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佛手瓜、纳雍土鸡、威宁土豆、毕节土鸡蛋.许多物美价廉的扶贫农产品深受广州消费者的喜爱。消费扶贫兴起以来,全市各大超市、电商平台积极响应,搭建销售平台,开辟消费关节,线上线下销售扶贫地区农特产品和服务。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广州已设立消费扶贫专馆33个,扶贫专柜928个,仅贵州毕节、黔南州绿色农产品销售额就达8.62亿元。
贵州毕节、黔南绿色农特产品展
2020年是摆脱贫困的决定性一年。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消费需求旺盛。它不仅是优质农产品的大市场,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中心,辐射范围广。为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热情,市商务部门、市协作办、各区、相关部门、超市、电商、媒体、骨干企业成立了消费扶贫联盟,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不断掀起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热潮。
搭建线下销售平台,强化上下游产业链合作
近年来,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及其龙头商户扎根毕节市、黔南州,助力脱贫攻坚。市场上20多家龙头经销商在毕节市和黔南州建立了蔬菜示范基地,面积超过10000亩。其中,在黔南州长顺县投资5300万元,建设年产1.3万吨、产值6000多万元的多品类蔬菜核心种植示范基地;流转毕节市威宁县5000亩土地建设蔬菜核心示范种植基地,带动2500多名贫困人口增收;在毕节市威宁县投资25亿元建设生产市场。同时,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还设立了帮扶贵州农产品销售专区,全面免除摊位费、交易费等费用。2017年以来,江南果蔬批发市场在贵州毕节、黔南等地累计销售果蔬2.84亿元。
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平台,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与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的市场对接。目前,毕节、黔南、梅州、清远等地已建成72个“菜篮子”生产基地,全市1000多家连锁超市参与消费扶贫,帮助贵州纳雍鸡、威宁土豆、毕节鸡蛋、罗甸火龙果、长顺高钙苹果等优质农产品进入广州市场。
线下消费扶贫专区
5月20日至6月20日,市商务局、合作办、妇联联合主办“广州消费扶贫——全城快乐购物”线下消费扶贫促消费活动。全市各大连锁超市近千家门店以扶贫产品专区、专柜等形式参与扶贫产品消费促进活动。市商务局联合中国银联广东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等金融机构,发放消费券1000多万元,助力此次活动。参与活动的连锁超市共销售扶贫产品5220万元。
扶贫农产品销售专区
市协作办统筹全市优质资源,打造“一个亿”销售平台,即一个服务中心、十个批发市场、数百个网上联盟、数千家连锁超市、一万台自动售货机。其中,东西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设立线上线下展馆
5月20日,广州召开工作协调推进暨产销对接会。通过在贵州毕节、黔南州地区的产品展示、企业推介、交流洽谈,当场达成采购意向1500多万元。6月21日至24日,我市22家商业企业赴贵州毕节、黔南开展产销对接,考察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威宁双龙镇洪光基地、黔南花红镇佛手瓜基地等7家企业和基地,推动华润万家、江南市场、粤货供应链(58优品)、广州菜馆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华润万家与毕节市商务局签订2000万元购销协议,掌鲜电子在咸宁考察现场采购1.5吨威宁土豆。江南市场考察后,联手华润万家、盛佳超市、西亚兴安集团,在黔南地区收佛手瓜6000吨。
加强产销对接,拓宽贫困地区产品流通销售渠道
销售扶贫商品的网络直播平台
利用电商平台提供的流量支持,帮助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出山进城”。
我市本土电商平台YY直播推出“一键助农”扶贫专栏,为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网上销售提供便利,为毕节蜡染刺绣走出山区提供电商支持和人员培训服务;中洲农会推出“广州帮扶馆”特色农产品展销平台,通过“产品+文化+品牌+体验+互联网”精准帮销模式,帮助贫困地区销售“真稀新奇特”农产品;广州交易所集团上线“广州精准扶贫综合服务平台”,帮助扶贫产业基地与广州市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提供“扶贫项目信息发布-线上线下阳光交易-扶贫成果展示教育”等服务;58优品成立品商供应链、58播客分公司,专题负责消费扶贫。充分利用直播电商全景呈现、引流带货、实时互动等特点,打造“直播电商+扶贫助农”新模式。5月18日至20日,在“广州市消费扶贫-全城欢乐购”线上直播活动中,实现农特产品交易额200多万元。6月6日-8日,首届直播节在越秀区花果山分会场设置扶贫带货专场,同时联动市协作办、市总工会共同主办“消费扶贫工惠行”,贵州毕节、黔南、清远、梅州、甘孜、新疆疏附等地170多种优质农产品进入直播间,贫困地区县领导、商务部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上镜带货,累计超230万人次观看,累计销售150万元。
据悉,下一步广州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从三方面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工作:一是推进落实《广州市消费扶贫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健全消费扶贫工作机制,提升消费扶贫供给水平,推动消费扶贫向旅游、文化体育领域发展等,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加大产销对接力度。以我市商贸流通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开展订单式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全力打通在消费、流通、生产各环节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进一步完善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共赢。三是开展电商扶贫。引导我市电商直播平台、MCN机构等通过直播电商协助贫困地区引流带货,助推贫困地区优质农特产品、滞销农产品线上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