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水分类 > 白酒

常州特产酒,常州特产茶叶

酒易淘 白酒 2022-09-12 10:06:24

品牌名称:酱香白酒加盟 所属行业: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资:10~50万元 投资热度:

加盟意向:1634 门店数量:534家

索要资料 查看详情

  

  蒋凤记醉草鸡--“蒋记配方融合江南卤味制作的草鸡”   

  

  江的醉草鸡是江苏常州的一种地方特色卤味小吃。选用的鸡都是当地的优质鲜草鸡,白瘦,肉质鲜咸入味,紧实爽口。采用姜记传统配方,用陈年卤水慢煮而成。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点心很独特,很好吃。   

  

     

  

  太湖三白--“晶莹如玉,江苏富有名声的春季鲜味”   

  

  太湖三白是指太湖的三种淡水特产,即白鱼、银鱼、白虾。它们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苏州市吴中区、无锡市著名地方系列菜肴“太湖船菜”的招牌食材。   

  

     

  

  乌米饭--“莹润饱满,清香扑鼻的立夏节庆食品”   

  

  黑米原本是中国民间的节日食品,唐代就有了。黑米一般在农历四月初八左右吃,也就是长夏。相传战国时,孙膑被庞涓囚禁。狱卒很同情孙膑,就把糯米和乌饭树叶的汁液混在一起,煮熟后揉成小汤圆给孙膑吃。由于其形状和颜色与马粪相似,庞涓一直没有发现。后来孙膑被救了。吃黑米可以祛风解毒,防止蚊虫叮咬,而且人们相信在漫长的夏季吃黑米会保护人们在孙膑的平安和幸福。   

  

     

  

  种族发生   

  

  黑米原本是民间食品,唐代就有了。在宜兴,溧阳,金坛和皖南的农村,许多人在农历四月初八用黑米叶煮黑米是一种习俗。   

  

  明代黑米的做法是先将米蒸干,然后浸泡在黑米树的叶汁中,再复蒸复干9次。所谓“九蒸九曝”,是指成品米粒坚硬,可长时间储存携带,可用开水浸泡。   

  

  宋代苏宋《图经本草-木部下品-南烛》记载,宋代制作青米所用的米,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浸泡方法。到了四五月份,可以十斤煮熟,蘸上胡二豆汤染色,受到欢迎。   

  

  诗歌记录   

  

  黑米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在唐代,被历代诗人广为传诵。杜甫诗《赠李白》说:“有没有青米使我颜色好?缺医少药,山林尽扫。”皮日休《南阳广文欲于荆襄卜居因而有赠》:“绿饭熟云侵厨,白毛成雪溅窗”。陆龟蒙在诗《道室书事》中说“黑米煮新笔香,道士斋戒俗”。张本,《以青食迅饭分送袭美鲁望因成一绝》:“谁管琼瑶吃得快,老名品出华阳。应仙麻混,因寄刘郎与阮郎”。   

  

  荠菜肉汤圆--“甘冽咸香,吃掉春天里的第一口鲜”   

  

  荠菜肉馅饺子咸中带鲜,以荠菜、肉、糯米团为主要原料制成。看似家常的配方,其实很考验材料的质量和烹饪技巧。成分越简单,入口越有力。   

  

     

  

  加蟹小笼包--“蟹香扑鼻,汁水鲜美,皮薄有劲,嫩滑爽口”   

  

  螃蟹小笼包,原名螃蟹小笼包,是江苏常州的传统小吃。清朝时,它由小河岩浮桥以南的万华茶馆首创。每年中秋节前后,桂花盛开的时候就上市了。蟹油金黄有光泽,肥而不腻。螃蟹闻起来很香,汁很香,皮薄筋壮,馅嫩爽口,配上香醋和生姜。味道很好,很受常州食客欢迎。   

  

     

  

  园外园--“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外园的饺子是机器包卷的,但它的馅是手工拌的。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原来的手工包饺子开始用机器包。在众多口味中,“荠菜饺子”是外园饺子的招牌,基本上每桌必点。   

  

     

  

  天目卤笋尖--“鲜嫩脆爽,实为下饭神器”   

  

  天目笋尖是一道很好吃的菜,用的是新鲜天目笋最脆最嫩的部分。加上精心搭配的卤汁,用小火慢煮。味道不仅鲜嫩,而且酥脆,菜肴鲜亮,非常开胃。其实是下饭神器。   

  

     

  

  http://www.sina.co   

>常州大麻糕--“色泽金黄香气足,入口香酥味道鲜”

  

常州大麻糕,是江苏传统糕点特产,是具有独特口感和风味的一种椭圆形大烧饼,也是常州人最喜爱吃的家常传统食品。它有咸、甜两种风味,供购者选择。它出炉时香味浓郁扑鼻,色泽黄润,咸甜适度,香酥可口,色、香、味俱佳。

  

  

常州糟扣肉--“色泽酱红呈圆形,入口酥烂鲜香”

  

常州糟扣肉,是江苏常州的地方传统名菜,是当地冬令、初春的时令佳肴,它源于苏南民间家常菜。1925年常州名厨强良生在烹制工艺上将涂拌酱色改为直接加料走红,使此菜色、香、味更佳。

  

  

银丝面--“柔软滑爽,富有韧性”

  

是常州特色品种,有30多年历史。配料讲究,操作工序严格,具有面细如丝,色白似银,柔软滑爽,富有韧性,下锅不糊等特点,为《中国小吃谱》收辑品种之一。

  

  

金坛雀舌茶--“状如雀舌色绿润,回味甘爽香溢出”

  

金坛雀舌茶产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茶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茶条匀整、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栗香明显持久,汤色明亮、回味甘爽、叶底匀嫩。

  

  

历史沿革

  

金坛雀舌茶历史悠久,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谁把嫩香名雀舌,定来北客未曾尝。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1982年,金坛雀舌茶以县名和茶叶形状正式定名。
2012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金坛雀舌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5年,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和金骆驼奖名单出炉,金坛雀舌茶获绿茶类金骆驼奖第一名。

  

南山寿眉--“撞钟山鹤起,煮茗石罂香”

  

南山寿眉产于江苏省溧阳市横涧李家园茶场,这里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土壤湿润,适合种茶。此茶因形微扁略弯,似老寿星的眉毛,而得名“南山寿眉”。

  

  

历史沿革
1985年,李家园茶场开始创制南山寿眉,1986年通过技术鉴定。
2003年,南山寿眉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2004年,南山寿眉被选入“中国名茶志”。

  

天目湖白茶--“色泽绿润形略扁,栗香馥郁味鲜爽”

  

天目湖白茶是江苏省溧阳市的特产,外形细秀略扁,色泽绿润,透显金黄;内质香气栗香馥郁,汤色鹅黄,清澈明亮,滋味鲜爽且醇。

  

  

历史沿革
溧阳种茶的历史始于宋元,兴于明清,盛在当代。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溧阳市把茶叶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促进了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江苏省重点产茶县(市)。
20世纪90年代,白茶从天目山脉零散分布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以来,溧阳茶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阳湖水蜜桃--被誉为“太湖仙果“

  

阳湖水蜜桃产自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有太湖仙果的美誉,拥有长达800年的栽培史。其皮薄肉厚、甘甜鲜美、玉露怡人,堪称时令仙果、馈赠佳品。多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名优农产品,并连续荣获第三届、第四届“神园杯”省优质水果金奖,获得国家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称号,成功注册为地理证明商标。截至2014年,“阳湖”水蜜桃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产量近2万吨,除了畅销省内之外,还远销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

  

  

焦溪翠冠梨--产自文明古镇的“六月雪”,汁丰味甜惹人喜

  

焦溪翠冠梨是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焦溪镇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平均单果重250克,可达325克,果皮细薄,果肉细嫩而松脆,味浓鲜嫩,汁丰味甜,耐贮运。由于其果肉为雪白色,人们又称它为“六月雪”。

  

免费咨询
免费获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