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水分类 > 洋酒

小金龙酒,小金龙是什么学校

黔酒汇 洋酒 2022-09-24 20:39:32

品牌名称:酱香白酒加盟 所属行业: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资:05~50万元 投资热度:

加盟意向:163400 门店数量:5340家

索要资料 查看详情

  

     

  

  在这篇文章里,奈洛先生回忆了童年在泸州慈善路欧亚大药房的故事。70多年的旧闻,被文和先生讲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穿越了时间。看了这个故事,我们增加了对泸州的认识和了解。谢谢你告诉我们过去的故事。

一、《欧亚大药房》概况

  

  

   1944年至1949年,父母在慈善路中段,小巷子至市府路第三铺面(现河边《惠康大药房》门口旁)开了一家药房和诊所。外墙刷成深红色,门楣上凸出几个大大的白色正楷《欧亚大药房》,卖药开诊所。在药店的入口,左边有一个玻璃柜,右边靠墙有一排木椅和茶几。左右两边墙上,墙上挂着药窗,都是黑漆的。橱柜和窗户上摆满了各种西药,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走过大堂,上两三级楼梯,进入诊断室。右边一个工作台,皮椅,诊断床,各种医疗器械。当时的东西比较简单,听诊器、橡皮锤、沙滤(过滤掉消毒液)、酒精灯、针煮壶……左边有一对皮沙发,中间有一个茶几。   

  

  从诊断室左侧的巷子上几级楼梯,向右走一段巷子,来到一处开阔的堤坝。坝内建有工棚,闸下有厨房和食堂。   

  

  我在陶佳大院已经住了46-47年,每天都在药房吃饭和小睡。搬到《广仁医院》后,经常来药店玩。很多童年记忆都发生在这里。   

  

     

  

  冬天药店自己煮《雪花精》元卖给人擦脸防冻。先用脸盆打一盆水,放在煤油炉上加热。在水中加入甘油和外来碱(肥皂)。煮沸一定时间后,将盆中的油和水混合成白色糊状,加入香精。冷却后,白色的《雪花精》就成了。人们来买罐装的,以防止冰冻。我们自己用。耳朵手指有冻疮,脸脚有口子,又疼又痒。雪花精华管用。   

  

  夏天热,出汗,容易生疮。你必须每天在一个大木盆里洗澡。先将开水倒入盆中,再加入一两小块深绿色西药硫磺,闻起来有臭鸡蛋和硫磺的味道。药物被热水融化后,加入冷水,调节到合适的温度,然后在水中冲洗。干硫水会杀死皮肤上的细菌。   

  

     

  

  那时候家家都没有自来水、电、燃气热水器。冬天一家人去水井沟泸州宾馆的浴池洗澡。只有两种浴池和包间,没有淋浴。我的父母,文静和我都喜欢这个包间。洗澡前,先用自带的消毒液清洗浴缸,然后在温水中舒服地浸泡。每一个细胞都痒痒的,很舒服。在澡堂洗澡真的是一种奢侈。   

  

  我3岁的时候,妈妈让我学写大字。跪在椅子上,用八仙桌上的大毛笔,蘸上黑墨水,填在红模子里。纸上写满了预先印好的标准红色楷书汉字,有些是空心的,里面画出了笔峰的走向。你必须用黑色的大钢笔填写。一定要一气呵成,不允许提笔,不允许先勾边再填中间,让孩子从小学会掌握字的架子,用笔写好字。   

  

  药店经常用白色把新药广告粉板写在黑色招牌上。有一次,家里人鼓励我画一个痰盂,上面有一个人往里面吐痰的图片,宣传卫生,不随地吐痰。我鼓起勇气把它画出来,得到了人民的赞扬,感到高兴。从那时起,我爱上了绘画。小学时去了市青年之家的绘画组,这个爱好一发不可收拾,长大后想当一辈子画家。后来误做了英语老师,没机会画画了。没想到会在黑板上画一些图,做一些PPT也很刺激。是ve   

  

  

二、消防队演习吓坏了我

  

  

  一天下午,突然,街上一辆名为“马萧萧”的公交车隆隆驶过,一群人穿着奇形怪状的衣服,戴着清朝的尖帽子,开着古色古香的车驶过。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以为会有一场战争。吓得躲在里屋的桌子底下。队伍快结束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这是消防队进行的消防演习。这时候我才胆怯地出来看。那些头戴尖头帽,身穿古代战袍的消防队员,手持水枪,两头拉着最原始的消防车,匆匆而过,滑稽可笑。   

  

  

三、“来马儿”巡视

  

  

  有一次,我看到一群人骑着一匹高大的马慢慢走过来。打头骑士,身穿天蓝色中山装,脸上戴着金丝眼镜,留着小胡子,胸前挂着闪亮的怀表链,脚上穿着长长的黑马靴骑在马鞍上,望着路边的市民,点头招手。家里人教我喊:“来县长!”哦,是县长。我听着奶叫声,县长微笑着向我招手,慢慢走过去。这是解放前泸州的最后一任县长(解放前叫卢希安县),人称“拉伊玛”。山东人,平时可能喜欢骑马巡逻,得此美称。   

  

     

  

  

四、气氛浓烈迎端午

  

  

  记得1949年的端午节。天太热了,我站着时不得不出汗。中午火房吃红筋蒸肉,甜糯,麻辣鲜香,吃饺子咸蛋。大人喝雄黄酒,小孩往脸上抹雄黄,花大钱,胸前挂各种东西。   

各样“香包”(用棉布与棉花缝制的吊饰,棉花里放了中药香料),有粽子样的,棱角型的,心子格式的。还有老猴子背中猴子,中猴子背小猴子“香猴孙儿”。母母每年都要給我们几兄妹勾香包。家家户户门上挂苍蒲,陈艾,满街飘着药香。节日气氛很隆。

  

特别是午饭过后到河坝里看划龙船是端午节必下可少的。赛龙船抢兆,是州人一年一度的娱乐节目。到了凝光门河坝,两岸早已人山人海。有钱人租好小彩船,坐在里面避日遮风,喝茶消遣。一般百姓站在烈日下,在闷热的河边,汗流夹背也不在乎。只听“轰!轰!轰!”的三声铁炮响,十几支龙船从马溪沟箭一般地飙出去。只见船上的人摇旗呐喊。

  

  

打鼓敲锣,吼着“啊一啊一啰呵,划得飙,飙啰嚯,咚!咚!”,不停地划哟划。小孩子们边看边听老人们讲什么大金龙,小金龙,白鹤龙,金角老龙,韩菜杆(.紫红色龙船)……。快到对岸二郎滩终点时 冲到前面的几艘船上的摇旗呐喊者飞快跳到岸上,冲到前面去抢旗子。抓住的人手午红旗在风中飞午。我们是第一!我们胜利了!第二个比赛项目是抢鸭子。得胜队回单位酒大碗欢庆。输了的偃旗息鼓,回去喝稀饭。当年的端午节的确比现在组织得好,热闹得多。孩子们都知道是纪念屈原。弘扬了我国民族文化传统,又娱乐了众生。

  

五、街坊邻里

药房左邻右舍还记得到些。出药房的左边紧隔壁是家水果小店,铺面只有药房的三分之一宽。老板是抗战从北方逃难到四川的北方大个子杨老乡,结了个重庆方向的女人杨太太。生了三个孩子,大的叫杨云霞,比我大,很懂事,从小就帮家里做家务。后来听说大学读的西师。二的是个男孩,我们喊毛子,年龄和我差不多,常在一起街边滚鐡环,拉小板车,打玻璃弹子。三的一个小,当时是婴儿,记不清男女了。杨老乡生意做得活,除了卖四季水果外,还有凉水摊摊。冬天,用甘蔗榨汁机,榨出一杯杯汁液来卖。夏天,用木工的刨子,在大冰坨上,刨出刨冰加糖精卖。大人小孩吃的人多,生意不错。

  

  

往肖巷子方向走到拐弯处,有个《大东书局》,老板姓周,国字脸,戴眼镜。好像是重庆人人。一女(周思勒),泸南中学退休。一儿(周思杰)与我小中一女生结婚。

  

药房往巿府路方向走,隔几家铺面有家不大的相馆,储窗里曾摆放过文静的同学温世蓉的小孩乖乖照。温家就住在相馆,还过去几家,凝光门菜场正对门,进门厅上一段石梯的小院里。

  

门厅是一卖钢针洋棉线小店。有次看见国民党伤兵从兰田坝伤兵疗养院坐船进城,在凝光门河坝起坡,走到这卖针线的店里,拿了 东西不开钱就要走,小伙计要他付款,就挨了几耳光。边打边骂:“老子在前线捡条命回来,你不懂吗?!……” 小店员脸被打得飞红,眼里含着泪花,一言不发。旁边的人在劝伤兵原谅孩子小,别谈了。

  

再往市府路方向走,在凝光门路口斜对门,有家裁缝店,老板杨师,一年四季戴顶鸭舌帽。妈经常带我们兄妹去量身定做衣服裤子。当时没有成品衣裤卖,都是去裁缝店量身定做。解放后直到改革开放前,都是量身定做。

  

《欧亚大药房》对门解放前是夏家开的金店《老宝城》。常见夏老板拄着根做工精致的拐杖在店铺门口度步。住我楼上的罗安世老师的妻子夏丽莎是夏家的大小姐,她生前亲自对我说,常在金店门口看到我。解放后金店成了全市《新华书店》第一门市部。现在是《惠康大药房》。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哟!

免费咨询
免费获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