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大雪是前所未见的。这年头,很难定。
熟练地穿上窗帘,就像在寻找对方,沉重地压在森林的尖端。
觉得,扔了卢晚上就忘了睡觉,金姬早上起来立马不敢醒。
晚年笑功成名就,梦见黄河全冻。
3354陆友《大雪》
才过了几个指头,节气又下雪了,意外地让人想起“雪夜访戴”“还乡”的典故。小主人王子猷留在绍兴,陆游写的是绍兴的诗,而我此时写的是杭。
11月为新书《二十四日》报名浙江省内巡演,因为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城。在杭州的时候,反复被人问我把秋天的哪个节气留在了杭州。其实是在寒露和初霜之间。这个时候桂花开的正好。从宁苏杭到杭州,正应了倪瓒的诗“桂花留晚色,浓荫渐至秋光。”
西湖的美丽早已闻名于世。春天的桃花绿柳,夏天的明媚阳光,秋天的桂花,冬天的繁花似锦,四季的美景。关于这件事没有必要说什么。我在书中写的一切都是老生常谈,比不上我心中的顶级活着的一家人郜琏对西湖的深情和生动的描述。但是关于在永福寺喝茶的那一段是我自私的推荐,就像郜琏在仲夏写的一样。
杭城若朵茶楼几经走访挑选,依然钟情永福。说起和永福的缘分,其实多亏了灵隐,两个寺庙离得近,而且都是名寺。灵隐是香的巅峰,但永福寺在精致典雅方面更胜一筹。永福寺有一种脱俗的精神,是别处难以企及的。每排多走几步,穿山越谷,花松竹野小径,更出世间。
因为我爱在永福寺喝茶。多次被我视为开门之匙的长月大师,很体贴的问我,你是想和我一起喝茶,还是和茶缘一起喝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愿意去茶园,而且只能在你的办公室里看到你,而在茶园里我可以看到山。昌玥大师脾气很好哈哈哈.
茶园,福泉,永福寺,在半山腰。当它走路的时候,它是绿色的,模糊的,漂浮的。森林湿漉漉的,绿油油的,赏心悦目。风一吹,外面微凉,捧着一杯热茶。所谓知己知彼,其乐融融,也不过如此。
这里是春夏的景象。如果你愿意走得更深,或者在季节稍晚的时候来,你会发现霜红雾紫,枫树绿树之美,露珠湿红新,星罗棋布,对应李渔的:“一山,两山。远观天高,烟寒,相思枫叶丹。”更深刻的感受。
当永福寺真的是钱塘第一福地的时候,最难得的是它新建的景观,依山傍水,享受着宁静祥和之美。这种美学是与众不同的。
现在永福寺开了一家咖啡馆叫“贝茨”。我兴致勃勃的去打卡,发现花生拿铁味道醇厚,出乎意料的好吃。我捧着我的咖啡和长月大师喝茶,和他开玩笑说,是捧着我的咖啡喝茶,还是一炮而红?他笑的时候不算数。都是永福寺的。我暗暗称赞他们。和谐也是慈悲的智慧。换句话说,贝茨的纸杯格外精细,用敦煌壁画的材料,天上献花,会泽人间雨露,使人愉悦。
岳老师写的“贝茨”字也是清晰、健康、美丽的。我一直对岳老师写的“贝茨”这个词很着迷。我看着看着,常常想起苏东坡对《道潜诗》的赞美之词:“诗句清亮,没有菜笋的味道。”3354相比市面上那些所谓名家的“书法”,我觉得岳大师的字救了我的眼睛。大和尚很有意思。永福寺法务部有个纸扇,机智
爱吃的人和懂吃的人一起吃饭是很惬意的。我们都能享受到迷迭香萝卜汤的美,都喜欢牛肝菌微辣的味道,都喜欢方林浮山山楂糖球带来的快乐。饭后我们会交换几个眼神,意思是你也觉得不错!
我开玩笑说,我要认真写一篇文章,把年顺氏喜欢的菜都列出来,列出一份永福福泉书院专用的“方丈推荐菜单”,方丈推荐五星,方丈推荐七星。大家跟着图走就方便了。所以这篇文章其实就是起源。
这次在浙江的签约,我在业余时间吃了很多好吃的。从杭州湖州到舟山,每个地方的美食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湖州的百鱼宴,舟山的海鲜面和大排档。不过,福泉书院的素宴是我最难忘的一次。
所以,并不是要标榜吃素比吃肉高贵。其实吃素和吃肉没有绝对的区别。吃任何东西都要感谢众生的牺牲和圆满。饮食是习俗和身心认知的自发选择,也和身体有关。
接纳的状态有关。我绝对算不上热衷素食的人,但我是真的很推荐福泉书院的素食,首先它和叶叶菩提一样,是真素食。其次主厨阿达非常用心,尊重食材。从最初的一碗素面和一碗罗汉斋开始起步,研发到现在有一千多道菜,他不止是在做菜,这是在做研究,身体力行的将厨艺当成修行。阿达主理近期推出的宋宴系列,更是汲取两宋饮馔精华,将素食做出了不一样的风雅,实名推荐大家去尝试。
过往福泉书院琳琅满目的素食里,最知名的是臭豆腐,窃以为算得上杭城一绝了,臭豆腐蒸千张包比起我在二盅酒家吃的蒸双臭不遑多让。印象深刻的还有一道“石松玲珑球”,以小土豆配姬松茸,撒上些许迷迭香,口感层次丰富,香气独特。
目前上线的下饭菜也是极赞的,简直是居家旅行必备的百搭款,我说这个下饭菜应该另外起个名叫断烦恼,只要有了它,什么都吃得下,什么想吃不想吃,挑三拣四的烦恼都没了。
福泉书院是个大隐隐于市的宝地,参与的人都温和低调,耕耘多年。只有去过之后才知道这里是处处用心的所在。书院里除了好菜,值得推荐好物也有很多,比如源自私人农场的柚子酱和来自天台山的红茶,还有我爱不释手的沉香精油和面膜,如果机缘具足,还可以请到月真师的墨宝。反正我知道的是,念顺师会定期到这里讲经,已经默默持续了十余年。其他名家的文化讲座也很多,像我属于滥竽充数的类型。
但我还是会继续来充数哒!握爪!
疫情使得大家闷觉日子难熬,但也有倏忽即逝的错觉。这是一篇碎碎念,也可以看作我逗留杭城月余的散记。岁寒日暖,穿身而往,长日在前,希望当中有些许能让人会心一笑,觉得可用的分享。
青山不老,为雪白头;时莫轻负,与君共度。
愿大家大雪安康,日日安康。(安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