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在快速制造的流行规划思维下撕掉固化的标签,形成差异化,成为近年来饮料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力量。由于年轻消费者的快节奏、社交习惯以及对低度饮料的巨大需求,饮料与酒精的混搭成为新的突破口。
饮品巨头纷纷入局
根据Mintel的数据,2018年,42%的18-24岁消费者饮用了更多的低酒精或无酒精饮料,低酒精和无酒精饮料的全球市场规模达到2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00亿美元。
事实上,将酒精掺入茶、咖啡、饮料早已不是什么新举措,很多饮料巨头早已开始布局。
英博早在2015年就收购了一个酒精饮料品牌,随后推出了酒精饮料和苏打水品牌;王老吉曾在2019年推出多刺酸橙起泡酒。
不仅是预包装饮料,目前饮料市场上的很多咖啡和茶品牌,近年来都推出了酒精饮料。
星巴克2017年在上海的精选烘焙工坊尝试了咖啡和葡萄酒的结合。2019年还开设了推广鸡尾酒的烘焙工坊;茶也推出了少量酒精的酒类饮品,如醉粉李、醉葡萄啤酒等。今年6月还推出了新品伯爵百丽甜,限量换季;乐乐茶与青岛啤酒合作推出了三款酒类饮品,包括肉桃啤酒茶。
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酒精含量低的饮料不那么容易让人喝醉,但却能享受到“微醺”的状态,这也让年轻女性或不能喝高度酒的消费者更容易醉。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饮料品牌来说,推出此类酒类不仅可以丰富产品品类,增加消费频次,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还有助于增强消费粘性,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多种混搭打破定式思维
酒+咖啡
“到了晚上,喝咖啡的人会少一些,咖啡店的客流量会在晚上下降,但租金成本不会降低。”上海独立咖啡店CouchCafeIN的创始人陈华认为,酒精咖啡饮品的推出可以增加夜间的客流量,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中,产品和空间缺一不可。这不仅仅是品尝葡萄酒和咖啡,更是为了满足未来新一代在多场景消费层面的核心需求,更高效地利用店铺时间。
在整个咖啡行业都在负增长,人们对咖啡店已经厌倦的时候,咖啡店塑造的咖啡酒元素形成的第三空间让消费者眼前一亮。咖啡和酒的结合,是在两者的优质产品之外,寻找更广阔的场景体验和新的消费体验,进行模式移植和创新。
酒+气泡水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低热量等概念的追求,酒精汽水以其更健康、低热量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针对消费者的低度需求,一些饮料公司也开始加大研发力度;d和M & amp低酒精饮料,试图扩大年轻消费者。农夫山泉今年推出TOT米酒风味发泡饮料,这是中国第一款米酒瓶装饮料;2019年,啤酒巨头百威宣布布局低醇气泡水,推出百威品牌;摩尔康生今年也推出了低酒精汽水。
尼尔森数据显示,去年美国酒精汽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近200%。另据数据显示,美国约有8250万箱(每箱9升)的酒精汽水,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2.81亿箱(每箱9升),增长超过3倍。
据业内人士介绍,酒精汽水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酒精和汽水都能给消费者带来直接的感官刺激,特别适合追求酷炫时尚的年轻人。但值得注意的是,低度酒和气泡酒其实在消费群体和消费场景上有很高的重合度。要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并不容易。
酒+新茶饮
如今茶叶市场逐渐饱和,茶叶品牌逐渐进入稳定期,缺乏利润增长点。为了破局,茶企开始求新求变,新酒茶就是要用更新颖的产品占领消费者的心智。比如2018年6月,奈雪的茶在华南试水“诗酒茶”系列,首次尝试了酒与果茶的结合。
业内人士指出,各大新茶品牌都遇到了品牌的上升天花板。在竞争激烈的新茶市场,几大品牌通过跨界联合开发、社交媒体营销、场景营销等不同策略,率先占领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巩固了领先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品牌为了寻求差异化发展,会考虑各种因素,延伸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轨道,这是目前新茶品牌发展的最大机遇。同时,在未来的发展中,葡萄酒、新茶等产品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保证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和稳定的供应链管理,用优质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再次购买是极其重要的。
(王瀚 综合整理)
扩展
酒入饮品走出创意限定,列入门店菜单
周杰伦的新歌《Mojito》日前上线,再次点燃了酒鬼酒。“周杰伦的歌出来的时候,原来店里的莫吉托产品销量排第七或者第八,这几天排第三。”该店创始人黄介绍。
“这几天我们的订单量也在快速上升,尤其是白吉拓,今年的销售计划可能要提前修改了。”百加得全国业务拓展经理焦军说。
据内部人士透露,在《Mojito》的趋势下,部分连锁快餐品牌原计划重新安排8月份的酒类新品计划,趁热提前推出;一些咖啡品牌和茶叶品牌也将在近期推出酒精饮料。明显的
的信号是,酒入饮品正在走出创意限定,走入门店日常菜单。酒入饮品的风潮流行之初,发源于对创意的追捧,普通门店要不要推出,取决于门店盈利需求。从数据看,普通模式下,奈雪的茶人均消费在38元左右,奈雪酒屋的客单价则达到了80元左右。其实,一款酒精饮品成本并不高。据了解,一杯茶饮里加入20毫升的酒,成本在2元―3元,但这杯产品却有可能多卖10元。高客单价、低成本是让品牌心动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不少门店在观望:研发有难度、品牌力不够、点单有限等。
目前来看,酒入饮品已经趋于稳定,多数头部品牌会在夏季推出一两款,为消费者带来新鲜体验,市场总体量会保持基本稳定、略有上升。“相比去年同期,今年咖啡、茶饮渠道的销量增长了10%。”焦骏表示。
此外,伴随着逐步进行的消费者培养和市场教育,品牌在加酒产品的研发上更大胆,对酒品类的选择也更加丰富,研发的方向集中表现在对香气的追求。“去年我们销售的以朗姆酒为主,今年龙舌兰、伏特加、金酒都开始有品牌问、有人用。”焦骏说。
除了洋酒,在饮品里加入米酒、日本酒也是一种选择。米酒比洋酒更好入口,从口感和接受度上来说,既是新的市场补充,也包容了更广的受众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喝酒和喝茶创造的是不同的社交氛围,饮品店卖酒精始终迈不过去的坎,是对含酒精饮品风险的防范。当卖酒变得常态化,风险提醒也要常态化。焦骏表示,品牌一定要多次强调“理性饮酒”,饮品要在醒目的位置设置“含酒精”标识,也要在点单时反复提醒驾驶员、未成年人、孕妇不能饮用。
(政雨)
《中国食品报》(2020年07月01日04版)
(责编:顾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