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水分类 > 白酒

汾湖2021年审批房屋翻建何时办理,汾湖2021年重大项目

酒易淘 白酒 2022-09-15 01:57:57

品牌名称:酱香白酒加盟 所属行业: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资:10~50万元 投资热度:

加盟意向:1634 门店数量:534家

索要资料 查看详情

  

  长三角生态绿色融合发展示范区已启动建设,首批启动面积66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华为研发中心金泽;d中心所在地,朱家角,水彩画、田山哥、阿婆茶一应俱全,有淳朴生活气息的黎里,体验过慢生活的西塘,十里桃花、农民画的姚庄.   

  

  金泽作为金泽镇长三角生态绿色融合发展示范区五镇之一,拥有示范区“水乡客厅”区域唯一完整的古镇,新的定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环保为先的农村发展有了新方向;华为研发;d中心凭借其环境优势,成为金泽未来发展的新起点。“化绿为金,聚业为荣”,金泽发展的新蓝图已经徐徐展开。   

  

  金泽古镇千年银杏树   

  

  1.“水乡客厅”新定位   

  

  金泽古镇是一个安静的水乡,小桥流水的美景。   

  

  午后的阳光洒在金泽池上,泛着金光。这条连接南部太浦河和北部淀山湖的河流,随着早晚的变化而改变方向。   

  

  金泽镇有42座桥,42座庙。桥中有庙,庙与桥相连。金泽堂四周是四朝古桥,沿着古桥可以看到宋、元、明、清修建的风格各异的古桥。这座普济桥建于南宋1267年。它是上海的第一座桥。桥身为紫色,由紫砂石制成。前面的项英桥建于元代,是高架桥的鼻祖.   

  

  普济桥   

  

  原生态不仅没有被保护,更没有被开发。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首个启动区的国土空间规划中有一个“水乡客厅”,金泽古镇是江浙沪地区唯一完整的古镇。没有同质化的商业发展应该是蓬勃发展的,示范区“水乡客厅”的新定位无疑会给古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金泽古镇桥   

  

  按照“水乡客厅”的功能定位,不仅要有产业的展示,还要有水乡乡村的生态展示,还要有江南文化、会展、旅游的结合。其中,古镇是会展和古镇文创两大主导产业的良好承载空间。   

  

  2.乡村发展新方向   

  

  过去,蔡浜村是淀山湖中的一个小岛,四面环水。村民基本不会打鱼,穷到没水吃。   

  

  2008年,三面环湖的蔡浜村开始了新农村建设。由于整个村庄占地0.34平方公里,在淀山湖国家二级水源保护范围内,所有建设都不能触碰保护红线。   

  

  航拍金泽镇蔡浜村   

  

  在金泽镇后续的发展中,农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农业产业建设方面,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鱼米之乡的愿景,不是普通的水产养殖生产线,而是种源的培育。许多本地鱼种,如白虾和刺鱼,都是人工繁殖的;另一个方向,通过土地整理和农林水工程联动,建设高标准农田,满足后续优质粮食种植需求。   

  

  3.未来布局新起点   

  

  现在的金泽,一定要说华为。带着几十年对生态环境的坚守,金泽等人来到了华为。   

  

  华为青浦研发中心;d中心   

  

  离华为研发中心只有十分钟的路程。d中心到西樵社区经济适用房基地。今年8月,两个项目同时开工。   

  

  朱家角镇   

  

  朱家角背靠上海,面向长江三角洲,靠近淀山湖,在历史上是江南重要的商业和贸易城镇。现在,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青浦西翼淀山湖地区综合服务中心镇、长三角生态绿色融合发展示范区首批启动区五镇之一,   

,只能项目制引进相关产业来优化文化产业布局,而上海全华水彩艺术馆就是其中的一个项目。2006年,全华水彩艺术馆在古镇落脚,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打造,已经成为名闻遐迩的国际水彩画交流平台。

  

2010年,世界水彩画历史上的首次双年展―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在这里举行,18个国家参展。法国《水彩艺术》为此特地创刊英文版,并从2010年起,不间断地向世界介绍中国水彩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

  

2.品阿婆茶里的文化旅游

  

“阿婆茶”是当地淀山湖畔的民间茶俗。之所以叫阿婆茶楼,是为了让茶楼更接地气,就好比到邻家喝了杯茶。茶楼老板来自江苏,厨师出身的他在朱家角打拼20多年,有了自己的事业,开茶楼只是想回报成就了他的朱家角。

  

  

品质和品位的提升,是朱家角旅游发展的发力点。随着17号线的开通、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利好的释放,朱家角旅游人气不断攀升,如今每年要接待超过700万人次的中外游客。各具特色的文化街区、一体化智慧旅游综合平台、旅游回路桥梁……以打造环湖古镇群文旅高地为目标,国家4A级景区的朱家角古镇正大力提升旅游品质。

  

3.听田山歌唱出传承乡村振兴

  

在地头唱田山歌的老哥俩,75岁的孙耀佐(左)和84岁的杨光华

  

唐代的泖塔,蜿蜒而过的泖河,历经千年,成了张马村最灿烂的文化载体。作为泖河流域至今保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田山歌的传承村,田山歌是张马村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现在村里会唱田山歌的老人还剩8个,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74岁。”孙耀佐理解中的田山歌,是以前男人们劳动时消除疲劳的曲子,有固定的8个曲调,歌词则更随性,“看到什么唱什么”。“因为是一环套一环的,一般5个人以上,大家分好工就可以唱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唱的人越来越少。所幸,田山歌的保护和传承被写进了朱家角镇乡村文化建设方案里。

  

张马村航拍 徐程 摄

  

朱家角不是只有古镇,还有广袤的乡村,在古镇旅游发展的同时,乡村振兴也成为了朱家角的发展动力。

  

张马村有泖塔,有田山歌;林家村有西周至汉代时期的凌家角遗址;张巷村有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故居;新胜村有建于清嘉庆元年的永安桥……三泖九峰之处,朱家角镇沈太片区张马、林家、张巷、建新、王金、新胜、李庄等7个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有着灿烂的古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脉络。针对其文化特性与共性进行的精心布局与打造,是乡村振兴路上的“宝藏”。

  

黎里镇近两公里的“丁”字形市河在古镇中缓缓流淌,仿佛正诉说着黎里悠久的历史。头顶绵延的廊棚、脚下平滑的石板、耳边时而传来的吴侬软语,置身其中,便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生怕惊扰了这安适的气氛……如果你在寻觅一处没有“网红体质”、依然保留了古朴生活气息的古镇,被誉为“水乡明珠”的黎里或许能满足你。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之一,黎里的美与风情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保留下宁静致远“旧时江南”的今日黎里

  

1.千年水乡,宜居宜业又宜旅

  

黎里古镇至今依然保留着千年水乡的古韵。在这里,游客可以踏上南宋至清代修建的座座石桥,参观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

  

古镇路边街石

  

据介绍,自从去年3月黎里至青浦的公交专线7618路以及11月示范区旅游专线开通后,来黎里旅游的上海游客就特别多,约占总游客数的六成。去年,黎里古镇共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吸引众人前来的特色之一就是游客头顶上方的廊棚。为了遮阳避雨,古时的黎里人在市河两岸搭建起廊棚,行人在廊棚下通行,“晴天不打伞,雨天不湿鞋”。清代诗人袁枚也曾在《黎里行》中以“长廊三里覆,无须垫角巾”的诗句描写过此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黎里曾想大力发展工业,为了方便运输材料的卡车通行,大批廊棚被拆除。所幸在多方呼吁下,古镇保护开发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在近些年的黎里改造工程中,部分廊棚得以修复重建。

  

古镇古意的留存,不仅是要保留古建筑,更要留住古镇原有的生活气息。在市河边、廊棚下、弄堂口,时不时能看到坐在藤椅上的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如今,仍有三四千名居民住在古镇,朴素而鲜活的生活气息为黎里带来别样魅力。

  

在古镇中段,有一间造型古朴大气的景社服务中心,其前身是游客中心。如今除了提供咨询、售票服务外,还设有对古镇居民开放的活动室,里面定期开展便民活动以及医疗宣传、垃圾分类宣讲等。

  

2.后起之秀,瞄准差异化发展

  

黎里古镇位于江浙沪交汇处,地理位置极佳,但由于种种原因发展起步较晚。相对它那些“有名的邻居”―西塘、周庄、乌镇、南浔等古镇而言,它还处在成长期。如何才能发挥后发优势,在“古镇大军”中脱颖而出?现在黎里正着力挖掘文旅融合这一块,打造文旅小镇。近年来,陆续引进了一批博物馆群落,比如长三角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六悦博物馆、中国目前最大的锡器博物馆、苏州徐悲鸿艺术馆等。

  

文创商店墙饰

  

引进“硬件”还只是第一步,怎样的创意才能让这些“硬件”吸引来更多的人,黎里也下了一番工夫。

  

在徐悲鸿艺术馆,你可以拿起画笔临摹大师作品,并将成品制作成扇;在迎祥文旅研学基地,可以体验缆船糕的制作,在享受DIY乐趣的同时,可以了解黎里的揽船石文化;在锡器博物馆,可以花一两小时耐心敲击,打出一个专属自己的杯盏或小饰品,领略有着悠久历史的打锡文化……这便是古镇在挖掘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后,推出的系列研学活动,学生及游客可以在寒暑假或周末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在与当地学校成功合作后,黎里将目光延伸至长三角区域,今后还将和上海等地的学校合作,让更多人知道黎里,来到黎里。

  

古镇烟雨长廊

  

根据规划,长三角示范区将在三地的交界地区建设35平方公里的“江南水乡客厅”,其中汾湖涉及10平方公里范围,占整个“水乡客厅”面积近三成。未来,这一区域将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按绿色城区的高标准,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交融”的生态科创新片区。除此之外,吸引了无数长三角人目光的沪苏湖高铁与通苏嘉甬高铁也确定将在汾湖高新区十字共站。汾湖人期待着这片热土更美好的明天。

  

西塘镇西塘,这座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五镇中,是唯一一个5A级景区,位于西塘的嘉兴综合保税区也是五个镇里唯一一个综合保税区,有着这样的先天优势,西塘镇将会有怎样的作为?

  

西塘古镇 王凯 摄

  

按照“服务能级最高、品质形象最好、全域城景融合”的标准,应一体化所向、立区域所需、解西塘之困、行西塘所能,全力打造美丽景区、美丽镇区、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的 “长三角示范引领区、人文创新活力样板区”, 实现“大美西塘示范引领”的战略目标,“坚持‘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创新为支撑、融合为基础’的总体思路,以生态、旅游、科创为三大方向,实现从乡镇级发展思维向国家级示范引领区标准转变”。

  

1.寻梦烟雨长廊,开展全域旅游

  

  

西塘古镇自形成村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的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引水造就了西塘。自唐以来形成了沿河建屋、依水而居的风俗;南宋至元代已经发展为集镇,商业有蒸蒸日上之势;明清时期已然是商业重镇。目前,西塘保存了25万平方米的完整的以明清建筑群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蜚声国内外,一根根木桩,撑着窄窄的遮雨廊,顺着河边,迤逦蜿蜒。“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这座千年古镇最完美的诠释。

  

  

  

旅游方面,西塘规划指出,要深耕文化内涵,挖掘有千年记忆的街巷,开展有国际影响的活动。强化古镇业态策划及空间更新,加快城景融合、景区扩容。

  

  

一是努力做精全域村游。全域旅游进入“村”时代,以景区建设的理念和标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转型发展。二是全力做优文化旅游。以文化旅游为重点,推动古镇文化再上新台阶。三是深化智慧旅游建设。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检票口智能化改造。加快高品质酒店建设,启用景区综合预订管理平台。

  

  

2.打造四季田园,品味生态原味

  

西塘镇星建村零化学农药使用示范区

  

以5A级景区为引领,以近五万亩农田集中流转为基础,打造四季美丽田园风景, 是西塘开展生态农业绿色行动所做的规划要求。

  

拖拉机正在进行开沟作业

  

播种小麦的时节,在西塘镇星建村零化学农药使用示范区里,冬日暖暖的阳光洒在金灿灿的麦田上,远远望去,一台拖拉机正在轰隆隆地开沟,在另一块地里,一位村民正在喷洒有机肥料。

  

王志康介绍水稻种植情况

  

水稻全生育期不使用化学农药是如何做到的?据村民解释,通过种植显花植物、田埂留草,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自然控害能力,营造生态景观,打造美丽田园;通过种植抗性品种,灌水杀蛹,适时搁田,生态控草;通过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应用性诱剂诱捕螟虫;通过释放寄生蜂控制虫害。

  

2019年上半年,西塘镇组建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体化运作,开展农业发展创新模式的探索。农业公司主要搞土地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种植,让土地更有效率,把土地种好,打造四季田园的美丽风景线。公司现在实体化运作抓得好,原来一家一户很难抓;树立生态发展的新理念,进行生态种植,通过现代生产技术,打造精品稻米,挖掘鱼米之乡稻米的原味;同时重视水稻产业链的深加工,开发黑米糕、黑米酒等,提高稻米制品附加值。

  

3.建设科创之城,聚焦亿级产业

  

祥符荡水面波光粼粼

  

西塘,“致力于从传统工业向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转型”,而作为这一重大转变的重要抓手就是祥符荡创新中心。祥符荡,是西塘镇域东北一个面积高达3400亩的湖荡,是嘉善境内最大的湖泊之一,风景秀丽,是当地居民以及外地游客休闲旅游的极佳去处。恒天集团已经入驻,正在开发文旅产业项目,包括精品民宿、艺术中心、博物馆、度假酒店等,作为西塘古镇游的配套区。

  

西塘镇将加快祥符荡未来创新新城建设,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公共服务品牌,打造国际化创客中心,吸引创新企业总部、研发部门集聚落户。实现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有文化的地方就有新艺术。

  

  

姚庄镇如果要问姚庄的特色是什么,姚庄人给出的答案,一定是桃花。三月的桃花、八月的黄桃,在距离上海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姚庄给自己的定位是“临沪水乡”。单看这四个字,就能感受到这个千年古镇和上海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五镇之一,如今姚庄的发展和周边,尤其是上海,正越来越紧密地融合。

  

位于姚庄镇银水庙村的水源地保护区。徐程 摄

  

1.一株桃树苗的缘起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北鹤村,姚庄镇上的“桃花岛”所在。这里的村民曾经家家有桃林,户户种桃树,多少人向往的桃花仙人的闲散日子,正是村民们的日常。

  

  

1989年第一批打着姚庄标签的黄桃上市了,口感松脆、味道甜美的鲜食黄桃受到市场的欢迎。30年过去,黄桃已经成为姚庄镇最具代表性的农特产品之一,全镇种植面积达4000亩,其中北鹤村就占了四分之一。

  

  

桃花,是这一株树苗给姚庄的另一份馈赠。规模化种植的桃树,在姚庄“造”出了一个“桃花岛”。因为这十里桃花,周边的游客开始探索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三月桃花节、八月黄桃节,单这两个“节日”,每年来这里的游客就有近10万人。

  

如何让更多的人走进姚庄,留在姚庄?2019年10月,一条全长16.11公里,自北向南串起渔民村、丁栅村、沉香村、北鹤村、横港村、展幸村6个村落,纵贯姚庄全境75平方公里的风景线,借由“桃源”之名,唱响了水乡的“渔歌”。

  

横港村,“桃源渔歌风景线”上的另一个村庄。这个昔日的“养猪村”,河水冒泡、两岸鸡鸭无数,就连空气中都满是味道,经过农房改造集聚和土地流转,横港村完全变了模样,河青岸绿,拥有了宜居、宜游的美丽。

  

当然,北鹤村也在“升级”。农舍的立面、村里的道路、绿化都在改善,原先私人承包的鱼塘也被统一打造成水上森林、桃林栈道。可以想见,来年三月,成片的乌桕林绿了枝头,如海的桃树再披红妆,这里将会是怎样一番醉人的景致。

  

  

2.一个经开区的腾飞

  

姚庄经济开发区是嘉善县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三大主平台之一,园区积极承接上海地区相关产业、项目转移,重点培育和发展精密机械、通信电子等主导产业,凭借“临沪”的地理优势和高效的政务服务,吸引了上海市场上诸多企业的目光。数据显示,姚庄全镇90%以上的外资项目、80%以上的人才和70%以上的三产项目都是从上海引进的。

  

姚庄经济开发区三期。

  

姚庄城市规划馆内的巨型沙盘。

  

事实上,几年来姚庄经济开发区的发展速度“肉眼可见”。如今园区已经聚集了380多家企业。2019年3月30日,立讯智能科技电子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姚庄,开启了姚庄经济开发区通信电子产业发展新征程,这个投资规模高达50亿的项目,只用了2个月就实现了开工投产。

免费咨询
免费获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