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汾酒的大健康产业能否回归“老大”?
第一部分:汾酒,中国传统名酒,清香型代表
如今的葡萄酒行业,酿酒是分地域的。古语有云,一方孕育另一方,用在酿酒上,可以明确定义为一方孕育另一方。
山西汾酒是山西第一名酒,也是中国传统名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业内又称为“杏花村酒”。
汾酒在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已有1500年的历史。南北朝时称“汾酒”,清代以“汾酒”闻名。
现在的汾酒厂是由宝泉益(后更名为益泉永)、崇圣永和德厚合并而成,建于1951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汾酒的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白酒厂之一。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汾酒获得一等奖,从此在现代声名鹊起。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八大名酒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排名的。
之后,1952年,汾酒在首届全国品酒会上被评为全国名酒。汾酒与茅台、泸州老窖、西凤并称“中国四大名酒”。
1963年,汾酒、竹叶青酒在第二届全国品酒会上荣获全国名酒称号。
是的,除了汾酒,汾酒集团还有一个名牌产品,叫竹叶青,它是以汾酒为基础,用竹叶、砂仁和其他中药制成的。是白酒文化和中医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也就是今天的保健酒。
汾酒是中国白酒第一股,于1994年在上交所上市,因其最早上市,一直是浓香型白酒的主体,而被视为浓香型白酒行业的代表。此外,在建国初期,汾酒一直是所以又名“汾老大”。.白酒行业最大的企业
第二部分:上市酒企,汾酒的起起落落
最新数据:2020年2月6日下午,山西汾酒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公告。公告显示,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19.14亿元,同比增长26.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4亿元,同比增长37.64%。翻阅历史数据发现,从2008年开始,汾酒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2008年的15.8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60.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02%,同比增长37.06%。2018年,汾酒营业收入约94亿,同比增长超过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亿,增长约54%。
这个速度看似不错,但纵观整个行业,汾酒其实在一线名酒中是落后的。2017年白酒行业a股上市公司营收排行榜中,贵州茅台、五粮液位列榜单前两位,汾酒位列第七;2018年,山西汾酒上升一位,排名第六。
但排名第一的贵州茅台2018年营业收入高达736.39亿元,是同期汾酒收入的8倍;茅台净利润352.04亿元,是山西汾酒同期净利润的23倍。两者的差距一目了然。
为什么要和茅台比?因为汾酒老板在心里永远不愿意做老二甚至老二,回归汾酒老板是所有汾酒领导永恒的追求。
但是从当前来看,汾酒复兴之路任重道远。
第三部分:汾酒复兴之路,难在哪里?
1.追赶高端市场很危险,也很难。
20年来,茅台、五粮液、洋河的梦想系列,泸州老窖的国窖系列,伴随金色十年,实现了几何倍数增长,价格快速上涨,成为高端白酒第一梯队。
这十年,汾酒虽然也在壮大,但量价明显低于前四,事实上已经成为第二梯队,高端降为第二梯队的末端。在高端市场,汾酒被边缘化。
高端时间有限,格局形成后短期内难以撼动。此外,随着强劲和稳定的发展
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汾酒已经开始加速度,但是复兴之路不打破高端格局终究是雾里看花。
2、区域化明显,全国化道路尚未找到明确方向,但出现一线机会。
第一梯队甚至第二梯队中有很多酒企已经实现了全国化,但是汾酒和古井一样,始终还是困守在区域市场,特别是汾酒,全国化道路走得并不通畅。
根据汾酒2018年年报披露,汾酒2018年省内营收约为53亿,省外收入约为40亿,未达到汾酒股东大会规划的5:5的省内外营收占比。2019年省内省外达到4:6的目标也未实现,对于2020年达到3:7的目标也几乎没有机会。
近几年来全国化品牌携大势挤压区域化品牌生存空间,倒逼区域品牌在区域内增加投入,增加防守动作,进一步限制了区域品牌走出去,提升了难度。
汾酒目前通过玻汾实现了更多省份市场的开拓,但是光瓶酒打天下,不是汾酒的终极目标,重回汾老大,光瓶酒只能是业绩补充,不会有本质变化。
但这也给汾酒留下了一线机会,只是过程依然艰难无比。
第四部分:押宝大健康产业,能否重回“汾老大”?
2020年3月24日,汾酒对全资子公司竹叶青公司增资6亿元。
这笔资金就是要重新发力竹叶青品牌的号角,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汾酒把重回汾老大位置的助力放在了竹叶青这个老品牌身上。
毕竟保健酒市场目前劲酒一家独秀,保健酒体量超过65亿,实现全国化难度看上去好像也简单一点。
只是笔者因为曾经服务劲酒,所以对保健酒市场有更深的认知。
首先,2020年疫情后,大家的健康防护意识全面增强,健康产业将成为全球热点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保健酒其实借不到这股东风,因为保健酒总体量在200亿左右,且品牌过于集中。
其次汾酒发力竹叶青,其实就是发力大健康产业项目,计划将之打造成支撑“汾老大”回归的重要一极。但是保健酒市场增幅近年来已经全面降速,年轻人对保健酒不仅不喜欢还排斥,加速健康食品品类众多,口感更好,比酒更有优势。
还有,保健酒的消费培育周期长,对基础投入要求极高,茅台五粮液等都在多年前布局了保健酒市场,加上老品牌椰岛、宁夏红等也一直没有放弃保健酒,但为什么都做不起来?
就是因为这个培育周期和投入是漫长的,寄希望在这里,估计会让汾酒十分痛苦。
综合来看,我认为:如果依靠健康产业实现重回汾老大,难度极大,有待关注!
个人建议:
1、汾酒需要在高端产品上做文章,首先就要对标五粮液,做出清香型的真正高端酒。这是硬仗也是必打的,打好这一仗才有机会。
2、汾酒需要强化品牌管理,清理衍生和贴牌,让品牌重回荣光。实现品牌价值全面提升,没有品牌价值做支撑,汾酒难以重回一线。
3、在中高端光瓶酒领域做到第一,强扩底盘,在这个领域实现100亿以上的营收,既可以强化营收,还可以提升利润,更重要的是可以率先打开全国市场,为盒装产品、高端产品开路,要打开这条路还需要构建全新的人才体系。
4、在大健康产业领域,避开保健酒,选择做健康白酒空间与难度更低。
5、在省外选择浙江、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但本地酒品牌缺失的省份打造省外根据地,不求大,但求一步一个脚印。
以上均为个人研究与判断,仅供参考。
关于汾酒的未来,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曹庆兵 2020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