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于1953年,2000年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国保健酒第一股。海南椰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椰岛)曾经风光一时,但最近有消息称,海南椰岛卖房保壳,连总部办公楼都保不住了。
飙升的品牌价值和急速下降的业绩
2000年上市后,海南椰岛迎来发展高峰,主打产品桂露葡萄酒销量达到3.89亿,2003年主营收入达到10亿。
然而,近年来,海南椰岛的销量迅速下降。2014年的业绩几乎减半,从2013年的9.1亿降至4.9亿。到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2亿,同比下降26.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仅为-1.17亿。近期的第三季度报告中,亏损扩大到1.63亿元。
从2010年开始,与销量下滑相反的是每年公司的品牌价值却在逐年上升。以43.85亿元夺得中国保健酒品牌价值第一名。到2015年,白酒收入下降到2.57亿元,但品牌价值达到146亿元。2016年,品牌价值甚至增长到了166亿元。在今年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和中国品牌战略研究院公布的数据中,更是高达222.57亿。
这样的病态之下,海南椰岛在今年10月9日,宣布公开挂牌转让海南椰岛阳光置业有限公司股权、转让龙昆北路办公大楼(海南椰岛的总部大楼)。近日终于找到了接盘者。
暴增300%的各项费用!
保健酒的三大龙头企业,金九位于快速消费品领域,椰岛旺旺和广誉远龟龄集专注于礼品。但是从去年开始,龟龄集开始逐渐向快消化转型,椰岛也开始了所谓的大营销策略。
今年上半年,海南椰岛改造发展战略以“150ml椰岛海王酒”为主,重新定位“椰岛鹿龟酒”。前者主打餐饮销售终端,后者定位于高端礼品市场。
在马金泉的带领下,公司在渠道拓展上更加积极,进入了曾经的华北、西南销售盲区。西南地区半年销量从0增长到231万,华北地区从94万增长到973万。
但在扩张的同时,公司传统优势市场逐渐丧失,华南、华中两大强势区域早已崩塌。去年上半年华南销量6643万,今年只有3856万;中部从6040万下降到2547万,亏损过半。
虽然今年上半年经销商数量增加了128家,但渠道的销售力却下降了44.47%。以及新领域的开发、广告投入、销售费用等。都大幅增加了。销售费用达到1.46亿,同比增长171.4%;广告费用高达1.02亿英镑,而去年为2000万英镑。
超过300%的成本增加,让海南椰岛本已糟糕的业绩更加难看,企业的维护也举步维艰。新经销商的增加非但没有给企业带来活力,反而让企业负担更重,生意每况愈下。
本来海南椰岛的问题就深入骨髓,就像是“病入膏肓”的病人,转型升级都需要时间,不是一剂猛药就能解决的。而今直接一剂猛药下来,让企业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市场短时间内无法接受,只会让病情加重。
深入骨髓的“病”!!
海南椰岛不再像曾经那样辉煌。2000年前后,椰岛鹿龟酒曾和劲酒不相伯仲,甚至在知名度上远高于劲酒。但是劲牌依托劲酒销售已经超过90亿,而椰岛鹿龟酒逐渐跌落保健酒第一阵营.除了这两年的亏损,更多的是企业自身“深入骨髓”的病。
已经上市18年了,海南椰岛却没有利用好这个平台。在过去几年的报道中,海南椰岛曾多次试图再融资和扩张企业,但总是失败。2007年,公司计划增发股票,准备上亿元用于扩大保健酒产量的技改项目。该提案经股东大会表决,但最终不了了之。
2015年酒业务历史被低估,公司欲准备定增,通过7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8.2亿元,投入保健酒异地扩产技术改造、营销网络建设和流动资金补充。拖了一年,通过了股东大会的审议,却没有实施。2016年调整议案,募集资金总额提高至9.2亿元。
早在2014年底,该公司就是第一家
一大股东国资公司就公告以协议的方式,转让所持有的海南椰岛全部股份。2015年2月海南建桐作为受让方支付了履约保证金,并签署了协议。却被拖了三年。数项决策本来都能成为海南椰岛转变的机遇,但都被“拖延症”一一错过!
除了“拖延症”之外,海南椰岛还在不断的摊大饼。在2003年,切入贸易领域,公司应收突破10亿,但是酒类业务下滑,贸易利润低,净利润只有2600万。
2008年,因为摊大饼,巨亏2.38亿,几乎耗尽上市转来的全部资金。
2009年涉足房地产,醒目在2011年上市销售,2013年房地产应收4.9亿,但2014年开始长达数年的扣非净利润亏损。而房地产项目营收在2亿左右,无法拯救公司危机。而赖以生存的主业务保健酒已经被海南椰岛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业务挤到边缘。
当海南椰岛开始不务正业的将目标放到其他行业,开始以利润为目的发展开始,就已经注定企业没落的开始。而所谓的拖延症,更是企业本身对主业务越来越不重视的直接表现。作为从保健酒起家,现在开始重回保健酒主营业务也不晚,虽然艰难,但仍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