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巴里昆,一定要选在7月和9月之间,最好是7月。这个时期的气候是最适宜的。”说到气候,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顾泽农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彦青对此了如指掌——长期从事农业生产,让她养成了时刻关心气象信息的习惯,而气象信息员的这份“兼职”,让她多少离天气近了一些:“气象信息就像农业生产的润滑油,可以帮助我们安排农事,减少灾害损失。”
在巴里坤县,野生蘑菇生长在天山脚下的丛林和草丛中,王彦青创业的故事从这里开始。早期村民只把野生蘑菇当家常菜,价格也就3块钱一斤。王彦青敏锐地发现了野生蘑菇的商业价值,并将它们出口到各大城市。七八年间,野生蘑菇的价格涨到了每公斤25元。
野生蘑菇走红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王彦青大胆转型。根据巴里坤凉爽干燥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经营马铃薯种植和马铃薯淀粉深加工,其品牌“石奶奶”挂面、粉条荣获“新疆礼物”称号。合作社建设的30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做出了积极努力。每年有60名农牧民长期就业(其中20名贫困户),150多名妇女季节性就业。有了合作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链,解决了农作物买卖难的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不管你是管理野生蘑菇还是土豆,天气信息都是必不可少的."霜冻是王彦青最令人担忧的气象灾害。马铃薯耐旱、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低,是一种相当“软”的作物,但霜冻和冷害会对其造成很大伤害。2017年,9月20日早早到来的第一场霜冻让合作社损失惨重。更让王彦青担心的是,霜冻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这时候气象部门及时准确的预报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农民尽早防灾。
因为他的孩子们长期务农,王彦青80岁的父亲也每天关注天气预报。“他会把天气预报从中央气象台读到自治区气象台,再读到县气象台。每次回家都告诉我。虽然现在可以通过手机看到预报,但我们还是会耐心听他说。”(文/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