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无意中囤了一些国产白酒,知道国产白酒分为几个基本香型,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将基本香型结合后,衍生出了双香、浓香、凤香、药香等衍生香型。从白酒的化学成分来看,98%是水和乙醇,白酒风味的差异主要受剩余2%成分的影响,如醇类、酯类、酸类、羰基化合物等。以2%的成分差异为基础,形成酒质的差异,进而形成差异很大的价格区间。几千块钱买不到,几十块钱也卖不出去。单纯用原材料的质量等级很难解释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在我看来,白酒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基酒和老酒的比例和成分,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勾兑配方。一般来说,基酒比较好买,甚至一些大厂家会从同行那里买基酒;但是好年份的老酒不好买,勾兑配方是个秘密。一个酒庄从建立之初,一般需要10年左右才能正式生产出成品,不到15年很难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而那些不抽烟的酒厂,因为缺乏高品质的老酒,也生产不出高档白酒。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确定市场价(刚需价)、好价(可以入手)、错过价(可以囤货)等合理的购买价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说到价格,自然离不开白酒的分类。白酒的等级分类,从大的方面来说,有风味、口感等;从小的角度来说,单一的味道可以有前韵、中韵、尾韵……;总之,划分的标准众说纷纭。如果你去看公开的奖项,不仅有八大、十七大,单四川产区就有六朵金花、十朵小花,更不用说布鲁塞尔白酒的金奖了。至于网上的酒评,相信大家肯定会被这几个形容词搞糊涂:浓郁、柔和、细腻、醇厚、丰满。
经过潜心研究,借鉴了之前玩相机时看到的“相机单位重量价格评估法”,暗自以为找到了一种全新的鉴定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抓住重点,轻松买到自己满意的白酒。
二、白酒档次的划分依据
(1)这里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西泰克老师首创的“相机单位重量价格评估法”,即不考虑相机类型、品牌、功能的差异,简单地将相机机身的价格除以相机机身的重量,得到相机机身每克的价格,用单位重量的价格来评估相机。根据1999年的价格文章写:
1.所谓的“专业”相机都在10元/g以上;
2.量化“超值”、“值”、“不值”等模糊语句:功能多单价低的,就是“超值”;多功能单价高为“值”;功能少,单价高是“不配”;
3.对于持有者来说,单价越高,生产年份越长,持有者越体面,越合格;
4.通过引入时间轴,可以有规律的计算出单价,也可以得到各种型号的单价曲线,从而知道哪些相机在保值,哪些在贬值。
(2)如前所述,白酒的差异源于基酒和老酒,白酒年份是重要因素。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尝试按照白酒的当量年单价来评价白酒的等级。
1.年份、基酒/老酒比例、价格的描述因数据来源不同差异很大。
(1)至于年份,尽量以官网(含JD.COM/Taobao官方旗舰店)数据为准,辅以淘宝直播工作室/百度贴吧/今日头条的询价信息,少数是基于该产品市场竞品并结合同品牌上/下产品的盲目猜测。
(2)关于基酒/老酒比例,官网有披露年份比例的,按照披露的数据计算折合年份;否则,应统一按照基酒/老酒的80%: 20%按照近期实际酒的平均水平估算当量年份
通过下面的估算发现:白酒厂家在宣传中大致提到基酒是XX年,老白酒是XX年,其实是上限概念,即10年基酒意味着基酒的上限是10年,15年老白酒意味着老白酒的上限是15年。稍微准确一点的提法是,老酒用了8~15年,可以认为老酒在8~15年之间。所以下表所列的基酒和老酒年份都低于官方公布的数据,这是市场竞争和同品牌产品的档次定位后修订的结果。
(3)关于价格,以淘宝直播工作室/微信商家市场价为准。很多品牌的官方旗舰店价格都比较贵,与市场实际价格相差两倍甚至更多,这里就不考虑了。价位大致在2021年9月。
2.收集了一些官方数据
3.对于没有收集官方数据的酒类
三、综述
经过计算,常见品牌白酒的年均价一般为30元起,70元基本是上限。只有定位较高的品牌,年均价50元起,上限大概在200元左右。茅台酒是特例,直接250元起。
1、入门级白酒,即年均价在30元以下。通常用1~3年的基酒,加3~5年的老酒。每斤进价100元左右。如果基酒/老酒综合年份高,价格可以达到150元左右。对于这个档次的白酒来说,即使能体现其原味的特点,也是合格的,适合作为普通工薪族的口粮酒。
2.中低档白酒,年均价在30元到50元之间。通常用3~5年的基酒,加6~10年的老酒。每斤酒的进价在200~400元之间。对于这个档次的白酒,一般要求能体现这个品牌的特色,适合作为中产家庭的口粮酒。
3.中高档
白酒,年份均价在50~80元区间。通常采用5~8年基酒,配以8~15年老酒,每斤酒的购买价格在500元~700元之间。中高档是普通品牌的上限,对于这个档次的酒,要求在保留本品牌特点的前提下,不能有过于明显的短板。4、高档型白酒,年份均价超过80元。和中高档的产品相比,基酒提升空间不大(10年基本到头了),差异主要是老酒年份更老,比例更高。高档型白酒的每斤装价格一般不低于800元。对于这个档次的酒,不仅要求各个方面都不能有短板,同时还要具备至少一个突出的优点。由于价格较高,主要在商务场合使用。
高档型白酒再细分,还可以划分出超高端产品,那些年份均价超过120元的白酒可以列入此类,如茅台15年/30年/50年、红运郞/青云郞、习酒窖藏15年/30年。有些品牌为了门面也推出了自家的顶级品牌,如舍得的天之呼、武陵的上酱30年,但市场销量不高,普通酒友可能终其一生也难得一见。
5、结论
(1)通过上述对年份均价计算,“超值”、“值”和“不值”等模糊说法得以量化。同样的价格,能够买到基酒/老酒的折合年份更高,就是值;反之就是不值。同理,即使价格不低,但只要折合年份够高,依然是好价。典型如金沙回沙1951(撕盖版),虽然2020年行情价格接近300元,但折合下来的年份均价才30多元,性价比就相当高。此外,酒鬼酒的紫坛20、珍酒的珍十五、品味舍得、智慧舍得,这几款的综合性价比都不错。虽然进入2021年,金沙回沙1951、珍十五的价格也明显上涨了,但仍不失为有性价比的白酒。
(2)当白酒的年份均价超过80元,核心竞争力从基酒变为老酒。而老酒是很难外购的,所以普通品牌基本被排斥在这个市场之外,可以认为80元就是普通品牌的天花板。
所谓的顶级白酒,就是在同等价格下基酒/老酒折合年份最低的。所谓的白酒涨价,就是在价格提高的同时,折合年份没有相应提升的。相反有些品牌的白酒虽然也在涨价,但如果折合年份也跟着涨,就不能看成是完全的涨价。
(3)引入时间轴,定期计算某款白酒的年份均价变化,还可以得到保值率。常见的酱香酒中,茅系的价格近年来涨幅较大,保值率那是相当地好。与常规的想法不同,高档酒的涨幅不一定比低档酒大。如日常口粮型浓香型白酒典型代表,泸州老窖特曲,价格在最近2年中也翻了一番。
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保值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性价比的反义词。
四、后记
年份均价背后的意义,反映的是不同厂家勾调能力的差异。勾调能力作为酒厂的核心竞争力,越是能运用低年份酒来调制高价格白酒,说明勾调能力越出色。普通品牌与主流品牌的区别,同样的基酒/老酒比例构成,销售价格却往往相差1倍以上,剔除原材料本身的差异,反映的就是勾调能力差异。
通常来说,单一的白酒品牌,一般只能覆盖到3个档次。主做低端的,中高端就是上限;而主做高端的,中低端就是下限。一间酒厂如果要构筑完整的全产品线,往往要实施多品牌战略,用不同品牌去覆盖不同的价格区间。酒友们常说的:沱牌与舍得,五粮不带液,剑南不带春,泸州无老窖,汾酒加集团,都包含了这层意思。如泸州老窖在推出1573后,在1573与特曲之间形成了好几百元空档,于是推出了特曲80版和60版。茅台在飞天迎宾/遵义1935涨价之后,与茅台王子之间也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价格空间,于是汉酱/赖茅/王茅/华茅这些品牌就开始出来补台。
限于精力(没)不足(钱),上表采样仅限于本人购买过和咨询过的白酒,香型也集中于酱香型、浓香型。由于工艺原因,酱香型的制作周期较长,并且生产之后还要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存储时间(一般是3~5年),所以对于年份更加敏感,简单理解就是产能提升不容易。而清香型白酒,制作周期短,产量的提升就相对容易。缺少了年份的加成,所以不容易讲故事。啥,不知道什么是讲故事?就是黄金有价玉无价,越是能够标准化的东西就越没法讲故事,讲故事就是讲玄学(历史/大师/文化/底蕴),听不懂的才是哲理。由于酱香酒生产周期最长所以最容易讲故事,所以市场上成交价格超过1000元的白酒市场基本是酱酒的天下,虽然从整个市场份额看酱香酒也就20%。
其次,基酒/老酒的年份与比例数据,收集的难度相当大。国产白酒目前只有金沙、潭酒、国台等少数品牌,近年有推出真实年份酒,明确披露了基酒/老酒的年份与构成比例。但从新老产品披露年份信息与本品牌内其他产品的价格对比来看,老产品的年份信息普遍存在虚高。如金沙回沙1951号称是10年基酒配10-20年老酒,到了真实年份8,年份下来了不少,价格反而上涨了100多元。如果不是老产品的年份信息虚高,暂时也想不出别的理由。
再次,评价一款白酒,酒厂的产能因素不可忽视。年产能1000吨和10000吨都是一个门槛,产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老酒的储量。白酒生产出来首先会消耗于基酒,能存下来的就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少。对于年产能1000吨以下的酒厂,老酒稀缺,年份均价很难超过50元。这类酒厂要想快速提升产品竞争力,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外购老酒。实在买不到怎么办,可以推出定制酒(如各类生肖酒)。以小批量勾调的定制酒(个人理解就是增加老酒)为主要卖点,官网上的嫡系产品反而市场上少见甚至是没有。定制酒的门槛其实并不高,按吨起步,定制2吨就是4000斤,斤装的话也就4000瓶,按一箱6瓶就600多件的水平,销售压力并不大。而且由于酒瓶可以定制,特别适合一些庆祝需求——如XX成立年纪念之类的。除此之外,产能不足的小酒厂还有一种取巧的方法,目前看到的仅限于酱酒,就是直接添加茅台——老茅台尤佳,不仅可以增加老陈味,在对外宣传上直接就宣称本白酒具备X成茅台的功力。贵州筑春酒就是一个以定制酒为主打的例子,官网上年产能不到500吨,线上基本见不到嫡系产品,全是各类定制酒。
产能超过10000吨的就是大厂,这类厂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由于产量大,库存老酒就丰富,基本上万吨起步,其年份均价可以做到40元起步。同等价格下,其基酒/老酒的年份只有普通品牌的一半左右,充分体现出了勾调技术的价值。最典型就是茅台,单看基酒年份不过5年,但一句诸味协调就足以笑傲江湖,消费者能按官方建议价格买到那叫一个本事。
常见品牌中还有一个异类就是钓鱼台,年产能3000吨不算特别大,但产品价格基本没有500元以下的,市场上不仅没有低端产品,而且定制酒特别多,甚至定价最高的不是嫡系产品(三代国宾),而是定制酒。有人说水井坊是瓶子坊,本人觉得钓鱼台才是真实的瓶子坊。酱香酒从工艺角度,12987工艺不可能只出产高端酒,前段和尾段的酒也不可能倒掉。所以这家酒厂勾调能力肯定不弱,但另一方面估计需要大量外购基酒/老酒来进行勾调。
最后,不同白酒的年份信息披露程度差距很大。在市场上出现真实年份白酒的同时,一些厂家则在刻意淡化年份概念,悄悄从官网上取消了年份的标识。所以本评价办法目前还谈不上完全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文章写到这也该收个尾了。说起国产白酒,大家都听说过茅五剑、茅五洋之争,也有可能曾为了某款酒的口感而与他人激烈探讨,正所谓江山如画,煮酒论英雄……。买酒、喝酒本是娱乐,百人百酱,千人千味。酒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白酒,酒中自有乾坤。那我们真正追求的又是什么呢?一杯白酒,一群朋友,不亦快哉!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