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酒被誉为‘中国酒之魂’,能挂上‘国’的名号,可见汾酒的地位非同一般!
汾酒是中国白酒的起源。称汾酒为中国白酒鼻祖并不过分。
现在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个结论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白酒是舶来品,从中东传入中国,到元代开始流行于中国北方。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烧酒不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其方法自元代就有了。
众所周知,按照香型,中国白酒在‘浓酱’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十二种香型。
我们尽量按照各香型出现的时间顺序,介绍各香型的起源、酒体特征和代表葡萄酒品牌,发掘中国白酒出山西!的历史线索
清香型
芬香最初被称为芬香,汾酒的芬粉。
汾酒作为中国蒸馏酒的创始人,能走出山西,枝叶遍布全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一个人的成功,靠的是两分天赋,七分努力,一分贵人相助,这也是缘分。
汾酒的天赋和努力在于:
汾酒有几千年的古老酿造历史。把古老的酿酒技术和引进的蒸馏酒技术结合起来,并不难。毕竟底子很厚。只要有汾酒的酿造历史,就是山西种植高粱的悠久历史。是粮食和酒的筋骨。出了山西汾酒,最重要的贵人相助就是朝廷!
自明初开中制实施以来,晋商一直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借助纳米盐,晋商集团获得了巨额财富,明清时期开始兴盛并持续了500多年。
而汾酒的酿造工艺也有幸跟随全国各地商人的晋商,踏足全国各地。
万历年间,汾酒出风陵渡,第一站是凤翔柳林镇。中国名酒西凤酒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凤香型
虽然凤香被定义为香型的时间没有后来的浓香型和酱香型长,但凤香的资格实际上是在这两者之前的。
凤香型白酒的代表酒是西凤酒!
西凤酒最初被称为Xi汾酒,因为它产于山西西部。
橘子生在淮南就是橘子,生在淮北就是橘子!
山西人在山西用同样的酿造工艺,同样的配料,酿造出来的酒香气却略有不同。
一方水土出一方酒。水质的变化,而且为了节约成本,柳林人把汾酒原来的发酵罐改成了用荆棘装饰的酒海和酒窖。于是,清香中夹杂着窖香,西凤酒由清香变为凤香。
凤翔作为香的传人,跟随同样以茶盐生意闻名的秦商,翻越秦岭进入蜀国。川味就这样产生了!
浓香酒
商和秦(陕西)商人以茶和盐生意闻名。两兄弟联合对外,在东部沿海城市和运河两岸的重要城镇留下了许多山陕会馆。
两淮产盐时,秦晋、淮河商人欲在两淮交界抢夺粮食,有时拼实力,有时伤元气。
总之中国有个产盐的好地方,四川井盐。
于是秦商就近来到四川,他们带来的酿造技艺因地制宜发展,成为川味的雏形。白酒五粮液、剑南春等。
晋商选择进入淮河,他们带来的酿酒技艺也因地制宜,形成了江淮派浓香的诞生。代表九阳河、古井贡酒等。
除了这两个地域风格明显的浓香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浓香流派——北方浓香派。代表酒有蒙古王、河套酒、伊力特等。
除了晋商在各地经商的原因,北方浓香型白酒是明初山西移民送来的。50年来,大量山西人被政府从太行山迁出。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宁夏和内蒙古等地。大量山西人开始在他们定居的地方做白酒生意。
《汾阳县志》记录:仅山东曲阜,山西汾阳就有十余家酒厂,从业人员多达百余人。
秦晋盐商将井盐从四川沿长江出口到湖北、贵州和长江的其他支流。盐商把四川产的盐从长江经茅台镇卖到赤水,卖到贵州深处。由于茅台镇盐业的繁荣,许多在这里做生意的秦晋商人把他们的酿酒技术带到了茅台,所以中国又出现了另一种清香的酱香黑粉。
酱香型
g>1939年《贵州经济》中记载:“在满清咸丰以前,有山西盐商某,来茅台地方,仿照汾酒制法,用小麦为曲药,以高粱为原料,酿造一种烧酒,后经陕西盐商宋某毛某,先后改良制法,以茅台为名,称曰茅台酒”。
作为中国蒸馏白酒技艺继承的三代目,酱香型白酒的诞生十分曲折,一代目的地缸发酵不合时宜,二代目的地窖在此地似乎也行不通,学习川派浓香的石窖,奈何贵州多山少土,最后折中之计,上半泥窖下半石窖。
贵州多山,产出的高粱一是量不够出酒,所以只能一次不够入料两次,二是皮质太厚,一次蒸不透,只能多蒸,多发酵,多次取酒。
所以茅台酒是一年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让茅台酒的香气有了多种层次,酱香、醇甜香、窖底香,酱香酒独特的风格这才形成。
花开并蒂,江淮派浓香酒因为江淮物产极丰,在使用受汾酒初代目酿酒配方的时因地制宜添加了江淮地区盛产的小麦、大米、玉米,是的酒质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地方甚至大胆地将本地不出产的高粱放弃,换成了以江南盛产的大米为原料,于是米香型酒开始浮出水面。
米香型
米香型又名蜜香型,有着典型的‘米酿香’的风格,在长江下游以及岭南地区比较流行,代表酒有桂林三花,广东长乐烧等。
米香型酒因为是使用大米作原料,蛋白质含量很高,使得酿造难度极高,也正因为蛋白质含量很高,米香型酒口感比较淡,酒体容易变质不宜长久存放。
米香型酒再往南走在岭南地区出现了它的表亲,同样用大米作酿酒原料,取酒后却别具一格地添加了肥猪肉,于是豉香型白酒粉墨登场。
豉香型
豉香型白酒是一种比较小众的白酒香型,主要在广东地区流行,代表酒有石湾玉冰烧和九江双蒸酒。
豉香型脱胎于米香型,用动物肉脂入酒并非是豉香型独创。
关注小编账号的朋友应该有印象,在中国白酒地图系列中介绍到河北、山西、宁夏的地方名酒时,经常会出现一种叫作羊羔酒的。羊羔酒使用羊肉入酒,一个用肥羊一个用肥猪,一个在南一个在北,看来人们自古以来就对动物肉脂和酒结合产生的‘豉香’有着执着的追求。
花开两朵,咱们各表一枝。让我们把时间线再拨回到贵州遵义,在秦晋商人开办的烧锅酒坊,让茅台镇产的酒随着在茅台镇上岸的盐商深入到贵州深处的地方,一款同样以高粱为原料的蒸馏酒在遵义董公寺开始发生质变,药香型来了!
药香型
药香型又名董香型,显而易见成为国家保密配方的董酒是药香型的代表!
从北方伴随着盐商足迹传来的蒸馏酒技艺在入黔之后,在茅台因地制宜华丽蜕变成了酱香,在董公寺镇人们任然沿袭了用高粱作为主原料酿酒的技艺,可是因材施教的和当地生产的药材结合起来,用药材制作小曲。
董香型酒采用的是小曲窖池取酒一次,大曲窖池取酒二次,两次取的酒串在一起再蒸馏。
这样的酒既有大曲的浓香又有小曲的风味。
为什么董酒卖的贵,工艺和配方都是当世唯一,其珍贵和稀缺性一点都不比茅台差。
我们的视线在往北行,董酒作为董香型的代表应该从来没有设想过,它竟然会和浓香代表五粮液产生结合,并且诞下一款全新的香型--馥郁香。
馥郁香
馥郁香型白酒是湖南酒鬼酒独创,所以不用选代表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湖南吉首酒厂派出了多名技术骨干,先后到全国各大名优酒厂学习取经,学成归来后讨论得出原材料上向川酒典范五粮液学习,发酵工艺上借鉴董酒!
在确定了吉首酒厂的发展方向后,酒厂因地制宜在保留湘西酿酒传统的基础上集两家之所长,推出了‘湘泉酒’和‘酒鬼酒’!
这就是后来酒鬼酒独创的独一无二的香型馥郁香。
在全国上下一心协同发展的指导方针下,各地有抱负的酒厂开始派出技术骨干到名优酒厂学习,酒鬼酒脱颖而出,两湖地区另外的酒厂也在学习发展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于是兼香型取酱香和浓香之所长发展出了兼香型。
兼香型
对于兼香型白酒有一个很通俗的解释,浓头酱尾。代表酒有白云边、口子窖,黄鹤楼等
湖北黄鹤楼酒厂也是有史可查的由晋商创办的。
兼香白酒讲究的是一口快乐两种享受,各个酒厂兼香工艺也不尽相同,有的酒厂简单干脆,用酱香工艺做一窖酒,用浓香工艺做一窖酒,二者聚而为一勾兑而成;有的则工艺复杂,采用多次发酵,前几次用酱香工艺发酵,后几次用浓香工艺发酵,或者顺序颠倒兼而有之。
让我们的视线再往东行,在鱼米之乡生产稻米的江西境内出现了在与米香型用料同为大米的基础上,博取百家之长,形成了‘四不像’既不像酱香、又不像浓香、多多少少和米香以及清香还沾亲带故的特香型白酒!
特香型
特香型白酒由江西四特酒业提出,在江西境内发扬光大的香型,代表酒四特酒。
特香型白酒用的是米香型用料基础,都是以大米为主原料,却又摒弃了米香型常用的小曲,采用北方主流的大曲,窖池既用泥窖保留浓香的窖香特性,又加入了江西独有的红褚条石作窖池似有酱香的疑似神韵。
如此复杂各种香型的融合,使得特香型白酒风格独特。
沿着中国酒香四溢的足迹,我们继续北上,来到白酒消费和生产的大省,山东省出现了又款新型香型--芝麻香型。
芝麻香型
芝麻香型的鼻祖是山东景芝,代表酒也是山东景芝酒。
建国初期景芝酒厂学习的全国名优酒对象是茅台,派代表来学习了茅台酒厂的大曲酱香酒工艺。
可是在北方那种极大有别于贵州的气候、水质、土壤条件下,本该造出的是酱香酒,最后却出现了奇怪的变化。
芝麻香型白酒中没有芝麻,却呈现出芝麻香。
这一成因非常的复杂,人们通常把它归结于,景芝酒厂并没有照搬茅台酱酒发酵池而是因地制宜的采用了红砖水泥窖池。
当然无论成因如何,芝麻香型现在已经得到了爱酒人士和市场的认可,成为了中国十二种香型中独特的存在。
最后我们来讲一讲老白干香型!
老白干香型
老白干香型是在衡水老白干酒业的奔走相告之下极力争取的一款香型!
衡水老白干在没有被确立为老白干香型酒之前,一直是归到清香型酒之中的。
衡水老白干辉煌的历史,让他似乎在中国众名酒中遗世而独立。
它有着辉煌的历史,有实力拒绝认为汾酒是中国白酒鼻祖的身份,汾酒有的历史它有,汾酒有的甲等大奖它也有。如果说汾酒的江湖地位是王重阳,多数白酒甘愿以全真弟子自居,而衡水老白干则有实力称自己是周伯通,和王重阳同一辈分。
老白干酒的酿造工艺,既有自己的独门秘籍纯小麦踩制的中温大曲,又透着和汾酒同宗同源的地缸发酵证据!
好了关于中国白酒12种香型的关系梳理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大家关注小编,和小编一起角力关于酒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