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耕水浪指的是用火烧一块空地,引水除杂草种水稻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方法最早记载于《史记平準书》:“江南火耕水,使饥者食长江淮河,以消闲。”
南朝史学家裴潜对“火耕水”的解释是:“烧草种稻于水。它长着草和稻,有七八寸高。因为草死稻独,所谓火耕水。”
虹桥铺村是谢花桥的水稻主产区。
湖北省当阳市甘溪镇谢花桥地区,地处漳河流域,是古代荆楚先民“火耕”之地。丰富的水土,良好的生态,让这里的大米成为谷中上品,米中“王”。谢桥大米以其优良的品质闻名于世。
(一) 土好水好气候好,自然生态养出“米中王”
谢花桥大米的传说在民间不绝于耳。既有“火耕水浪”的传统古迹,也有农民夫妇感动玉帝的传说。有三国赵子龙用谢花桥大米滋养阿逗的传说,也有大米被第一王朝列为贡品的说法;明清时期,大米出口荆楚,是贵族的专属称谓,大米也是成为抗日小卖部的谈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米也是如此。其实所有关于谢花桥大米的传说都只是一种赞美的方式。真正让谢花桥大米出名的是谢花桥周围的水土。正是这里的自然环境和水土造就了高品质的谢花桥大米。
谢花桥是当阳荆门交界处的一座小桥(现为公路桥)。后来,附近修建了谢花桥水库。因为谢花桥周边稻田产的大米特别好吃,所以人们把谢花桥周边产的大米叫做大米。
有民间顺口溜:“,双联的菱角,谢花桥的大米。溶解的白菜,河里的藕末,东港的豆腐皮。“可见谢花桥饭的名声早已留在了百姓心中。
谢桥地区是典型的丘陵地带,起伏跌宕,绵延不绝。它的海拔大约是350米。区内林木葱郁,云雾缭绕,方圆几十公里没有污染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阻挡一切外来污染。
这里的土壤也很特别:稻田的土壤质地不仅深厚肥沃,而且土壤是pH值适中的青岗泥和紫潮泥。土壤PH值6.4,有机质含量21.5克/公斤。
当地农民耕种水田,习惯将牛、猪粪、农作物秸秆还田,使田间土壤有机质含量更加丰富。
农科干部检查根香草
没有水,水稻就不能生存。谢桥水稻产区的稻田位于著名的漳河上游。依山而建的大小水库多达35座,有效灌溉渠道40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00%。充足的水源,完善的水利设施,清澈的水质,保证了谢花桥水稻生产的源源不断的用水。
谢花桥水稻靠漳河水库库底的水灌溉。水常温18,水质极佳。因此,生产出来的米粒细长、饱满、晶莹剔透。蒸出的米饭香软可口,粘度适中,回味甘甜。
谢花桥大米产区风景
此外,这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全年无霜期为260天。特别是水稻灌浆期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差可达9.2,比周边地区大0.5-1.2。
这些上天赋予的自然条件,为谢花桥水稻提供了难得的滋生土壤。
(二) 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让优质大米“长翅飞翔”
谢桥大米品牌源于优越的地域生产环境。为了造福百姓,用水稻征服世界,2015年5月,当阳市玉溪镇农业服务中心向国家申请地理标志保护
保护范围东起111 4831至112 2,北至30 4829至31 1122,国土面积2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87公顷,其中谢花桥耕地面积1800公顷。
地标谢花桥大米的品质特点描述如下:
外部感官特征:谢花桥
大米属中籼稻,谷粒外观金黄而饱满,米粒晶莹透亮腹白小,食味口感佳,达到色、香、味俱全的优质米标准。内在品质特性:谢花桥大米蛋白质≥5.6%、垩白粒率≤17%、垩白度≤3%、胶稠度≥50㎜、直链淀粉(干基)≤15.6%、碱消值≥6级。
谢花桥大米地标农产品的成功申报,有力推动了谢花桥大米的市场化进程。国家粮食局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宜昌市花艳粮储备有限公司,在当阳市淯溪镇设立了当阳淯溪分库收储加工园区高大平房仓和加工车间,他们先后开发出谢花桥一号香米、谢花桥米、桥香软米、米粒香米、营养糙米等系列产品。
设在淯溪分库收储加工园区大米加工车间,实现了自动化加工生产:去石、砻谷、碾米、分级、抛光、色选、精选、包装等一条龙,公司年稻谷加工能力可达到6万吨,为谢花桥大米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条件。
(三) 精细化生态化耕作,谢花桥大米变成“珍珠”
农民种植根香草防螟虫
当阳市淯溪镇洪桥铺村,是谢花桥大米的核心产区之一,这里的种植模式,虽早已脱离了火耕水耨的原始状态,但在现代农业的氛围中,无不显示着原始的火耕水耨的耕作元素。
这些元素,正是谢花桥大米变得香纯可口的原因之一。
谢花桥大米的种植,以农家肥为主,辅之以生物有机肥,加之土壤富含硒等矿物元素,使大米颗粒更饱满,结构更紧密,透亮如珍珠。
为有效防控水稻病虫害,他们在稻田间,置有太阳能诱虫灯,粘虫板。病虫防控采取物理方式为主,使生产出的大米,粒粒都成为绿色食品。
螟虫,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为用物理方法消除螟虫危害,淯溪镇农业服务中心引进香根草,诱杀螟虫产卵,而香根草则将螟虫卵当着营养吸收,从而让螟虫断子绝孙。
2018年8月21日,笔者在淯溪镇洪桥铺村3组农民靳方本(右)稻田边见到,他们家的稻田边栽种香根草长势喜人,稻田中,谷粒饱满,没有病虫危害症状。
洪桥铺村共有连片水稻500多亩,通过引进香根草,螟虫危害大为减轻。据育溪镇农业服务中心满富春介绍,因为香根草的外形与水稻极为相似,这种草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香味,从而吸引螟虫在香根草上产卵,而香根草则将螟虫卵当营养一样吸收,一窝香根草,就可诱杀方园一亩稻田的螟虫卵从而实现螟虫物理防治。
采取这些有着“火耕水耨”元素而生产谢花桥稻米,也被国家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谢花桥大米产区,选择的是优良稻种,即以“广两优香66”为代表的中籼稻。排灌条件好的水稻田,实行“水稻—油菜”、“水稻—小麦”、“水稻—绿肥”两季耕作制,排灌条件差的冷浸田、积水田实行“水稻—冬翻”耕作制。
现代化大米加工车间
谢花桥大米的地标申报成功,不仅提升了谢花桥大米的知名度,还推动了淯溪镇优质水稻的产业发展。据淯溪镇农业服务中心刘刚介绍,地标申报成功后,洪桥铺、胜利、洪锦、脚东、绿林山、勤丰等村农民纷纷按地标生产技术规范要求,科学种植谢花桥大米,核心区已达到13000多亩,年产优质大米1000多吨,种植户每年增收500多万元。
刘洪进、余文畅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