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酒的历史有多少年了?历史上众说纷纭,史学界争议颇多。
1.贵州茅台只有200多年历史的说法。
贵州茅台酒只有200多年历史的说法,主要来源于民国著名女经济学博士张晓梅于1939年发表的《贵州经济》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张晓梅认为茅台酒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后来贵州有文章引用了她1939年《茅台酒沿革及制造法》的说法,于是1955年发表的《茅台酒沿革及制造法》也用了这个说法,说贵州茅台酒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张梅认为茅台酒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实质上,她认为中国酱香型白酒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第二,张晓梅博士的“200多年理论”是错误的。
基于张晓梅博士的“二百多年论”,笔者认为张晓梅女士的理论缺乏广泛的历史依据,不符合客观历史事实。《祖国的贵州》以后用这个理论,就是误传,错上加错。原因如下:
1.首先,我们这样做一个推定:从1939年到200年,也就是1739年,是清朝高宗皇帝(清朝高宗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建都北京后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年。标题“甘龙”意味着“天堂是繁荣的”。在位60年,禅定后继续教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63年零4个月。他是中国历史上实际上掌握最高权力的最长寿的皇帝。茅台在漫长的岁月里是什么样子的?酿造规模是多少?葡萄酒市场怎么样?我们都要研究它,研究它。
据茅台镇历史沿革史料记载:清光绪十年(1745年),贵州巡抚张广泗下令开凿赤水河,开始船系列。川盐经赤水河运输,在茅台上岸,称为仁安,成为川盐进入贵州的四大口岸之一。由于水陆畅通,各地商贾云集,运送食盐的商队、船只络绎不绝,市场繁荣。成为“蜀盐取贵州,秦商聚茅台”“家只储酒而销,船多载盐”的繁华集镇,是黔北物资的主要集散地。因此,它被简称为“尚易镇”。但最后因为人们习惯称之为茅台,很难改变,所以还是保留了“茅台镇”这个旧名。
清末民初,茅台镇是黔北重要的交通口岸,贵州省内三分之一的食品遗址都是通过这里运销的。
根据上述史料记载,两百年前,茅台是一个“只有家藏酒卖,船载盐多”的繁华集镇。以此推断,如果茅台酒有200多年的历史,清朝乾隆十年间不到10年的历史,那么茅台酒的酿造应该处于初级阶段。怎么会是“家里只储卖酒,船载盐多”的繁荣景象?这是我的疑惑之一。
宜兴酱香酒值得拥有
2.据《贵州茅台酒整理总结报告》-人物小传-郑宜兴(99-100页)科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郑宜兴本名魏勇,四川古蔺县水口乡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我童年时上的是私立学校。民国二年(1913年)入茅台成毅酒厂当学徒,先后在成毅酒厂、荣和酒厂、恒兴酒厂、遵义龙坑集义酒厂任酿酒师。1953年加入贵州省地方国营茅台酒厂,任酿酒师,负责生产技术指导。几百年来,茅台酒的生产技术都是师徒传授的。流程操作相同,但有所不同。茅台酒厂成立后,召集老工人、酿酒师献计献策,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制定出完整系统的工艺规程。义兴第一个响应号召,把自己30年积累的经验、五代流传的酿酒技术、口述记录整理成书。他还动员其他酿酒师解放思想,传授技艺。他说,‘过去,我担心老了会没有命。现在,国家对我们照顾得很好。你在担心什么?只要制作好,我们都会玩得很开心。因此,全厂获得了多种生产技术数据,初步制定出了茅台酒的统一操作规程。解放前,茅台酒房酿酒师的技艺都是保密的,遵守着‘教徒弟,饿师傅’和‘传儿子媳妇,传媳妇,传媳妇’的老规矩。看到了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艺星在工作中选择了优秀青年工人李兴发作为徒弟,本着孜孜不倦、毫无保留的教导精神,耐心传授技艺。厂里几个经验丰富的老酿酒师也跟着徒弟,先后培训。后来兴发担任副厂长,兼酱香型白酒全国顾问。1954年至1955年,该厂开展了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出了‘常年磨沙酿酒’(‘沙’意为红高粱)的口号。宜兴认为这不是祖国人民需要的茅台酒,而是随处可酿的普通高粱酒。节约生产意味着减少浪费。不是这样的增产方法不符合技术规定。这个意见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导致二锅头的酿造在市场上无人问津。不仅如此,艺星还被批判‘思想正确,意识保守,对新事物理解差’。1956年,全国八大名酒大会在北京召开后,该厂开展了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的运动。只是采纳了宜兴的建议,恢复了传统的操作方法,酒质才逐渐提高。1958年,全厂合格酒由1956年的12.19%和1957年的70%提高到99.42%。为表彰宜兴的成绩,经上级批准,给予公司三级工资(四级至七级工资),并颁发裘皮大衣一件,晋升副厂长,授予工程师职称。郑宜兴当选为第二届、第三届贵州省政协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属、第三届代表。1978 年郑义兴在茅台逝世。”该记载中,有这样几点可以证明茅台酒的历史远不只200多年:一是“义兴首先响应号召,将自己 30年积累的经验和一家五代传下的酿酒技术,口传记录,整理成册。”。据中国人文岀版社岀版的《中国酱酒源地述考》—初考记载:郑义兴是中国酱香型白酒创始家族——四川茅溪郑佑家族第十代族传酒师,第五代嫡传酒师。郑义兴家族居住地——四川茅溪甘沟,离茅台镇约4公里的赤水河蜀岸。族传十代,中国的代数年份,有专家学者研究,早期约26年至29年一代,中期约40年至50年一代。后期超过50年一代,郑佑家族酿酒至郑义兴已是族传十代,至少400年历史。郑义兴生于1895年,1953年的郑义兴已58岁,按此推论,至1939年止,郑家酿酒的历史,仅凭传统技术传承至少约380年,至1953年止,郑家酿酒的历史,仅凭传统技术传承至少约400年。因此,张肖梅博士的“200多年说”是经不起推敲的。
3、根据1992年科学岀版社岀版的《茅台酒厂志》第二章第二节中“据茅台村现存最早的明代《邬氏族谱》扉页所绘绑氏家族作址地形图的标注,其邻近有酿酒作坊 族谱所载,邬氏是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进军贵州。平定了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后定居茅台的。这说明茅台早在 1599 年以前就有了酿酒作坊。1939年的茅台酒生产历史至少不低于400年。
“国酒”虽成历史 岁月铸就辉煌
综上所述,茅台酒的历史,也可以说中国酱酒的历史在1939年的“200多年说”是不准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至于茅台酒的历史究竟有多少年?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徐声辉,男,四川古蔺县人。《中国酱酒源地述考》初考主编、《壮丽七十年 中国酱酒人》主编、四川省基层干部培训读本《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主编、中国乡镇网总编辑、中乡网酱酒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