齐的挂在玻璃展示柜里,极其开胃,谁看了都想咬一口。
根据地点不同,价格往往在20-40元之间,老板会把它切成小块,让吃货们优雅地吃。
“脆皮五花肉”的流行在当时可谓铺天盖地。所到之处,门口都排起了长队。
好在也搭上了网络视频时代的顺风车,成为各大美食视频的绝佳素材。被吃货们传播开来,戏称为“网络名人小吃”。
但奇怪的是,仅仅过了2年左右,“脆皮五花肉”的热潮就逐渐消退,甚至到了今天,几乎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从被大众追捧到被冷落,如此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味道”。
“容易吃饱”的肉
毫无疑问,脆皮五花肉色香味俱全。毕竟它的卖点就在这里。但从其制作方法和原料使用来看,毕竟是一种“重油、高热量”的食品。
这与当今“轻油、轻盐”的饮食理念背道而驰。如果你吃得更慢,温度下降后,肉的味道会更油腻。
就算是无视“高热量”选择的超级吃货,如果脂肪吃多了,也难免会累。
试试新鲜的也可以。吃多了就很容易“吃饱”。
不仅在口感上“留不住人”,脆皮五花肉的经营模式也注定了它不能长久。
这种零食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的生产门槛低,可复制性强。硬件方面,只需要2个人,一个3-5平方的店,一个烤肉机,就可以做一个成功的老板。
烧烤的配方和技术从何而来?
加入!
五花肉的招牌上,除了“网络名人脆皮五花肉”几个大字,还会附上一条“加盟热线”。
第一批“尝鲜”客户不仅带来了流量,也吸引了大量加盟商。
“加盟费”才是脆皮五花肉的实际卖点。有的只教配方,几千块钱就能搞定,有的涵盖了设备费,材料费,进货费等。整套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但店铺开了一段时间后,往往因为“口味”问题留不住回头客,导致客流和营业额减少。繁荣泡沫破灭后,到处都是倒闭潮。
但无论如何,加盟费已经交了,盈亏自然与别人无关。
就这样,加盟商一个个倒下,一个个接手。就像传递包裹一样,他们最终是最大的输家。当他们醒来时,他们只能承认运气不好。
-轻胖理论-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广东东莞深圳街头爆的“土家烧饼”,号称一辆小车月入过万。最疯狂的时候有几百米,现在已经没了。
可以说,当初“网络名人脆皮五花肉”真正的买家是店主本人,加盟商并不在乎是否卖给顾客,只收加盟费就够了。
有时候,好吃的不仅仅是好吃的,还是“割韭菜”的好方法。如果有人想通过美食来圈你的钱,一定要擦亮眼睛,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