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家白酒企业半年报的披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白酒上市公司19家,增加5家,减少14家。
汾酒厂是5家成长性公司之一,营收个位数增长,净利润增幅也比较大,达到33.05%。
山西上半年白酒收入68.99亿元,同比增长7.8%。汾酒、系列酒、混合酒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酒鬼酒系列收入62.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青花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
白酒营收2.71亿元,同比增长34.8%。
只有系列酒的营收从去年同期的4.81亿元下降到2.97亿元,下降38%。
两个30%的增长率,一个30%以上的负增长,反差很大。
半年报中提到“双轮驱动”,其中一个无疑是汾酒系列,另一个是以竹叶青为主的混合酒。
两驱不含系列酒。虽然营收比勾兑酒略高,但一个在增加,一个在减少。在这种权衡下,全年勾兑酒很有可能超过系列酒。
从资源支持来看,年初增资6亿元,成立山西杏花村竹叶青实业有限公司,独立运营勾兑酒。
汾酒的汾酒系列规划了全国市场的快速布局。布局完成后,很有可能只有汾汾成为一个百亿的单品。
在全球没有资源倾斜支持,在全球没有坚实市场基础的系列酒,正处于调整期。
说起系列酒,可能会比较陌生。它的前身是集团产品,随着集团整体上市,也更名为系列酒。
随着汾酒系列、配制酒和“双轮驱动”的快速增长,“系列酒”实现了令人尴尬的负增长。
系列酒什么时候回来?或许当酒厂年报中的“双轮驱动”改为“多轮驱动”或“三引擎”后,系列酒就能从边缘走到聚光灯下了!
客观地说,汾酒厂“抓两头”的策略,其中一个就是博汾酒,要想重塑系列白酒的辉煌,难度相当大。
首先要定义葡萄酒系列。到底什么是系列酒?和博粉是什么关系?和老白汾酒有什么关系?
或许只有在没有资源倾斜的情况下,系列酒才能做到一定的规模,才有可能吸引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