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脑梗塞等。是中老年人常见而可怕的健康杀手。在我国有八成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 60岁以上的人群中,于是乎,各种“软化血管”和“清洁血管”的小动作,甚至保健品,到处流传,被人们津津乐道。
比如喝一杯红酒、醋、黑木耳、黑豆、洋葱等。尤其是红酒、醋,恨不得比吃饭还重要,每天一杯坚决不能少。.每天都说服许多老人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小妙招真的可以软化血管吗?动脉硬化到底是怎么回事?
动脉硬化是普遍存在的,但这些因素会加快动脉硬化!
血管硬化是判断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专业术语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种非炎症性和不可逆的动脉病变,只能延缓,不能逆转。.
一般来说,正常的血管弹性很大,内壁也很柔软。在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血管就像水管,污垢会积聚在管道中,这将减少水的流动,并慢慢阻碍供水。
血管中的“污垢”是指胆固醇、甘油三酯,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这种物质在血管壁上缓慢增加,会使动脉变粗变硬,弹性降低,管腔变窄,形成一块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液循环不通畅,继续恶化下去甚至出现堵塞,,一旦出现某一部分动脉斑块破裂等诱发因素,就会诱发一系列变化,形成血栓,引发脑梗塞等疾病.
所以,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出现的血管疾病,几乎每个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有研究指出,从14岁开始,血管开始慢慢老化,人体的衰老死亡很大程度上与血管不断老化或堵塞有关。
除了年龄,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糖尿病患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内分泌紊乱、压力大、精神剌激、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运动量不足及遗传的人群和更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高达60%,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
红酒和醋不能软化血管,这些办法,通通不管用!
有传言说,红酒可以软化血管含有白藜芦醇,一种多酚化合物。经过深入研究,许多科学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心血管保护作用。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抗氧化、抗炎甚至心血管保护作用,都是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它在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中是有效的,并不代表一定对人体有效。.
红酒中的白藜芦醇含量很低,通常只有0.5-10毫克/升,每天一杯红酒根本无济于事,而且多项研究证实,酒精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多个疾病都有直接关联,摄入酒精无论多少,对人体都是有害的,至于软化血管,更是无稽之谈。
除了红酒,还有这些办法,通通不管用!
1、喝醋
一般人们所说的软化血管,主要指的是软化动脉的硬化斑块,硬化的动脉斑块主要由钙和脂肪组成。
诚然,醋可以溶解钙,但不可能直接到达血管里,在胃里喝醋时很难直接改变血液的pH值。
人体本身携带大量胃酸等酸性体液,醋的酸度远不及胃酸,所以不会因为喝醋就让血液变成酸性、溶解动脉斑块。.
不仅如此,如果直接大量喝醋,醋的酸度过高,也会损伤胃黏膜,过量食用会灼伤食道。
2、吃洋葱、香菇…
多吃洋葱、木耳、茄子、生姜、大蒜、西红柿、香菇、山楂等,这些食物都是植物类食物,符合饮食健康的原则,不过是否有软化血管的功效,目前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3、吃深海鱼油
深海鱼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确实比淡水鱼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也确实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但它不能直接作用于血管,来软化血管。
另外我们一般买到的鱼油产品,属于保健食品,很难起到保健血管作用,而且市面上鱼油质量参差不齐,不建议大家随意购买食用。
4、养生机构神药、神服务
如果没什么害处作为安慰剂也就罢了,最怕这些药、服务对身体有伤害,那就得不偿失了。
软化血管,真正有益的6个方法!
“软化血管”其实更准确的来说是“延缓动脉硬化过程”,我们通过一些科学方法,来延缓血管老化、硬化。
到底哪些方法才能让血管老化、硬化的慢一点呢?推荐了6个真正有益血管的方法:
1、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血脂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我们应当尽可能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完善饮食结构,有效地控制血脂,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过程。
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饮食,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少吃糖和主食,少吃肉类食物,尤其是红肉,少吃腌制类和化学加工后的食物、烧烤和油炸食品。
2、 适量运动,控制身材
动脉硬化偏爱大肚子、腹部肥胖的人,这类人相对来说动脉硬化发生的时间、速度都要高过其他人。
经常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比如原地踏步、慢跑、柔软体操等。
3、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指标”人群定期检查、积极治疗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等都是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这些指标过高,通常是导致患血管硬化以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最主要因素。
如果已经患有上述疾病,应当尽可能的将其控制在理想水平。
4、摒弃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从现在做起
长期熬夜、摄入尼古丁、酒精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还是其他多种疾病的“元凶”, 有研究表明,戒烟4年以上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比持续吸烟人群低54%。
5、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放松
高压力、经常情绪化的人也是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必然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和痉挛,同时血管压力也会增加,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而导致动脉硬化。
6、 定期检查
特别是40岁以上中年人,通过量血压、测血脂、血胆固醇、血液粘稠度、血糖,做心电图、胸透和眼底镜检查即可初步判定是否有冠心病、糖尿病等,从而了解自己的血管是否健康。
“握拳”能自测血管健康?科学测量血管健康这样做!
网上还流传一种「30秒握拳自检血管健康」的方法,就是将手握紧30秒钟,打开后手掌观察手掌由白变红的速度。该方法认为,如果恢复速度需要20秒以上,就要当心是不是存在动脉硬化了。
其实,握拳看血管,充其量是看近手端的血管是否通畅,而全身布满血管,仅通过握拳的方法自测的不准确的,没有诊断意义。
想要了解自己是否有动脉硬化,还是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1、血脂检查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动脉硬化患者常会出现: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国际医学界制定的一个衡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公式:
动脉硬化指数(AI)= < 血总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AI<4,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不严重或在减轻,数值越小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轻,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低。
AI≥4,说明已经发生了动脉硬化。数值越大,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重,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高。
2. X线检查
可见主动脉伸长、扩张、扭曲,有时可以看见钙质沉着。
3. 动脉造影检查
可见四肢动脉、肾动脉、冠状动脉等由于粥样硬化而造成的血管狭窄、病变部位及范围。
4.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
可以判断四肢动脉、肾动脉的血流畅通与否。
一旦检查出有动脉硬化,大家也不要大惊小怪,不是所有的动脉硬化需要治疗的,绝大多数是人体正常的生理退行性改变过程,是否需要药物治疗,还要看具体情况,关键看狭窄堵塞程度。
如果已经发生了动脉硬化,且需要治疗,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