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酒的酿造技术是中国白酒技术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台酒的酿造工艺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茅台当地就有酿酒活动,到明末清初,茅台酒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茅台酒工艺是茅台酿酒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顺应自然的变化而总结创造的。是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传统酿造工艺科学结合的典范。既继承了古代传统工艺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科技创新,保留了诸多农耕文化的精髓。
比如季节性生产:重阳节,二次投料,七次取酒,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春夏秋冬交替规律。如高温制曲、开放式高温堆积发酵、高温摘酒等。是酱香型白酒的独特工艺,堪称中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
其独特的长期储存,精心调配,不添加包括纯净水在内的外来物质。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去除自然装饰”的生产模式。特别是茅台地区7000万年前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加上赤水河的优质水源和秀水灵泉以及环境中的微生物,为茅台酒的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实践证明,茅台酒的产生离不开茅台镇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环境中独特的微生物菌种。1996年,“茅台酒酿造技术”被确定为国家机密加以保护。2006年,国务院批准“茅台酒酿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