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名酒市场方兴未艾,知名酒企呈现强劲复苏态势。作为葡萄酒行业整体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葡萄酒流通市场也正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和增长。4月17日晚间,华致酒行连锁经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755,以下简称华致酒行)发布2018年度业绩公告,交出了作为酒类流通第一股上市后的第一张“成绩单”。
公告显示,2018年,华致酒行实现营业收入27.21亿元,同比增长13.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10.94%。2018年末,华致酒行总资产26.73亿元,比年初增长35.13%。总体表现稳定,并在不断改善。
渠道“保真”牵手上游 与名酒共舞
近期白酒板块持续爆发,以茅台为首的白酒企业塑造了行业罕见的“万亿”市值神话,足见名酒对行业的引领作用。消费升级的趋势不断提升了高端和次高端白酒的市场份额,也为专营“名酒”的连锁酒商创造了良好的营销环境。在华致酒行的业绩榜单中,茅台、五粮液、荷花酒等优质系列产品的火爆也验证了优质上游资源的商业价值。
同时,相比其他连锁企业对产品品类的单一关注,华致酒行更侧重于如何与上游白酒企业共同延伸和挖掘市场需求,实现与名酒共舞。
据悉,凭借与茅台、五粮液等知名酒厂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获得了更多的产品供应配额。源头采购确保产品保真,降低采购风险和成本。“保真”承诺所背书的品牌价值,不仅提升了产业链的认可度和上游的议价能力,也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在五粮液、茅台等知名酒企的全力配合下,公司开发了五粮液年份酒、贵州茅台(黄金)、顾靖贡酒1818、国香莲花、湖头汾酒等酒类新产品,不断强化产品优势。同时,通过对“新合作产品”的经销权限和中间环节的控制,华致酒行获得了可观的利润,扩大了公司的盈利空间。
“轻资产”思维实力减负 与门店高歌
在酒类流通市场不断整合优化的过程中,部分本土酒商尤其是中小经销商、情侣烟酒店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无品牌、无货源、无客户、无体验成为终端突围面临的巨大问题。然而,实际操作中面临的质量质疑和流通不畅带来的质押风险,一度成为关乎终端生死的鲜明“痛点”。此时,华致酒行推出“轻资产”的“华致酒行”模式,无疑给了市场极大的吸引力。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相比连锁酒类门店,华致酒行对于华致酒行的管理政策更加灵活,资金需求压力相对较小,因此扩张速度也更快,是公司未来的重点方向。
一方面,华致酒行遵循华致酒行“准入”考核机制,以诚信经营作为招商引资的基本底线,持续强化“保真”招牌。从这个角度来说,华致酒行是直营店运营机制的复制和延伸;另一方面,华致酒行拟通过更为轻便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拓展酒类O2O业务:门店线上获取消费者需求,后台系统配送订单,酒行门店线下发货。再者,对于每个门店来说,借助渠道共享数据,可以进一步实现单店的精细化营销,提高终端门店的商品周转率,降低库存压力带来的经营风险,实现“共享经济”的运营模式。
据悉,华致酒行积极推进门店终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