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今年公募行业惊讶于什么样的产品,那一定是ETF,尤其是创业板ETF,上证50ETF,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在这些宽基指数产品增长的背后,也有一些策略不同的指数产品,比如红利ETF。未来随着养老金、职业年金等资金的不断入市,这类ETF作为基础资产的配置需求有望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华泰白锐基金作为国内ETF的龙头,也将于近期推出低波分红的新ETF。据了解,这款“低波红利”ETF,在两个因素的推动下,中长期具有稳定收益的潜力。是个人投资者分享上市公司成长红利的优质投资标的,也适合机构投资将其作为低级别权益类资产配置之一。
流动性需关注多个指标
谈到今年国内ETF的发展势头,华泰白锐指数投资部总监刘军有些感慨地说:“有点出乎意料。今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其实大家都觉得ETF到了一个瓶颈期,净值涨份额跌,净值跌份额涨,导致整个规模窄幅波动。然而,今年的市场略有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华泰白锐沪深300ETF份额已增至108.88亿份,资产规模突破360亿元,较年初份额翻倍。
在刘军看来,沪深300ETF今年大涨其实有几个原因。第一,去年的市场教育了投资者,看到买指数比选个股更方便,收益可能更高。第二,今年买个股可能会遇到踩雷的情况,于是转向指数基金的怀抱。第三,今年许多股票的流动性急剧下降。以前机构可能不用太关注个股的成交量,更多的是分析个股的基本面。而今年的交易量成为了标的可投资性的重要因素,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流动性好的ETF产品。
这其实是华泰白锐沪深300ETF的一大优势。大家都知道流动性对ETF的重要性,而评价一只ETF流动性最直观的指标就是二级市场的成交金额。根据Wind截至2018年10月31日的数据,华泰白锐沪深300ETF(510300)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只上市以来日均成交超过12亿的沪深300ETF。历史最高日成交额接近2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随着指数的调整,资金不断涌入逆市布局ETF,华泰白锐沪深300ETF(510300)的成交金额也有所放大。10月,该基金全月总交易金额超过300亿元(日均近17亿元),在全部300ETFs中的“市场份额”超过76%,成为绝对的领头羊。
不过,刘军也提醒:“其实流动性方面还有很多指标需要关注,比如挂单的持续性、交易金额的分布和稳定性等。”
“比如一个产品有5000人参与和10万人参与,层次完全不同。虽然5000人参与交易的产品,可能因为几个大客户,某一天的交易额达到几亿,但这是不可持续的。对于数万人参与交易的产品,一是群体分散;第二,参与的人越多,他们的战略需求就会越不同。”
此外,他提到,“今年ETF快速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这个时间点上,一些机构投资者实际上将这些ETF作为低点加仓的配置工具。”
低波+红利长期持有胜率可观
除了宽基指数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机构投资者也在关注一些细分战略产品的布局。熟悉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应该也注意到了,很多高分红的股票,这两年确实表现不错。
刘军说,“最近,我们发现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高股息的投资组合。一般来说,h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今年华泰白锐红利ETF成长的规模贡献中,机构投资者的增速低于个人投资者。今年不仅个人投资者的数量增加了,而且他们的持股比例也在增加。
刘军表示,“我们也注意到了这种变化,我们发现红利ETF规模的变化,除了个人投资者的成熟度和对ETF的认识提高之外,其实也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考虑的。"
华泰白锐基金即将发行的红利低波ETF是上交所红利的延续。股票的覆盖面会比上交所更广,包括全市场的股票,再加上低波动的因素。
“之前市场上推出的SmartBeta产品更多的是单因子或单因子产品,而分红低波ETF相当于跨越了两类因子,分红因子是基本面因子,低波因子更多的是行为金融的因子,属于跨类多因子产品。”
关于产品的定位,刘军解释得非常清楚。他说,“低浪分红因素是要经历市场周期,才能有超额收益。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效果的。市场每一轮下跌都可能小于大盘,每一轮上涨都有50%的概率跟得上指数。其实这个策略就是做时间的朋友。你握的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所以,如果打算做中长线投资,可以加上这个因素,而如果只是短期反弹,低浪因素就不一定了。
太适合。”总的来说,“低波+红利能够使得整个组合的波动性下降,未来高分红低波动的组合,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这些风险偏好比较低的新增资金会比较匹配,因为机构投资者更关注回撤。”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