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主要凭印象品酒的老酒鬼,我从来不看各种榜单上的酒类排名。我总是记得喝过之后觉得好喝的,下次还会再喝。喝不好就不会再踩坑了。
以前去河南旅游,和河南人喝酒,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酒量和河南酒的“六朵金花”:仰韶酒、宋河五谷酒、杜康酒、宝丰酒、张弓酒、赊老酒。
和河南人喝酒,一般人都是一斤起,也不让你喝小杯的。一上来就是两个杯子,要敬酒几轮才能好好说话。吃饭一定要有鱼,有鱼一定要有外人喝,因为“鱼头酒,先三尾四”,一条鱼不用两筷子就已经喝了七八杯,很多人都不能把热菜端上来的地步。
既然能喝,当然产量和消费量得成正比。河南自古以来就是产粮大省。有一种说法是,河南成熟,世界丰富,农业生产力强,不仅把河南的经济推到了全国第五,而且产酒量全国第三。2018年,河南人荣登白酒消费榜榜首。
但庞大的消费市场和相对低廉的食品成本也造成了国外白酒品牌的大量涌入,进一步压迫了本土白酒的生存空间和竞争优势。甚至很多河南本地人更喜欢喝四川、贵州等地的酒。
在我看来,豫酒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别的不说,河南人的饮酒历史是本土白酒品牌的一大优势。比如白酒始祖杜康就是河南人,杜康酒应该也是继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舍得酒业、剑南春等老字号之后最知名的白酒品牌。
说实话,豫酒金花里的杜康歌和仰韶禅坛味道还不错,杜康十二曲、仰韶彩桃坊系列等高端酒味道都挺不错的。但是当最近朋友圈都出现《中国白酒歧视指南》的底部时,我发现河南酒真的在品牌知名度上吃了大亏。
据河南发布《河南省酒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2016年河南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33家。基本上河南每个县都有自己的酒厂,但大多是低端白酒。此外,名酒在营销上也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历史文化基因,就连曾经最有希望的种子选手宋河也未能上市,从而错失了抢占市场和消费者眼球的机会。
另外,据说河南还有很多酒厂生产杜康酒,比如说辩称自己是正统。小酒厂多,大酒厂不联合,外省品牌不断进入瓜分市场。河南酒没有走出去,而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失去了人气。如何做到这一点?
你以为杜康、宋河、仰韶、河南兄弟在中国白酒鄙视链的最底层?单子上有没有不合你心意的酒?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