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 ,阅读了关于4 会议记录的全文。
文末附“图文教程”供下载。
“ 调酒师无处不在,鸡尾酒信手拈来 ”
欢迎来到最新一期的“臀部鸡尾酒”。我是小迷哥~
前两天刷了周杰伦以前的专辑。
是啊!没有打榜,没有谈资,没有新专辑发布,只是硬刷。
这才是真爱~
《十一月的萧邦》之前的专辑都是大爱。
随后的专辑是.杰伦的疲惫感。
说这话的,会不会是人肉?颤抖的.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第四张专辑《叶惠美》中的主打歌《以父之名》。
超现实主义的主题,一首歌被神化之后,就再也没有被超越过,包括他自己。
而鸡尾酒里的“教父”也是一样。
喜欢的人会标榜自己,讨厌的人会不屑一顾。
“仁慈的天父,我已经堕落了,我看不到罪恶的王国……”
1972年,意大利裔美国导演佛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警匪片《教父》获得第4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名声大噪。
电影里,斑驳的光影,沧桑的声音.每一个镜头都展现了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过程。
这部被称为“男人的圣经”的电影,影响了那个年代很多男生的价值观。
几十年过去了,会一直持续下去。
这样的海报现在票房肯定会失败,因为会失去成千上万的女性观众。
女生只会去看自己的老公:肖恩肖,一博,李奥,王思聪(此处省略一百个名字,不会关注这么一个糟老头)。
如果非要打对号,中国只有《古惑仔》系列的黑帮电影。
“叱咤风云,我独断专行,人仰马翻……”,一定要用粤语唱,不然就没有内在的味道了!
教父是黑手党的首领,他只能被称为.年轻人和危险人群中的手把子!
浩南哥,了解一下。
言归正传。
电影主角马龙白兰度最喜欢的酒,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同名电影《教父》鸡尾酒——教父。
如果是那些之前翻译过莫吉托和白俄罗斯的泥腿,很可能会翻译成“皇帝的父亲”?
我的40米大刀快受不了了!
那些关于鸡尾酒翻译的东西,以后我还得吐槽很久。在今天,这只能算是外国故事。
既然是黑手党电影,这款同名鸡尾酒里肯定有意大利基酒。
如果,在蒙古,你不骑马射箭,而是表演二重唱,这个故事就很难继续了。
蒂萨诺是意大利利口酒品牌,以杏仁为主要原料,白兰地为辅。
基酒,并加入十几种草药配制而成。入口先苦后甜,并逐渐在口中泛起一阵果香,跟吃干杏仁的口感有点像。
怎么越说越像是在熬中药呢?就连琥珀般的色泽,都不显得优雅了...
作为一款餐后鸡尾酒,只有杏仁,未免显得单调。
这就需要其他的烈酒来中和杏仁酒的甜腻,而威士忌是不二之选。
传统意义上,为了契合『 教父 』的血统和格调,肯定要用苏格兰威士忌,这是一种政治正确。
比如:尊尼获加、百龄坛、格兰菲迪、麦卡伦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爱尔兰威士忌和美国威士忌。
我本人热衷于美国威士忌,比如杰克丹尼和占边。
口感上,美国威士忌略带一点谷物的甜味,不像苏格兰威士忌,都被泥炭给过滤掉了,有点干涩。
一个小Tips:
苏格兰威士忌的拼写是Whisky;
爱尔兰威士忌和美国威士忌往往拼写成Whiskey;
这只是商业上的一种使用习惯,没有对错之分。
而你可以借此来快速辨认,你眼前的那瓶酒产自哪个地区,bigger满满。
这款非常有文化背景和历史底蕴的鸡尾酒,做起来却异常简单。
看到没,只有一颗星的难度。
再简单,我也得把步骤给你整全乎:
Step 1: 准备一个古典杯。一定要是古典杯,其他的都不行;Step 2: 古典杯中加入一个冰球,或者5-6颗方形冰块;Step 3: 加入威士忌35毫升;Step 4: 加入杏仁酒35毫升;Step 5: 最后放一个肉桂做装饰,或者不加任何装饰,『 教父 』就闪亮登场啦;
上面是国际调酒师协会(IBA)给出的标准配方,你也可以根据个人口感,适当调整比例。
一般情况下,威士忌比杏仁酒多一些,口感会更好,后味也更深邃。
怎么像是在说香水呢?emmm...爱马仕大地。
曾经有个哥们,每次到吧台,都点这个酒。
只是他长的不像教父,倒挺像教导主任的――哔事一大堆。
所以,建议各位,到了酒吧点『 教父 』,装一下深沉没问题,说不定有妹子好这口。
但是,装哔就容易挨揍了。
很多鸡尾酒,都有变种。
比如:
有龙舌兰日出,就有龙舌兰日落;
有白俄罗斯,就有黑俄罗斯;
同样地,有教父,就有教母。
把『 教父 』中的威士忌换成伏特加,就是God Mother,也就是“皇太后”,不是做馒头的那个酵母。
『 教父 』入口后,首先感受到的是威士忌的强烈冲击,紧随其后就是杏仁利口酒的温柔以待。
刚柔并济,他们管这叫“男人的浪漫”。
今天的『 教父 』,就到这里啦。
我去浪漫一下先~
“ 想喝鸡尾酒,调嘻全都有 ”
敬请大力关注『 调嘻鸡尾酒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