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以南约9公里的大河河南岸,有一座距今2000多年历史的汉代古墓。墓主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始建于公元前西汉的昭君墓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也被历史学家称为“清陵”。
昭君墓为什么被称为“绿墓”?相传每到深秋,四野草黄的时候,只有昭君墓是鲜黄绿,草绿如菌。因此,它被命名为“绿色坟墓”。不过,也有传说说这个地方只是王昭君的衣冠冢。由于没有考古发掘,王昭君埋葬的具体地点无法确定。
众所周知,王昭君是古代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人称“雁”。昭君是汉元帝时选入宫的。宁宁元年,也就是公元前33年,汉朝的南匈奴人呼韩邪单于进入长安朝觐汉元帝,要求自己做女婿。昭君听说他主动请缨,被任命为胡宁阏氏,留下了著名的“昭君出塞”。
不可否认,昭君出塞对当时的中匈两国都是一件大事。呼韩邪单于昭君名叫胡宁阏氏,是汉胡友谊的皇后。关于昭君,在中国历史上,她不仅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谊事业的伟大女性,也是普通百姓中美的化身。
昭君出塞的影响,不仅在当时政治上可见一斑,在民间也可见一斑。昭君离堡反映了当时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在今呼和浩特附近的汉城、包头附近的西汉晚期墓葬中出土的“万岁千年”、“长乐不尽”等瓷片,表现了长城沿线各族人民对何昭君出塞的热情赞美。
昭君墓最早的记载见于盛唐李白、杜甫的诗中,如李白的《留青冢造人》,杜甫的《她今已成了黄昏中的青冢》,白居易的《青冢》首诗。可见,昭君墓不仅早就存在,而且广为人知。“绿色坟墓”更多时候成了一种象征性的存在,令人失望。
轰动全世界的昭君出了要塞,但结局并不完美。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后,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按照“父死妻亡”的匈奴习俗,改嫁呼韩邪单于长子阏氏。
据史料记载,昭君死的时候,埋葬仪式是按照匈奴习俗举行的,非常隆重。棺材保险库,更别说方圆了。云五百瓮酒,杀十万羊,退犊,川内吃喝,人情如海。一百英里的铺路?毯子,稳稳地走。五百里金银胡瓶铺,无处废。单亲投降,各部落都来了,国化为仪,于是昭君(君)下葬。这些都是当时昭君死后葬礼的庄重性的记录。据说,汉武帝萧艾还派杨绍正去单于那里吊唁。
如此隆重的葬礼体现了匈奴对昭君的怀念,也代表了昭君西藏之行给中匈两国带来的积极意义。正如近代史学家简伯赞所说:“王昭君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种象征,一种民族友谊的象征;昭君墓不是陵墓,而是民族友谊的历史丰碑”。
今天,昭君墓不仅是人们缅怀和祭奠王昭君的文物,也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昭君墓现在是国家AAAA旅游景点和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8月5日,昭君文化旅游区扩建工程竣工,景区增至683.5亩。看着昭君和雕像,我不禁想起杜甫的诗:她出了紫宫,入了大漠,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