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的充电线种类繁多,有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以更快的速度和超低的价格为口号进行宣传,甚至以自家产品威胁秒杀苹果官方配件。最近一个朋友的充电线被猫主人咬掉了,于是在网上买了一条销量大、人气高、价格超低的苹果充电线(9.9元两条?)。对于他来说,他不在乎快充,因为睡一觉就能充满电,而且用完后觉得边玩游戏边充电比用原线充电快。怀着拒绝低价假货的心情,我们达成一致,决定测试一下这一行的性能、做工、用料(拆!)。所以今天就用这个线程来对比一下官网卖149元的原线程,看看这个性价比线能不能让原线程丢脸。
左:低价线;右:原始行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有,只有一层泡泡纸包着,没有盒子。
这种线材的外观,刚开始用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这么软?我无法直观的表达感受,大概就是下图所示的感受吧。左边软软的弱弱的贴在地上,右边原来的线可以支撑自己。明白了吗?左边这条线曾经让我怀疑这真的不是面条吗?
左:低价线;右:原始行
除了手感,你可以清楚的看到Lightning接口并没有完全垂直于橡胶端,有一些倾斜。
顺着电线看去,中间部分被一根包着橡胶的电线包裹着。本来应该是电线保护电线不受损伤,起到整理的作用,但是拆下来的时候发现电线外面已经被电线深深的打上了印记。
这个线的细节和原价148元的苹果线对比,从插头端的塑料材质、线材、光滑度来看,确实差距很大。
向上:原线;下跌:低价线
实测:
前面提到,商家往往会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效果来宣传自己的产品,那么我们就来测试一下这两条线路是否真的如商家所说。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基本都是睡前插上充电器,早上再拔掉。无论充电快慢,都是充满的。那么就拿最直接有效的一个场景来说,时间长了,大家基本都会参与其中,就是边充电边玩游戏,电量低。
下面将模拟这个场景,通过使用我手中的iPhone X消耗20%的电量,然后连接支持PD协议的快充头进行充电,同时在王者荣耀中开始播放,直到30分钟测试结束。最终测试结果如下。这是用极低价的充电线经过30分钟的测试后充了18%电,而苹果原装充电线只充了9%。双倍的差异不免让我怀疑,它真的比原装线缆好那么多吗?
左:低价线;右:原始行
当然,事实并非如此。进行充电试验时,记录电压和电流曲线。看到这里应该心里有数了吧。看着右边原线平滑的曲线再看左边的曲线,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左边低价线前几分钟表现不错,基本能稳定在近9W。在8分钟左右的时间里,电流和电压波动很大,以至于从9W直接降到了3.8W此后,充电曲线再也没有稳定过。电量波动对手机电池的伤害远比想象中的大!
左:低价线测试曲线;右图:原始线测试曲线
拆卸:
电线:
除了外观和充电曲线,测试一个产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拆开看内部材质。先把低价线的外皮剥掉,露出四根包着铜线的橡皮线。纯铜线,这生意不骗我(笑)。看铜丝,好像全是料?但看到苹果原装线打开后我肯定会放弃那个想法。
hp?k=数据线一条一般多少钱,数据线一条装和两条装有什么区别10.jpg">低价线
苹果原装线拨开外皮能看到里边有一层金属编织网和锡箔屏蔽层,在线材中还夹杂着防弹丝,不仅可以提升整体线材的韧性,还能屏蔽外界的干扰。
原装线
Lightning/USB接口:
在拆解Lightning接口外塑料的时候就能明显感受到两款产品的差距,低价线时和线材外皮相似的软胶材质,可以用剪刀轻易剪开。而苹果原装线外边包裹了一层硬塑料材质,想要破坏它光凭一把剪刀可费了不少力气。
低价线接口正反面展示
在剥离外壳后,低价线的芯片和焊点直接暴露在外,我们可以看到它分别放置了一个"3401"芯片和一枚"HX10N"芯片(PCB板上的黑色东西)。相信大家都知道苹果配件需要通过Mfi认证才能被苹果设备识别并正常使用。线材上的芯片正是为了起到诱骗系统认证的作用。而另一端的原装线在拨开外壳后里边还被一层金属包裹保护,剪刀很难破坏防护性简直MAX。
上:原装线;下:低价线
拆开两条线的另一端差距更加明显,一边的线材通过黑色塑料连接到内部触点,而另一根是同样规矩整洁的做工、用料。
上:原装线;下:低价线
▼ 总结:
相信看到这里结论已经很明显了,虽然这条低价线在用起来好像物超所值。但它的功率极其不稳定,长时间使用肯定会对手机电池造成不能修复的损伤,以至于影响电池寿命。做工差距也非常明显,线材、接口芯片以至于焊点全都只靠一层橡胶外皮保护……保护?不这根本不能不能称之为保护。
不高谈阔论什么危机生命安全,即使是为了让手机能用的时间更长一些,也千万不要贪小便宜买这种三无厂商的劣质产品。
本文编辑:路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