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年,华以平叛的功绩为荣,不仅让兵大肆掠夺百姓,而且越庭越权,僭取帝乐。杜甫特意献上这首歌《赠花卿》,作为劝诫和讽刺的委婉语。
《赠花卿》
唐朝:杜甫
天桥下的城市音乐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而去,一半飘进云端。
这样的音乐应该只有在天堂里,哪里能听到几次?
这首小诗如文字般清晰,但它的诗意不能只看。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首优美的音乐圣歌。“成都丝管日复一日”,成都是成都的向导;丝绸是乐器的代名词;有,指很多样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成都政府里,弦是一天一天被串起来的,音乐是永远听得到的。“接连”这个词,用通感和视觉效果写出听觉感受,充满了音乐的欣快感。不仅如此,在诗人的感觉中,这样美妙的音乐是“半入河风,半入云”的。仿佛有一半随风飘在河面上,连河里的鱼都想跳出清澈的水面,随着音乐起舞。河边柔柳的繁盛更是势不可挡,或许早已随风飘扬;微波纹不是随着节拍向外荡漾吗?音乐的另一半仿佛飞入了云端,在蓝天中回荡着它的旋律,在白云间自由穿梭!我们经常用“行云流水”来形容音乐的流畅和谐,其美大概就像“半入江风半入云”吧!
除了具体意象的描述,诗人似乎找不到更合适的语言来描述。而是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这首歌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听几遍。”都说如此美妙的乐章应该只存在于瑶池仙境,可谁能有幸“僭越”而略感满足!
如果单写音乐,你的诗就到此为止了,但杜甫的诗似乎没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端倪:
1.诗名。题目是《赠花卿》。花青是谁?他是成都知府崔广元的部将。他曾因平乱立功,但骄傲自大,逾越朝廷。以杜甫的气质,在这样的人面前,就算不得不做,也不该如此谄媚。没有其他意思,很难理解。
2.汉字的双重含义。“天”、“地”是天界的代名词,也用来指宫廷和地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几时可闻。”既然能在人间,不仅能闻,还能“日复一日”。这是什么意思?
后来播音员的评论让我们豁然开朗。明朝杨慎《升庵诗话》说:“华清用蜀天帝礼乐,以此诗为嘲,意在不合逻辑,得诗人之意。”清代名句沈德潜也说:“诗贵在人,但此处有词者,另有所指。杜少陵篡花夺尊,如天上新歌。”由此可见,赞美音乐是诗歌的第一层,讽刺是第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