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三宝指:三花酒、桂林腐乳、桂林辣椒酱。三花酒,三宝之一,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被誉为黄酒之王,桂林人的骄傲。桂林三花酒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
三花酒属于米香型小曲酒。
英文名称:三华酒
主要有象山水月桂林三花酒、青花梅瓶桂林三花酒、象山藏三花酒(36度)、梅涛瓶特酿(55度、36度)、桂林三花酒百年酒(53度、38度)、水晶瓶特酿桂林三花酒(36度)、普通桂林三花酒(32度、38度、52度)
桂林三花酒历史悠久。在古代,它被称为“鲁瑞”。宋代来桂林做官的范成大喝后称赞为“极品酒”,可见其评价之高。俗话说“水是酒中的血,米是酒中的肉,酒曲是酒中的骨”。三华酒风味独特,广受人们喜爱。这要从它的“血、肉、骨”说起。好酒必先有好泉。
漓江,尤其是象鼻山山底深潭涌出的地下泉水,质地清纯甘甜,无异味杂质,含有微量矿物质,为三华酒提供了极佳的“酒中血”;其次,漓江流域的改良大米是理想的“酒肉”,颗粒大而饱满,淀粉含量达72%。再者,用郊区特有的曲香酒药材制成的曲,香气浓郁,是三华酒特有的“酒中骨”。据说三华酒酿造后,一般会放入陶瓷坛中,存放在岩石山上的岩洞中。一两年后再陈酿,让酒更加醇香,然后再单独发货。
特性
三华酒之所以品质上乘,除了与使用漓江水、优质大米、精选酒曲,清澈见底有关外,还因为桂林山洞独特的储存条件,冬暖夏凉,使酒更加醇厚清香。
三花酒无色透明,蜜香淡雅,入口绵软,入口清爽,饮后香甜。适量饮酒可以提神醒脑,促进血液循环,有益健康。
三花酒清澈透明,醇香四溢,饮后甘甜,别具一格。
生产过程
1.蒸饭流程:
浸泡大米、装甑、烧火、第一次蒸煮、第一次加水、连续蒸煮、第二次加水、第二次蒸煮。
2.糖化过程:
搅拌,摊凉,加入酒粉,倒缸,开窝。
3.发酵过程:
加入温水,浸泡谷物,挖入发酵罐,发酵。
4.蒸酒过程:
加入锅中,蒸馏,去酒头,接酒,去酒尾。
5.制成品
质量鉴定、老化、测试、装瓶和交付。
相关仪器、检测设备和基本特征
(1)相关器具:蒸饭碗、糖化饭碗、发酵缸、蒸酒锅、接酒筐、酒坛、酒缸等。
(2)检测设备: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酒精计、比色管、温度计、恒温水浴、电热鼓风干燥箱、微生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等。
(3)基本特征
1.水源特征:
水是酒的血液。《礼记》年把水质作为酿酒的六大必备条件之一,强调“水泉必香”。漓江不仅清澈纯净,pH值和微量成分也适合酿酒。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桂林三花酒有限公司一直在象鼻山的漓江打井,汲取漓江地下泉水酿酒。
2.原材料的特性:
(1)以纯大米为原料。
(2)酒曲:曲是酒的灵魂。清酒曲是由来自桂林的纯大米和芳香的酒药草制成的。
3.流程特征:
三华酒的酿造过程是手工完成的。采用传统的半固体半液体发酵工艺。将酒在蒸馏器中蒸馏后,密封在陶罐中,储存在象鼻山洞穴中。
4.产品特点:
感官特征:cr
有着上千年酿酒历史的桂林,有着著名的米香型代表酒——桂林三花酒,现在又有了向中外游客展示桂林酒文化的窗口——桂林三花酒文化博物馆。张秀隆为位于香山脚下的博物馆揭幕。三花股份在香山举办酒洞时,希望公司充分利用香山酒洞和博物馆这个平台,做好酒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有“中华老字号”美誉的桂林三花酒股份有限公司酿造了中国白酒四大基本香型——米香型白酒的代表酒——桂林三花酒。得益于三花的美酒,它跻身中国白酒行业百强,并于1992年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同时,作为中国白酒发源地之一的桂林,三花酒也是深受桂林人喜爱的“桂林三宝”中的第一宝。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桂林的酿酒历史,向中外游客介绍桂林的美酒,三花股份在象山景区设立博物馆,展示桂林的酿酒历史。
豪酒三
三华酒的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它最初是由“当厨师和厨师”组成的,后来它被介绍给人民。清末出现了专业的酿酒作坊。到了民国时期,作坊遍布桂林。1949年后,国家聚集各民间酒厂的优秀酿酒师,于1952年成立桂林啤酒厂(后更名为桂林饮料厂,1987年改为桂林啤酒总厂),沿用传统工艺继续酿造“三华酒”。至于为什么叫“三花”,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冲泡时,三蒸三煮,摇一摇,可出现无数泡泡花。质量好的话,啤酒花很细,有好几层。俗称“三沸叠花酒”或简称“华三酒”。另一种说法是:摇瓶时,只有桂林三花酒的酒液表面会有起泡的酒花。这种酒在罐子、瓶子和杯子里装满了花。
故名“三花酒”。传说
广西桂林三花酒全国闻名,它是采用桂林的千万株桂花酿制而成的,因此其味特别醇香,令人陶醉。传说在桂林的桂花岛上,有一个人,名叫象郎,小时候在自家的菜园里种了一棵桂花树。象郎把这棵树看得象宝贝似的,终日跟树作伴,培土啊,浇水啊,还傻呆呆地自各儿对着桂花树说话哩。象郎倾注了十八年的心血,这棵桂花树终于长粗长高了。
一年的中秋之夜,明月当空,象郎又来到挂花树下,摆上了月饼、糕点,备好了酒,要跟桂花树一块儿过节。这时候,突然传来“象郎!象郎”的喊声,听声音象是个女人在喊他,象郎抬头一看,只见桂花树下走出一位姑娘。象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没错呀!姑娘已经走到自己身边哩。
象郎惊讶地问:“你……你是谁家女子?怎么来到我的菜园?”那女子说:“我是桂花仙子,感谢郎君十八年来跟我朝夕相伴,如不嫌弃,愿以身相许。”原来,这棵桂花树是桂花仙子变的。桂花仙子见象郎又勤劳又忠厚,早就爱上他了。今天中秋佳节,特地来跟象郎相见,倾诉衷肠。
三花酒
象朗见桂花仙子漂亮温柔,一片诚心,自然是十二个同意。于是,桂花仙子搬来了自己酿造的美酒,两人花前月下,饮酒谈心,对天盟誓,订下了终身。
这事儿被龟王和蛇夫人知道了,―在象郎和桂花仙子成亲的那天,他们变作老夫妻俩,前去祝贺。正当宾朋举杯,围着新郎、新娘祝贺的时候,龟主和蛇夫人突然露出了本相,指挥龟兵蛇将一拥而上,抢走了桂花仙子和她酿造的美酒。
龟王把桂花仙子掳进了洞里,威胁她说:“你就在这洞里给我造长寿酒,要不然的话,嘿嘿,我就要把你活活地饿死!”
桂花仙子又气又恨,哪里还肯给他造酒!龟王恼羞成怒,便把桂花仙子关进了牢里。桂花仙子虽有一身武艺,可此时此地已做了阶下之囚,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施展。她泪流满面,默默地思念着象郎。再说象郎见桂花仙子被龟王抢走,实在伤心,痛哭不已,下决心一定要把桂花仙子救出来。他到处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龟洞。他悄悄地潜进洞去,杀死了两个看守牢门的龟兵,打开了牢门。夫妻相见,抱头痛哭。象郎说:“这儿不是久留之地,我们得快些逃出去。”他们拔下了龟兵的两口宝剑,杀出了洞门。
三花酒
龟王和蛇夫人得报,亲自率领龟兵蛇将追了上来。象郎只顾护着桂花仙子逃走,不提防龟王从身后掷来一支飞剑,正中后心,―含恨倒在漓江之滨。桂花仙子见象郎中箭倒地,悲愤难忍,咬紧牙关,挥舞宝剑,杀退了龟兵蛇将。龟王和蛇夫人一看不妙,欲想逃命,桂花仙子哪里肯放过他们,追迟上去一剑一个,杀死了妖魔,为象郎报了仇。
桂花仙子安葬了象郎,手提桂花篮,飞上月宫,采满了桂花,向象郎的墓地撤去,只见满天的桂花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桂林的山山水水中。从此,依山带水的桂林,桂树成林,万里飘香;人们用馨香的桂花和纯质的漓江水,酿出了三花酒,跟桂林的奇山秀水一样,久享盛名。
美誉
自宋朝开始酿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称瑞露。桂林三花酒以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品质优良而倍受中外游客的青睐。三花酒得名于清朝,因在摇动酒瓶时,只有桂林三花酒会在酒液面上泛起晶莹如珠的酒花,入坛堆花,入瓶要堆花,入杯也要堆花,故名“三花酒”。
三花酒除供饮用外,还可供药用、烹调菜肴等,因而销路广,销量也大,旧时以小本酿酒而发财者不少。因此,桂林民间流传顺口溜:“想要富,烧酒磨豆腐。”抗战期间,桂林人口骤增,消费水平高,尤其是1941年香港沦陷以后,外国酒的进口量大大减少,酒精来源困难,各行业均以三花酒代替酒精用途。由此,桂林酿酒业急剧发展,仅三花酒糟坊就有40余家,加上兼营的,超过百余家,仅泥湾街(今解放桥东岸沿河街)一带就有安泰源、朱长兴、罗永贞、恒吉祥等六七家之多,以安泰源的三花酒最有名。
1957年全国小曲酒评酒会上,桂林三花酒被评为第一;1963年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优质酒,并获银质奖章;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上,再次被评为国家优质酒,并被作为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获得了“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 冽,回味怡畅”的高度评价。如今,桂林三花酒在两广、上海、武汉、北京、天津乃至港澳都享有盛誉,被誉为“桂林茅台”。<1>
1964年被评为广西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