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品鉴酱香型白酒,个人认为至少在100元以上。虽然市面上有很多几十块钱的酱香型白酒,但基本没有合适的产品。但是最近经常有很多酒友留言,要求我推荐几十块钱的纯粮坤沙酱香酒,性价比不错。对此我真的很尴尬。我真的有那种好酒,已经在平台上推广了。今天我就来对比几款主流的低端酱香酒,感受一下这些酒的风格特点。
18年新茅台迎宾属于这几款酒的标杆(生产批次:20180103),尤其是近两年新发布的热门酱香型酒。这款酒我之前的文章里写过,闻起来比较淡,但是比较正,没有什么异国情调的香气。入口酒绵软香甜,醇厚感不够。味道主要突出在前部,中部收割快,尾味干净。
相比之下,18年银Xi酒(生产批次:20180417)的风格变化与此酒相似,气味比较清淡,不像迎宾毛香是Xi酒的香气,酒体有Xi酒的草香,略带甜腻的甜味。根据品酒,这款酒比较清淡,略甜,口感不太协调,香气丰满度不足。与茅台迎宾酒相比,银色Xi酒口感较淡,甜味更突出,酒体不太协调。
18年珍酒5年,是新珍酒最基础的产品。这款酒的生产批次是20180121。与迎宾和银溪相比,这款酒的香气更淡。经过细致的闻一闻,这款酒有淡淡的原粮和花果的味道。这款酒入口爆发力强,略带酸甜,中段开始收口,口感持续性不够,末段干净,回味很少。
15年的玻璃瓶红钻(生产批次为20150831)也是基本的酱香型产品。之前的瓷瓶红钻确实是一款不错的酱香酒。不知怎么的,质量变成玻璃瓶后就变成这样了。这款酒的气味比较闷,细微的气味下有一股原粮的味道。入口酒体酱香偏淡偏甜,酒体涩,厚度差,口感不可持续。中间部分开始收,尾味干净。
14年5年的坛酒(生产批次为2014年6月05日)是年份坛酒系列中最基础的酒。与之前的酱香酒不同,这款酒口感略浓,但香气浓郁,饱满度不足,有轻微的刺痛感,口感酸,口感平衡差,尾味短,收口快。
与之前的酱香酒品牌相比,郎酒近几年并没有生产低端酱香酒。1956年初的郎酒其实是低端酱香酒,但不同于现在的低端酱香酒,早期的低端酱香酒风格是另一个特点。1956年的郎在2011年可能是由于小瓶包装。酒体的酸味已经很明显了。闻到香味就能感觉到酸味。根据入口品鉴,这款酒酱口味偏淡,但酸味明显,体香短,收口快,无回味。总的来说,这种酒不如现在的低端酱香酒适口,平衡性也不好,但口感饱满,对于胃口大开的酒友来说,做一顿丰盛的饭菜还是可以接受的。
这比早些年1956年的郎在2009年更有意思。但是当你闻到它的时候,你就知道它变味了。酒糟的陈味非常突出。根据入口品鉴,这款酒的酱香味道不协调。酒微涩,微酸,口感混合,酱香比其他低端酱香酒略长。总的来说,这款酒应该是转做梵沙酱香酒,也正是因为如此。
说起2009年的1956郎,让我想起曾经在酒局喝过的一次早期茅台迎宾。记得迎宾给我的印象是焦味突出,酒协调性差,尾味短,但酱味重。至于低端酱香酒,我个人认为前期很多低端酱香酒表现出浓郁的酱香,但酒平衡感差,杂味大,口感短,有的酒甚至有怪味。这可能是感觉基酒不好,用翻沙的酒调味了。现在的低端酱香酒强调喝起来顺滑,但是没有杂味,比较顺滑,更适合大众。我个人从品酒的角度来说,不建议品尝低端的酱香酒和酱香酒。我们还是要感受一下酱香型酒的浓郁、醇厚、细腻、淡雅的感觉,无论是前期口感的协调性差,还是目前的水淡,都不是典型的传统酱香型酒的感觉。
不过话说回来,我的产品都是大厂的低端酱料。虽然性价比不一定好,但是在其勾兑设计中,对化学添加剂的控制还是非常严格的。现在一些低端酱料不知道加什么,啤酒花倒挂的像肥皂泡,五颜六色,持久。有的黄酒让我大开眼界,喝完之后舌苔还是这个颜色,有的酒根本没有发酵。对于这一点,我们最好保护好自己,不要轻易尝试不熟悉的小品牌酒。
最后,作为一个酒友,你觉得低端的酱香酒怎么样?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