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年轻人入伍后单位都比较固定,尤其是到了公司后,无论是在基层公司还是在政府部门。然后有家长在问,在当兵的过程中有没有可能换单位?答案是肯定的。一般来说,以下三种转移最常见。
第一,新进员工入职前有很多机会被调动。结合当兵的实际,在新兵即将入连之前,是一个频繁调动的时期。在这个时间节点,新兵会分配而不分配,很多机关和直属单位会因为老兵退伍而缺岗。通常,最合适的新兵将从他们自己的军事单位内的下属单位中选出,以填补这些人员的空缺。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选兵”。
在确定了选拔的新兵和新兵数量后,选拔单位在新兵下岗时,就要把新兵带走,跟他们有供应关系,有档案。值得一提的是,下一个公司的新兵调动是所有调动路径中最简单、最直接、最合适的。主要是这个时候的新兵还没有开始学专业,也没有分到新的环境。
如果把这个时候的新兵比作一张画画的白纸,那么就好像墨水刚刚调好,上色还没有开始,往哪个方向走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如果是几个月或者半年后转学,不仅需要适应新的环境,还需要转专业重新开始学习。义务兵才24个月大,显然在成长过程中浪费了很多时间。
第二,考上军校后,转学是必然的。当一名年轻的士兵被军校录取时,它代表着军旅生活的新开始。在青年军校完成学业后,他们将面临重新分配。即使是回到原单位的军官,通常也不会回到自己的连队。在旅内或原团级单位至少更换一个单位,小范围内实现调动。一般毕业生会由学校安排,但也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所以去新单位的可能性比较大。最优秀的学生有一定的留校机会。无论哪种情况,都可以达到转移的目的。
可能有人会说,考上军校转学有点远,难度更大。但我觉得这种转移才是真正的转移,而且是彻头彻尾的转移。试想一下,这条路不仅实现了梦想,实现了身份的转变,还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有一个新的单位和环境,这是一件幸福的事。
第三,其他类型的转移。在我看来,其他类型的调动应该主要包括借调和自发调动。借调也可以理解为临时协助其他单位。是一种调动,但不是真正的调整单位,因为档案和供应的关系还在原单位。比如某组织某单位任务大,需要帮助,可以临时从下属单位抽调几名优秀士兵帮助完成工作。至于调动时间,要看工作需要和临时调动人的表现。如果表现优秀,有一定几率成为真正的转会。
自发动员应该是青年和士兵的重点,它是所有动员方式中最困难的一种。如果你想在自己的单位换公司,比如一个团的单位,这个可能更容易。但在我看来,要实现跨军区甚至跨兵种的调动,难度极大。当然,因人而异。因为这种情况,不仅需要对方单位同意接收,还需要军区逐级审批。
以上三点其实涵盖了四种转移的方式或路径。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和家长,应该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需要提醒的是,青年当兵后应以服从分配为第一准则,当兵的大环境基本相同,即便是换个单位,确定就能满意?这不现实。因此,想要在部队成长,必须学会改变自我,适应环境,这才是当兵青年最应该考量的事。
作者:永恒的战歌
注重军旅生活类文章的创作。
更多文章请关注后查看首页。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