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水资讯 > 酒具知识

汾酒250毫升45度多少钱一瓶,汾酒帝王黄1000ml 怎么样

酒易淘 酒具知识 2022-09-16 09:36:27

品牌名称:酱香白酒加盟 所属行业: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资:10~50万元 投资热度:

加盟意向:1634 门店数量:534家

索要资料 查看详情

  

  2018年是告别的一年,霍金、安南、李敖、金庸、李咏、单田芳、季春华、臧天朔等名人相继离世。我们措手不及,向很多曾经痴迷过的人挥手告别!2018年底,著名历史小说家二月河于12月15日逝世,享年73岁。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1945年生于山西昔阳,著名历史小说作家。他最著名的是“皇帝系列”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王侯将相风起云涌,才子佳人擦肩而过。小说中不仅情节让人流连忘返,深思不已,历史细节的描写也令人叹为观止,以至于连质疑的声音都被忽略了。   

  

     

  

  当然,这一系列小说的成功与二月河华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有关系:除了正史,《清人笔记小说大观》、《清朝野史大观》、《清稗类钞》等清人的编纂以及日记都有收集,包括宫廷礼仪、皇帝衣帽档案、饮食档案、日常生活记录等。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掌握各种社会景点,包括棋牌、字画,普通百姓和官方人士的住宅如何布局,进入后如何确定其位置。通过《食货志》、《盐铁论》等专著,仔细研究了当时豆腐多少钱一斤,10%银纯度99%。   

  

  二月河对清史的研究和理解甚至自称不如金庸老师。也正因为如此,二月河才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清代康、雍、甘三人的历史。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作家经过深入的历史研究完成的作品,也可以证明很多历史真相。拿酒来,无论是金庸的侠客,还是二月河的皇帝,他们都是喝酒必汾.   

  

  二月河多次写汾酒和竹叶青酒,充分显示了汾酒在当时的尊崇地位:   

  

  《康熙大帝》第33章“引圣旨滥权持虎的太监,必以惩治桀骜不驯的家奴著称”:这天中午,康熙觉得有点饿了,立即搭起凉棚。他前面有一个农村小店,面对着店后面的河,在店前面的路边。店门两旁种着柳树,一湾清水漏入瀑布。店铺前的老槐树旁,一根长竹竿上有个盖子,上面斜写着两行字:太白闻香下马来,到此莫问杏花村.   

  

  《雍正王朝》第十一集“此钦差叩首另钦差,通情达理之人变不可理喻之人”:山西巡抚诺敏官邸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热闹非凡。桌上各种菜肴琳琅满目,新鲜水果水果堆积如山,汾酒、竹叶青溢出扑鼻的清香.   

  

  《康熙大帝》中:高士奇和康熙一起下马把慢绳扔给那人,一边笑:“哦,小桥流水人家,你是个好掌柜。不过,你掩饰的语气似乎太强烈了,我就不信你家的酒能比得上汾酒.”   

  

  金庸的作品中10次提到了汾酒,3次提到了竹叶青酒,很多都和清朝有关。比如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写道:甘龙一次巡游,“无尘”看到贴身男仆上的酒不好喝,就痛斥“皇上要喝最上等的汾酒”.   

  

  两人的作品类型和生活背景完全不同。但是,说到白酒,两人都对汾酒情有独钟并非巧合,而是有历史事实依据的。   

  

  早在康熙四十六年,就举行了一次诗酒盛宴,由康熙特别指示,由吏部尚书、少师罗松亲王亲自管理,并有文人参加。宴会上的三种“指定酒”都是山西名酒,其中汾酒和羊肉酒来自山西汾州杏花村,另一种是鲁善喜酒。   

  

  在诗歌会上,诗人喝酒唱歌,写了很多诗。诗中大部分对宴酒评价很高,明确提到山西汾酒和羊胎酒的诗多达九首。这些诗被宴会组织者罗松收入他的诗集《西陂类稿》,然后全部收入《四库全书》。汾酒成为《四库全书》年唯一的中国名酒。这场宴会也被称为“中国白酒第一宴”。   

  

  从这次酒会不难看出,山西汾酒已经成为当时官场和文人墨客的首选,也是唯一的白酒。更重要的是,罗松深受清朝皇室的依赖,是康熙的绝对心腹。顺治四年(1647年),年仅14岁的罗松,竟然有一封给大臣的信。康熙三年(1664年),授湖广黄州将军刑,累为江苏巡抚。罗松接待了康熙皇帝的三次南巡。被康熙皇帝誉为“清廉天下第一督”。罗松的饮酒习惯和当时官方的饮酒氛围与皇室非常一致。汾酒作为宫廷御用酒,自然备受推崇。   

  

  乾隆年间,乾隆“新官上任三把火”,即位不久就颁布禁酒令,但遭到大臣反对。然后乾隆皇帝要求各地上报禁酒令,于是有了以下两个奏折。   

  

     

  

  乾隆二年,甘肃巡抚德培奏:“俱来自山西,名曰汾酒."童童卖的酒,我们在市场上卖的是陕西汾酒。甘肃不存在禁酒令的问题。山西禁酒也是事。   

  

  七年,山西巡抚严瑞龙奏:“第一察晋省烧壶,但汾州府最有名,思源有名。   

rong>所谓汾酒是也。且该属秋收丰捻,粮食充裕,民间烧造,视同世业。若未奉禁止以前所烧之酒,一概禁其售卖,民情恐有未便”。严瑞龙表示,销量最大的主要是汾酒,而且当地百姓世代以此为业,如果“一概禁其售卖,民情恐有为便”。言外之意,就是希望朝廷认同山西汾酒的特殊性,网开一面,特殊对待。

  


  

  


  

早在5年前甘肃巡抚就汇报了山西汾酒是“罪魁祸首”,5年后还在卖“禁止以前所烧之酒”。山西到底存了多少汾酒,5年还没有卖完?分明是给“四远驰名”的汾酒找借口。

  

有趣的是这两份奏折乾隆皇帝都看过了,但对于山西汾酒的问题既没有追究,也没有把山西汾酒列入禁酒之列,可见当时山西汾酒的名气之大。

  

这件事情的发生更是让山西汾酒名声大振,文人墨客无不爱饮汾酒。清代著名文学家以及美食家袁枚,在编写《随园食单》时,就将汾酒列为了天下第一大烧酒:“既吃烧酒,以狠为佳。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

  


  

  


  

清道光年间的著名文人,官内阁中书的“皇帝秘书”梁绍壬,在其代表作《两般秋雨庵笔记》中谈到烧酒时,写到:“不得不推山西之汾酒”。

  

晚清谴责小说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趼人喜欢“纵酒自放,每独酌大醉”,谈到饮酒时说“吾向饮汾酒,淡淡有味。”

  

不待春潮凌解放,人间已无二月河。

  

从宋荦到袁枚,从金庸到二月河,斯人已逝,经典长存,酒香依然,希望老先生一路走好!也希望汾酒能为更多的名家带去灵感,为后人留下更多的好作品。

免费咨询
免费获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