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20年天猫平台上最畅销的低度酒中,青梅味销量排名第一,销量增幅高达90%(《2020果酒创新趋势报告》);2021年天猫“618”大促期间,梅酒销量为果酒品类第一,高于200%(《2021年天猫618全周期酒类战报》)。梅酒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清新酸甜的果味吸引了一大批“酒迷”。
什么是梅酒?为什么突然对这个青睐有加?
梅酒的正宗产地在哪里?
梅酒有文化吗?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一、梅子、糖和酒是梅酒的灵魂
二、梅子与梅酒产区,相遇在雨带
三、喝梅酒,喝的是诗意“梅文化”
全文约6574字,40张图(表),阅读时间约10分钟。
梅子、糖和酒,是梅酒的灵魂
什么是梅酒?
果酒。主要由李子、糖和酒组成,口味酸甜。
图片/图片网
根据工艺,梅酒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勾兑(配制)、泡制和发酵.工艺和配料。但无论是浓缩的梅子汁勾兑酒,还是梅子浸泡酒,还是梅子直接发酵成酒,主要成分都是梅子、糖、酒。所以我们可以说:梅子、糖和酒,才是梅酒的灵魂。
首先,梅子是制作梅酒的基础。
李子有多酸?
在极酸。吃过饭的人都知道,吃不下饭可以“望梅止渴”。
摄影/柠檬伊利里
10多种有机酸,盛产李子,大部分品种李子的总酸含量大于总糖含量,尤其是青梅,是酿酒的主要原料。总酸含量大多在5.99%,附近,其中柠檬酸约占90%.这些有机酸易溶于水或乙醇,是梅酒酸味的主要来源。( 《果梅的化学成分及应用研究进展》 )
梅酒中的酸味是浓还是淡,是重还是淡,不仅受梅子量的影响,在梅子品种的选择上也非常重要。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梅子品种大约有有200多种,和20种左右适合制作梅子酒。不同品种的李子营养成分不同,酸、糖含量差异较大。( 《中国果树志梅卷》 )
我们整理了市场上常见的18个酿酒青梅品种的糖酸含量。通过梳理和分析,发现(糖酸比=某品种中总糖量/某品种中总酸量), 3个品种中青竹梅、杭梅和白粉梅糖酸比大于1,糖酸比越小的梅子,酸味越浓。.其他品种均小于1
其次,糖是梅酒好喝的关键。
梅子只能给酒带来酸味。对于普通人来说,酸酒难入。这时候必须加糖来调节口味,让梅酒酸甜可口。但糖可以让一瓶梅酒变得美味,也可以让一瓶梅酒变得难以下咽。因此,糖的选择至关重要。
ong>在梅酒的配料成分中,最常见的有冰糖、粗砂糖和黑糖。
受气候因素影响,中国糖料作物有“南蔗北甜”之说,红糖、黑糖通常用甘蔗制作。其主产区为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等省,4省合计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比90%以上,其中广西为最大甘蔗产区。
供图/视觉中国
供图/包图网
冰糖作为精制糖,可以说毫无个性,只有甜味,所以用冰糖制作梅酒,口感比较清爽。此外在制作泡制型梅酒时使用冰糖,还有另一个好处:随着冰糖在酒瓶中逐渐融化,在酒中糖分升高时,对梅子的渗透压也会增高,这就有利于梅子果肉中的成分浸出,使梅酒中果香味变得浓郁。
粗砂糖则介于冰糖和绵白糖之间,比冰糖融化快,因此渗透作用没有冰糖强,制作出来的梅酒口感会比加入冰糖更加清爽。
相对于其他糖而言,黑糖味道个性十足,有浓浓的蜜香和焦香,在香味上更有冲击力,味道浓醇,多使用在泡制型和发酵型梅酒中,而且经常和威士忌、伏特加等烈酒搭配使用。
除了糖类的选择,糖用量对梅酒口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糖越多酒越甜,这是常识,但需要多少糖才能让梅酒变甜呢?这里有个试验数据可以参考一下:
最后,我们说说酒。
隐藏在酸甜味中的酒香,也是梅酒的魅力所在。
市场上常见的梅酒主要采用了高粱酒、蒸馏米酒和黄酒,以及威士忌、白兰地和伏特加等洋酒作为基酒,不同的基酒带来的味道千差万别。而发酵型梅酒,则和前两种类型梅酒有着很大不同,其酒味来自梅子中的糖类物质转化而成的酒精,一般酒精浓度在10%左右,酸甜果香比酒香更突出。(《青梅果酒酿造工艺》)
摄影/田学春
顺便提一下,梅酒酒体颜色深浅,也是味道浓淡的体现。和味道几乎成正比,颜色深的味道就浓厚,颜色浅的味道就清爽些。
在梅酒的三大核心原料中,梅子才是主角,是不可或缺的。一颗梅子的好坏,关乎到梅酒的整体品质,而良好的生长环境和适时采摘,是梅子品质的保证。
下面,我们去中国梅子主产区,见证一下梅子、梅酒和雨带的奇遇。
3月广州梅子上市,图是摄于广州天河区的青梅摊子。
摄影/黄颖
梅子与梅酒产区,相遇在雨带
“要想酿制好梅酒,必须要有一颗好青梅。”
生产地接近原料地是地理学生产配置的一条基本原则。为了降低梅子在运输过程中被破坏的风险,尽可能获取新鲜优质青梅,许多梅酒厂商选择了靠近青梅产区建立生产基地,著名产区有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其中福建诏安、广东普宁、广东陆河、浙江萧山、浙江长兴、四川大邑是我国六大青梅产区。新采收的新鲜梅子保鲜期短,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梅酒酿制,如此一来,青梅成熟期也是各大青梅酒厂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候。
梅原产于中国,与中国华南雨带、江南雨带和华西雨屏带相伴相生。华南青梅上市时,有“清明时节雨纷纷”,江南有“梅子黄时家家雨”,西南四川青梅成熟时,正是“东边炎日,西边暴雨”天气频发。
梅与雨的相遇,不是偶然,是必然。
首先,雨带区的周期性降水,与梅子的开花结果相吻合。
梅是湿润地带的果树,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从我国的果梅种植地分布来看,梅子种植区年均降雨量需在600mm~2000mm。但梅子树又对水分敏感,干旱不行,涝也不行,特别是在开花期,不能见风雨。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部分梅子产区受到寒潮侵扰,降雨天气较多,导致梅子产量下降。
而中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季节性移动,及西南地区华西雨屏的形成,和中国南方青梅的水分增长期不谋而合。
其次,梅产区高温多雨、湿热同季的气候,以及偏酸性土壤都有利于青梅的生长。
广布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丘陵山地中的红壤、黄壤、黄棕壤;及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和西南高山峡谷间的赤红壤、棕壤、紫色土等都属于偏酸性土壤,这为南方果梅主产区的果梅生长创造了有利的土壤环境。而在茂密丛林覆盖的梅园,腐殖质较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在这里栽培出来的梅子,不仅产量高,品质也不错。
华南、江南和西南三大产区均种植了30万亩以上的果梅,其中华南产区的“软枝大粒梅”、“胭脂梅”、“白粉梅”和“青竹梅”等;江南产区有“萧山大青梅”、“长农17号”果梅、猪肝梅等;西南产区有“南高”、“莺宿”、“白加贺”等从日本引进的果梅品种,它们都十分适合用来制作梅酒。
福建上杭县观音井梅园已成熟的胭脂梅,摄于2021年5月。
摄影/林长丰
梅子成熟期正好是中国南方的雨季,每年3月下旬至8月,从华南梅子产区到西南梅子产区,随着季风雨带进退的季节变化,三大产区的青梅先后成熟上市,这也是一年之中最适合酿造梅酒的时间。
三月下旬,华南前汛期与青梅成熟期同时到来。
当一大批南方人在为“回南天”哀嚎时,也有一批梅酒爱好者正在摩拳擦掌——开始泡制青梅酒。
清洗青梅,准备泡酒。
摄影/小正
往年的四月,是华南青梅的主场,和今年提前到来的华南前汛期一样,今年福建诏安、永泰,广东普宁、陆河,广西钟山产区的梅子也提前成熟上市,但这时西南和江南青梅主产区还在赏梅阶段。
五月江南气旋盘踞长江中下游地区,梅子青黄相接。
每年的芒种前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时节。天空云层密布,阴沉沉灰蒙蒙的,雨不算大但总淅沥沥地下着,青梅生长的山间丘陵水雾弥漫,湿气三四天散不去,这雨也因在梅子成熟的季节来临,被人们称作“梅雨”。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投下”梅雨的,是江淮气旋。江淮气旋属于温带气旋,它是在南支西风气流波动配合下,由江淮静止锋上的波动,或大陆上空高压东移出海时,在高压后部有锋生作用时所形成的,多见于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春夏季最为常见,且伴有持续强降雨天气,即“长江中下游雨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黄梅时节家家雨。”
雨中西湖。
供图/视觉中国
对于江南人来说,湿热难耐且霉菌肆虐的梅雨天气,确实磨人,但一想到梅子此时正黄,有梅可食、可泡酒,这日子也不算太坏。此时往西看,川西大地也正在被雨水“浇灌”。
五月初,“华西雨屏带”驻足川西,高山青梅初长成。
“华西雨屏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过渡地带,是由岷山山脉、邛崃山脉、大相岭至黄茅埂所构成的狭长地带,包括了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雅安市、眉山市和乐山市。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20年12期《华西雨屏带 从雨雾之极到生物秘境》,制图/王岩
西南最大的青梅产区——四川大邑青梅主产区,正好位于这一地带。这里是川西平原向高原的急剧过渡地带,平均相对高差约2000米,最高可达5000米。突然陡升的地势如一面耸峙的屏风,来自太平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与高原冷空气交汇于此,带来了丰沛的雨水,因此这一带被称为“华西雨屏带”,也被当地人叫做四川“降雨窝子”。
5月,成都大邑县果梅产区的南高梅已成熟,在雨中等待采摘。
摄影/小涯
每年5月到10月,在海洋季风和高海拔山区共同编织“华西雨屏”时,西南低涡也如期而至,为这一带的降雨狠狠加了“一把水”。大邑县西山梅园,便迎来了暴雨连绵的日子。四川大邑青梅产区,位于西岭雪山之下,除了种植有当地的大邑青梅品种外,还有从日本引进了“南高梅”、“莺宿”、“白加贺”等品种,它们都是当前比较热门的酿酒青梅品种。
喝梅酒,喝的是诗意“梅文化”
梅的原产地在中国。至今在我国南方群山峻岭之中,仍然保存着处于自然状态的野生梅树群落,据植物群落调查显示,川、黔、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一带就是梅的起源中心之一。
摄影/邓崇刚
中国果梅种植分布广泛,北可至陕西汉中,南至广东台山,西起西藏波密、通麦,东达东海海岸,都有栽培果梅的身影。在河南新郑裴李岗曾出土碳化梅核,表明在中国的历史早期,梅的自然分布可北至黄河南岸。在《诗经·召南》中也有云“摽有梅……”说明今陕南地区在当时也有梅树栽培。相关历史气候资料显示,中国历史上气候是温暖与寒冷反复交替的,《诗经》时代正是温暖期,因此早前梅的自然分布比现在靠北是可信的。
而后,随着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变化,中国梅子主产区逐渐南移至长江以南地区。南方优越的降水和光热条件,也造就了华南、西南和江南三大青梅主产区。
供图/视觉中国
梅,走进中国人的生活,始于好吃,终于颜值和品质。
梅最初以一种使用价值很高的果树为人们栽培、利用。后来,随着梅的生物秉性和梅花颜值被关注,人们由重果到重花,梅花的花姿、花色、花香之美愈逐渐深入人心,从南北朝的“始一日以花闻天下”,到现代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历朝历代,咏梅的文学经典不绝,由赏梅的花资花容而阐发梅之精神意蕴,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梅画、梅曲和梅戏亦层出不穷,不仅勾勒出梅由经济作物到文化象征的演进轨迹,也成为中华文明中的宝贵遗产。
供图/视觉中国
由植梅、食梅到赏梅、颂梅,颂梅,咏梅的诗词浩如烟海,其中便有不少关于“梅酒”的身影,梅酒文化逐渐在中国梅文化中显现,成为“最中国”的国潮文化代表。“忆昔饮好酒,素盘进青梅。”一颗青梅佐梅酒,醉了中国上千年。
番外:手把手教你泡梅酒
泡制梅酒有多省事?只要4步就能完成:
【1】将青梅仔细清洗干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2~3个小时去除苦涩味,然后用毛巾、厨房纸等擦干梅子,将其彻底晾干后再进行下一步。
【2】用竹签或其他工具小心为青梅去蒂,去蒂时要避免伤到梅肉。在挑选青梅时需选择有弹性和光泽且看着饱满的,避免选择有伤的,因为有伤的青梅会导致制作出来的梅子酒体浑浊。
ps:如果不介意酒体浑浊的朋友,也可以用竹签给梅子扎4~5下。
【3】将青梅与冰糖交替放入消毒过的容器中,建议选择透明玻璃瓶。
【4】往放好材料的容器中注入基酒,为了避免梅子发酵,建议选择25~35度的蒸馏酒来泡制。
在青梅品种和基酒的选择,以及梅、酒、糖的比例搭配上,比较随意,建议按个人的喜好决定:
梅酒好喝的标准因人而异,要是无法确定自己喜欢什么口感的梅酒,可以多做尝试,因为,对自酿梅酒的无止境探索也是一种生活乐趣。
… The End …
审稿专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杨勤业
本文创作团队 :
策 划:石梅
撰 稿:梁史鹤
图片编辑:Phil
制 图:马豆豆、田学春、小小、梅子、大娇
制图指导:@我就是个画地图的
资料支持:@梅酒食验室
设 计:万木春
实习编辑:王怡、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