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
23岁的企业职员小刘是一名资深吃货。
身高185cm,高大健壮,体重一直保持在190斤。
除了一日三餐,他还保证下午茶和宵夜,是一天能吃五顿不限量的“大胃王”。
与图片无关,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去年年初,他加入了“吃播”的行列。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点几个外卖开直播吃宵夜。直播间不断上升的人气带来丰厚的“回报”,让他更有吃饭的动力。
但是,小刘每天的运动消耗和热量摄入很难平衡。一年多来,“只吃不动”导致他体重失控,直线上升30斤。
最后他已经胖到220斤了。
上周,小刘组织工作人员来杭州红十字会医院体检,细心的老板在大家的体检中加入了骨密度测量。
小刘来到骨密度室,脱下鞋子,涂上耦合剂,踏进超声波骨密度仪,肌电图室的许帅医生熟练地开始了检查。然而,检查结果让医生大吃一惊。原来,小刘的骨密度结果T值为-2.58,已经达到骨质疏松的程度。
小刘大为纳闷,“骨质疏松不是老年病吗?我太年轻了。而我怎么会毫无感觉呢?”
徐医生解释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如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等,容易发生骨折。确实常见于中老年人。有些患者在骨质疏松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经过详细会诊,徐医生了解到,小刘平日爱喝各种饮料,一天三四罐随吃随喝,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原因。
此外,小刘的身体质量指数已经到了肥胖的程度。有研究表明,一旦身体质量指数达到肥胖,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无论是2-6岁的儿童还是中年人。同时,虽然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检出率高于男性,但在青少年中,体重、运动、饮食结构对骨量的影响男性大于女性。
对于年轻肥胖的小刘来说,因为不爱运动,他的骨量正在慢慢流失。
除了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风险,还有肥胖导致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风险,也严重威胁着小刘的健康。
听了医生的解释,小刘深感是时候控制体重了!“回报”和吃在嘴里都是次要的,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资本。
骨质疏松的预防大于治疗。徐医生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的饮食、充足的阳光和经常锻炼更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1.注意钙和蛋白质的摄入:如牛奶、相当数量的低脂乳制品、深绿色叶蔬菜、三文鱼或沙丁鱼、豆制品等。
2.充足的阳光:皮肤每天应接触阳光15-30分钟,但要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以防灼伤;
3.负重运动和抗阻运动:可以向医生咨询合理的运动处方,提高自己的敏捷性、力量和姿势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