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喝酒是为了消遣,或者“适当喝酒有益健康”也可以说是喝酒的借口。对于酒精,我们能不喝则不喝,能少喝则少喝,并没有“适当喝酒利大于弊”的说法,也就是说,没有一个阙值可以保证喝酒的利处是大于弊处的.去年的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提到“只有不喝酒,才能把喝酒的威胁降到最低”。可能有很多朋友还是有异议的,尤其是喝了很久的朋友。他们一直认为少喝酒对身体有好处,因为喝了酒之后,真的感觉血液流动加快,新陈代谢加快,全身发热。这就是常说的“疏通经络,促进血液流动”。
喝酒确实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前面提到的,酒精可以促进“交感神经”的兴奋,促进肾上腺素的活跃分泌,增加血流量,暂时使身体健康。但与此同时,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危险的做法。研究还发现,酒精可轻微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呈正相关。也就是说,饮酒实际上可能会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但另一方面,饮酒会增加脑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病率,酒精会对肝细胞造成严重损害,对人体DNA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一般来说,酒精虽然有一些优点,但它的缺点更多的是压过它的优点,最终表现出的结果还是弊大于利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戒酒。有句话说:哦,让一个有精神的人去他喜欢的地方冒险吧,如果你不喝酒,生活会少很多乐趣。我们可能更倾向于妥协,喝点小酒,让大家关系好一点,让自己好受一点。但同时,我们也要为这份健康付出一小部分,这样的生活可能是最满足的。酒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之一,也是餐桌文化必不可少的元素。虽然喝酒确实对身体不好,但在其他方面却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或者缓解尴尬的气氛。有时候可以“借酒浇愁”,也可以“借酒浇愁”。有了酒的存在,生活的色彩更加丰富。但即便如此,还是要强调可以少喝,所以尽量少喝。我们可以在春节假期和亲朋好友的宴会上喝点酒。
那么怎么喝比较合适呢?根据《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以25g为限,女性以15g为限。25g酒精相当于750ml一瓶啤酒,450ml一杯红酒,约2盎司白酒。女性饮酒量最好减少一半,最好选择酒精饮料,避免烈酒、白酒、洋酒。这并不是说每日按照这个摄入量对身体的威胁就小,这是如果要喝酒的话,每日的限定量是如此.不要养成每天喝酒的坏习惯。不完全统计,如果每天酒精摄入量小于10g(约半瓶啤酒、半杯红酒、8元白酒),40岁以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不到1%。如果膳食指南中建议每日饮酒量,则升至7%,如果饮酒过量,则升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