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陇西县常工镇店坪村,有一个传承百年的家庭式烧酒作坊。2016年7月,被省博物馆协会命名为“程氏烧酒”博物馆,其烧酒工艺被定西市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程氏烧酒”始于清末民初。酒厂的名字叫“和裕永”,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根据1986年出版的《陇西县志饮料制造业》和2003年出版的《定西史略食品制造业》的记载,甘肃西部传统产酒的店坪村酒厂是最有名的,产品质量好,销量大。
58岁的是百年陈氏烧酒的第四代传人。据他介绍,清末民初,在曾祖父程和祖父程传仁那一代,程家从外地迁到陇西时,就已经开始酿酒了。当时的酿酒原料主要是高粱,制曲用的是大麦和小豌豆。主要酿造设备有曲房、酒窖、灶台、蒸笼、蒸笼、木制蒸笼桶、酒勺、曲模、酒坛、酒柜等。俗称“烧坊”,纯属山寨行业。
当年的酿酒方法采用陕西凤翔“西凤酒”的工艺,在地窖里发酵,是“香”酒;以茅台酒为代表的白酒是在石头做的窖里发酵,这就是“酱香型”白酒的发酵方法。而“程氏烧酒”融合了清香型白酒和酱香型白酒的特点。它是在用泥土做成的窖中发酵,窖的形状被挖成长方形,使酒醅能最大限度地与泥土窖充分接触,从而促进微生物的繁殖。这样生产的酒具有清香型酒和酱香型酒的特点,被称为“程氏烧酒”特有的“双香型酒”。
屈是酒骨。冬酿酒、夏制曲是酿酒领域的传统工艺。制曲是酿酒的第一道工序,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繁殖旺盛,制得的曲质量最好。在制曲的过程中,小麦、豌豆、大麦等谷物被磨碎,混合在一起,用脚踩踏。踩上去之后,进入“曲方”。一般要在曲房自然发酵40天左右,存放三到六个月,才能用来酿酒。有了优质的酒曲,才能酿造出高品质的酒。所以制作曲的每一个过程,一点都不能马虎。
水是酒的灵魂。好水可以酿好酒。所谓“甘露”,指的是水和酒的质量关系。“程烧酒”使用的水是当地的泉水,从地下自然涌出。当地人称之为“温水”。什么是“温水”?是常年流淌的泉水。冬天水温高,还冒着热气;夏季水流清澈,口感冷脆,味道甘甜,是酿酒的好水。《陇西县志》(初稿,后未刊)1964年编纂的《其他历史遗迹》第8项记载:“王嘉鱼塘在陇西县西北五里圩李家坪附近。所有的泉水都发源于渭河南岸的悬崖峭壁,从东到西有数百级台阶,十余处泉水。元初,附近是王世贤别墅(后废弃);因春季大鱼多,故名。”店坪村毗邻李家坪。因为气候的变化,断崖上流出的泉水被切断了,但地下流出的泉水也属于这个水系。从它的养鱼能力可以知道它的水质是极好的。当然,如果用泉水冲泡,一定要过滤去除杂质。
为了酿造好酒,程万里在选择食物上煞费苦心。在市场上买菜一定是最好的。酿造出来的白酒必须窖藏三年以上才能投放市场。白酒的酒精含量最好在50度到60度之间。陇西人喜酒,喝过“滇平大曲”的人都赞不绝口。这款酒当时在口中感觉很浓,但回味悠长,有一种独特的香味。一旦你喝多了,酒精会很快消散,没有头痛或口干,也不会有后遗症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程氏烧酒”根本不用“上市”,在家就卖完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传统工艺生产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白酒行业也不例外。“程氏烧酒”的酿造工艺,不仅符合“健康、绿色、环保”的消费时尚,更重要的是,它保存了一种传统工艺,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也是留给后人的一种“乡愁”。
编辑: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