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Winery.com播求中国黄酒的精髓,温和醇厚柔和,符合中国人的生活规律和生活方式,内敛务实,不张扬,和谐如一,谦柔如玉。
如今的白酒市场可谓是一个比拼的舞台,白酒、葡萄酒、啤酒等“百花齐放”,各显魅力。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酒,多年来处境尴尬。我们先来看几组2018年主要葡萄酒的数据:
白酒业: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445家,总产量871.2万千升,同比增长3.14%;销售收入5363.83亿元,同比增长12.88%;利润总额1250.5亿元,同比增长29.98%。
啤酒行业:规模以上啤酒企业415家,总产量3812.24万千升,同比增长0.50%;销售收入1472.52亿元,同比增长7.08%;利润总额121.85亿元,同比增长5.61%。
葡萄酒行业: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212家,总产量62.91万千升,同比下降7.36;完成销售收入288.51亿元,同比下降9.51%;实现利润总额30.63亿元,同比下降9.46%。
黄酒行业: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115家,销售收入总额167.45亿元,同比增长5.42%;实现利润总额17.24亿元,同比下降7.20%。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酒,相对于白酒、葡萄酒、啤酒,黄酒的发展为何不尽如人意。黄酒的“小”与“老”形成鲜明对比,黄酒成为酒业之痛。黄酒的未来在哪里?新一轮发展的爆发点在哪里?
“液体黄金” 应有的显赫地位
黄酒起源于中国,只存在于中国。它与啤酒、葡萄酒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古酒。它以糯米、小米、北方小米为原料,一般酒精度在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有文字记载的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大禹时期。中国古书《战国策》记载:“昔日帝女令夷狄作酒美,入于。”有记载的“一地”是公认的中国黄酒“鼻祖”。大约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人创造了酒曲复合发酵法,开始大量酿造黄酒。早在夏商周时期,黄酒就已大量生产,据文献记载约有6000年的历史。
从公元前200年的汉代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历时1200年,是中国传统黄酒的成熟期。《齐民要术》、《酒诰》等科技著作相继问世,九九、新丰酒、兰陵酒等名酒开始诞生。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酒文化名人辈出,中国传统黄酒的发展进入了辉煌的黄金时代。从自然酿造、粮食酿造到酒曲酿造,经过漫长的历史,黄酒的酿造技术不断完善。
黄酒营养丰富,被誉为“液体蛋糕”。与白酒相比,黄酒更健康,酒精含量更低,具有保健功能。它含有21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入的必需氨基酸。它含有多酚、类黑精、谷胱甘肽等生理活性成分。具有促进消化、清除自由基、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抗衰老等生理功能。
黄酒香气浓郁,香甜可口,滋味醇厚。除了直接饮用,它还是理想的“药引子”,也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调味品之一。无论从振奋民族精神、传承民族珍贵遗产,还是从药用价值、烹饪价值、营养价值来看,黄酒都应该是中国第一饮料酒。
发展遇“寒冬” 品牌传播不力
黄酒是中国汉族的特产。其酿造工艺独特,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虽然它是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黄酒企业销售总收入117.9亿元,同比增长1.50%;实现利润总额12.17亿元,同比增长4.78%。从产业规模来看,整个葡萄酒消费市场的容量已经远远超过万亿元,但黄酒产业规模占比太小。目前在国内白酒市场,白酒已经成为市场的宠儿,葡萄酒是市场的新贵。在啤酒市场,五大啤酒集团占据了全国近80%的市场份额,竞争非常激烈。只有黄酒市场平淡无奇,没有任何波澜。
据统计,目前黄酒行业约有400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100家,知名企业不到10家。全国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知名品牌有:古越龙山、会稽山、石库门、塔牌、沙洲黄游、女儿红、古越楼台等。
据了解,黄酒龙头企业古越龙山2017年前三实现营收11.87亿元,2014年为11.1亿元。不难看出,黄酒行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阶段。目前黄酒市场的竞争格局是以绍兴黄酒为主,上海、江苏为辅。行业代表品牌有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等。且消费未达到全国市场。
黄酒行业的地位,产品的价值,黄酒文化的地位都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究其原因,首先,黄酒市场的发展与其价值内涵不匹配,停留在过去,缺乏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其次,区域化,小而散,缺乏领导品牌的主导作用,目前中国
黄酒市场的主要区域是江浙一带,有少数的在福建一带。然后,黄酒没有把自身的文化价值绽放,缺少文化定位和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破局:产业峰会共寻发展之路
11月8日,“中国黄酒之都,扬帆一带一路”中国黄酒产业高峰论坛在中国黄酒之都――绍兴隆重举行。来自行业专家、学者教授、营销专家、酒业大商、媒体、酒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黄酒产业的传承、创新、发展与振兴大计,为中国黄酒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黄酒是什么,黄酒给谁喝,黄酒怎么喝。新时代下,黄酒最重要的就是找准定位,给消费者一个喝黄酒的充分理由。论坛上,会稽山公司总经理傅祖康以行业亲历者的身份,向与会嘉宾分享了“黄酒新定位”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作为中国黄酒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与引领者,百年会稽山将充分发挥好黄酒产业龙头企业领头羊作用,积极推动中国黄酒高质量,让传统的黄酒更经典,让现代的黄酒更时尚,从而让广大消费者从会稽山,爱上绍兴,爱上中国黄酒。
对于黄酒未来发展,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价值回归。对于黄酒本身来说,就是如何让消费者明白,黄酒的物有所值,或者是物超所值。二是品牌聚力。黄酒行业需要打造三五个龙头品牌,并且形成梯队,突破产业格局的瓶颈和区域化消费格局的瓶颈。三是文化传播。深度挖掘黄酒历史文化内涵,倡导时尚黄酒,与时俱进,弘扬独具特色的中国黄酒文化,讲好中国黄酒的故事。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认为,谋新思变才能带来传统品牌的转型升级,“黄酒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品质、打开市场,以风味与健康为导向,做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同时也要通过学习其他酒种,准确表达黄酒的品质和价值,构建中国黄酒品质价值的表达新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黄酒还要在技术和营销上下功夫。在营销上,黄酒不应该仅盯着老年人,要开发年轻人的消费市场。黄酒在销售方式上,需要针对各类消费升级需求,研制出品种更多、口味更丰富的黄酒产品,满足多种消费群体的需求,不断增强黄酒饮用群体的黏性。在营销推广方面,企业也要加大力度,让大众真正认识和了解黄酒。
中粮酒业董事长王浩认为,虽然黄酒拥有很多如上优良传统,但是我们并不要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更不是老气横秋、倚老卖老,而是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持续创新、持续进步。新的时代黄酒企业要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工具以新产品、新营销为载体,针对年轻的消费者和非传统的饮用人群,大力发展新零售、拓展新市场,使黄酒能够尽快地走出江浙沪,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未来:黄酒的春天还有多远?
在新的时代振兴黄酒,必须在传承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举办文化活动、培训人才、打造质量品牌……面对诸多挑战,黄酒抓住机遇不断与时俱进。任重道远,黄酒寻求破局之路,黄酒市场在逐渐改观。
最近几年,绍兴各大黄酒企业纷纷亮剑出招:积极打造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推进黄酒小镇建设,加强文化传播。同时,优化产品结构,加大新品推广力度:女儿红与同仁堂、古越龙山与东阿阿胶等跨界合作,共拓市场。此外,通过个性定制,拓展市场新空间。
绍兴市提出,要将黄酒打造成千亿级产业。据此一方面大力推进黄酒产业创新、消费升级、文化传承,促进黄酒制造、黄酒文化、黄酒消费、城市旅游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黄酒市场,组织制定绍兴黄酒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绍兴黄酒生产技术和管理规范,推动产业升级。
要对现有的黄酒资源进行整合集聚,进一步改变产业低小散状态,把绍兴黄酒品牌化,而非品类化。打包市面上大大小小的黄酒品牌,统一形成“绍兴黄酒”IP。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完善黄酒产业链,把黄酒业与旅游、休闲、健身、养生等业态结合起来,卖品牌、卖创意、卖文化。建立“泛黄酒”概念,加强创新,瞄准年轻人市场,进一步开发黄酒衍生品,让年轻一代自觉成为绍兴黄酒的代言人、消费者和传承者。
黄酒是集“国粹”与“液体黄金”美誉于一身的、内涵最丰富的酒种,在历史、文化、健康、养生等方面与全世界任何酒种相比都毫不逊色,黄酒是一个极具价值和亟待开发的“金矿”。
从2001-2017年以来,随着黄酒逐步走出江苏、浙江、上海的地域限制,向全国市场发展,黄酒行业产量的增长率回升。王延才也强调,黄酒的全国化,是黄酒产业壮大和扩大的一个必要的途径。
广大消费者对黄酒了解甚少,黄酒故事怎么讲?品质和产品的多样化如何更进一步满足消费需求?营销路径需要怎样创新,中国黄酒文化该如何大力弘扬?这可能都是需要我们行业每个人需要面对去思考的事。
新消费时代,国粹黄酒的春天还会远吗?(中国名酒庄网主编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