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又新高了,股价站上300元。听说,1949年开国大典的国宴酒是汾酒,因为彼时贵州尚未解放,因此不是茅台。80年代的“汾老大”,一度占据一半以上的白酒市场。
汾酒在经历90年代没落后,21世纪是如何开启回归之路的呢?
一、汾酒的两次起伏
1、90年代的“没落”
1994年上市后,汾酒在品牌定位上走了“名酒变人民酒”的路线,错过了高端白酒的发展机遇。
2、黄金十年开启价值回归之路
品牌上,2008年后,汾酒开始清理多余的子品牌,专注于主品牌。相比之下,五粮液直到2017年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渠道方面,汾酒对销售渠道进行了扁平化改革,提高对渠道终端的控制力。
3、陷入调整与国改二次腾飞
由于三公消费,经过三年的行业调整,2017年,汾酒启动国企改革,引入华润。近三年收入增速超过洋河、方水晶、舍得、金世元。
二、汾酒的护城河
1、品牌:历史悠久,逐渐聚焦
从古诗词中的杏花村酿酒文化,到近代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奖牌,再到上世纪50年代的“四大名酒之首”,再到现在的“行走汾酒”运动,这些都体现了汾酒品牌本身的悠久历史。
近年来,公司一直在削减非核心品牌,推动品牌价值回归。
2、渠道:直分销模式结合,引入华润终端合作协同
按照公司的说法,“直营”是指公司设立产品主管,协助经销商向重点酒店、KA超市等重点终端直销。
个人认为,一方面帮助传统经销商进行深度分销;另一方面起到对经销商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渠道中间环节和终端的管控,更好的下沉和精细化管理。
拥有190万终端网点的华润混改引入,有利于汾酒从山西大本营进一步全国化。
3、产品:次高端市场中唯一清香型白酒,策略上抓两头带中间
风味偏好意味着消费者的粘性,汾酒的风味差异化优势有助于争夺下一个高端市场。一方面是青花系列,脱离品牌矩阵,独立运营。其中青花20定位第二高端实现放量,青花30定位高端提升品牌价值。
另一方面是低端的博粉系列,取量大,培养香消费市场。
那么汾酒未来如何打开省内外的增长点呢?下期继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