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白酒江湖,风云再起。
在茅台的带动下,酱香型白酒将成为行业增长的亮点,深刻改变白酒行业的格局。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和新中产阶级的崛起,酱香型白酒独特的健康属性逐渐被消费者接受。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关注酱香型白酒,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知名营销专家全图曾表示,2019年酱香型白酒市场规模可达1300-1400亿元,未来将超过2000亿元。
由此可见,酱香型白酒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正以可见的速度迅猛增长。
然而,这种繁荣的表象背后,却是“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虽然市场上的酱香酒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蓬勃态势涌现,但真正能做到“名利双收”的品牌还是少数。山东酱香酒作为北方派酱香的大本营,已有40多年的历史。现在山东酱香酒要想有更大的发展,我觉得还是要大胆“去茅台”。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诚然,山东酱香酒的发展确实得益于茅台的技术支持,可以说是“师从茅台”。20世纪70年代后,鲁酒企业开始在酱香领域发力。古北春酒业、青州云门酒业、秦池酒业、金桂酒业先后到贵州茅台酒厂学习。在茅台酒厂的指导和帮助下,鲁酒企业采用了茅台的生产技术,推出了东阳精品酒(现古北园)、云门老熟、龙湾复酿(现龙湾复酿)、金桂酒等酱香酒品牌。上世纪80年代,赖茅后族赖桂山之子赖时轮到景阳冈酒厂考察,并于1985年合资成立桂山联合酒厂,专门生产赖茅酒,后因商标问题更名为赖茅酒。
由此,北方酱香产区山东初具规模。
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其实这就说明了学习和继承的关系。如果你能学习其中的精髓和原理,你自然能生存和成长,但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模仿,你只会“死”自己的路。
艺术创作如此,企业生产经营也是如此。
事实上,这些生产酱香型白酒的老牌鲁酒企业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学习”而不是“喜欢”。他们虽然采用了茅台的酿造工艺,但由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基本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创新,形成了自己的地域风格。
正因如此,云门老窖与茅台、郎酒一起,参与了国家酱香型白酒标准的制定。
从这一点来看,山东酱香酒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酱香品牌还是有茅台的印记的。
起初,这样的标志有利于山东酱香酒的发展和传播。毕竟茅台是出了名的“背靠大树好乘凉”。然而,当白酒江湖进入“酱香酒热”的新时代,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中小型酱香酒企业,大多打着学茅台或“XX(地名)茅台”的旗号。如果山东酱香酒还带着这样的印记,很可能会“杀光所有人”。
对于山东酱香酒来说,我们要做的不是在狭小的市场上与其他省市的中小型酱香酒企业竞争,而是突出对茅台、郎酒等大型酒企的包围,寻求更广阔的市场。这就需要他们抹去茅台的印记,实现“去茅台”。
当然,作者提出“去茅台”,并不是说要完全离开茅台,而是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寻求“超越”,做出自己的酱香酒特色和风格,树立品质自信,培育和维护自己的酱香酒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否则只能笼罩在茅台这座大山的阴影下。
如何做到“去茅台化”?
是“向茅台学习”。山东酱香酒怎么才能“去茅台”?在我看来,我们至少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深耕品质,做足品类特色。
前面说了,“去茅台”实际上是要求山东酱香酒做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形成差异化竞争。在这一点上,山东酱香酒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8年《鲁酒振兴意见》明确提出,山东白酒要发挥“一低一降一特”的优势。其中“一滴”的优势是山东酱香的风格——减酱香。
众所周知,山东人喝酒一般偏爱低度白酒。但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一直处于“高”的位置。偶尔早点尝试一下是好的,但是如果长期饮用,确实不符合根深蒂固的饮酒习惯。所以“降度”是必然的选择。
那么,“降度”到什么程度最好呢?
c/img.php?k=景阳冈赖茅原浆52度240ml,52度景阳冈酒500毫升价格表5.jpg">“降度”是一项技术难题,但是对以“低度浓香”为特质的鲁酒来说,并不是问题。按照古贝春总工程师吴兆征的研究理论来说,“降度”到“中度”是酱酒最能体现本真口味又符合消费者习惯的。因为在北方的地域环境下,酒分子与水分子结合的最好、最牢固,口感更绵软、醇甜,香气更优雅,长期贮存酱香更突出。在这一方面,古贝春酒业已经走到了前列,其酱香产品古贝元白版以“降度”不“降质”的特色开拓了山东酱香的市场新空间。
当“中度酱香”成为重要标签,山东酱酒便在异军突起的“酱香热”中形成了一支别具特色的队伍,并且可以凭借这一差异化抢占到市场竞争的有力地形。
其次,抱团发展,打造“北派酱香”产区。
如今,“白酒产区”已经成为重要的行业话题与发展方向。业内专家认为,当前的酒业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个企业、单个品牌单打独斗的时代,中国白酒正趋于规模化和地域化,打造一个好的产区概念,将有利于整个地区白酒企业的发展。
近两年,乘着茅台的东风,遵义市十大酱酒企业组团“出征”,开启了以“遵义产区”打天下的征程。
然而,已经打造出或者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酱酒特色与品牌的鲁酒企业,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如果长期保持这样的状态,很容易被人各个击破;如果能够抱团发展,就能够拧成一股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北派酱香流派”力量。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酱香白酒领域中,本就不应只有茅台一颗参天大树。
因此,山东酱酒抱团发展,打造“北派酱香”产区势在必行。
权图认为,酱香型白酒的产量是有天花板的,大概是在60万吨的规模。这就说明,酱香白酒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说,随着整个酱酒环境的变化,山东酱酒已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在未来的时间里,酱香型白酒的市场竞争将会异常激烈,若是能够实现“去茅台化”,打造富有特色的差异化品类与产品,山东酱酒必定可以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开创山东酱酒市场的经典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