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对人们来说是古老而罕见的。
70年的葡萄酒,刚刚好。
水清酒美。安久位于赤水河下游的土城镇。
12月10日,贵州安酒厂70周年庆典在习水举行,安酒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安信酒业品质再进化――季克良、金等行业领军人物组成的“品鉴梦之队”一致给予安信酒业品质极高的评价;
安信酒在“老字号”中展现新风貌――贵州“两大历史名酒”名片越来越亮;
安信在“老名酒”generate中产出“新能源”——重阳下沙2.4万吨,短短一年产能翻番,全面进入2万吨酱香酒俱乐部;
…………
回顾安久走过的70年,曲折与辉煌相伴,唯一不变的是对品质的尊重和品牌历史文化的积淀。
现在看来,安久只是脱下了饱经风霜的外衣,变成了鼓舞人心的“作训服”,以返璞归真的状态迎接了一个全新的未来。
品质:筑起“压舱石”,不畏严寒,以此为荣。
70年的成长经历,葡萄酒诠释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法宝。现在是,将来也是。
一直以来,安酒传承了千年积淀的“12987”工艺,精心酿造每一滴优质安酒。
“传承不是盲目照搬,而是尊重传统工艺,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让传统工艺不断进化,使之更适合安酒的酿造”,安酒相关负责人表示。
“5个100%,不惜一切代价5个”是安久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安久人品质的伟大创造。
贵州安酒产品展览会
所谓“五个100%”,是指贵州安酒保证每一瓶贵州安酒“100%赤水河酿造,100%红缨糯高粱,100%' 12987 '酱香古法,100%土锅5年,100%家酿”。
而“五不惜”,就是贵州安酒在过程控制上,“原料不惜,工序无数,酿造不惜,贮存不惜,陈酿不惜”。
有业内人士评价,“贵州安酒不择手段,为消费者酿造一瓶高品质的酱香酒。”
就在上个月,安久启动了春节“百日会战”动员大会。从生产、市场、品牌等各个方面出发。我们集中精力让贵州安酒在渠道上动起来,在市场上火起来!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市场化的活动。其实也是安久对品质自信的含蓄表达。
“质量不够高。无论怎么扩大生产,加强市场行动,加大品牌推广,市场和消费者都不买账。一切都是徒劳。”是品质营销的起点,这几乎成了白酒从业者的共识。
安久敢于在春节消费旺季前亮剑,无疑是安久对其品质高度自信的表现。
无独有偶,在安久70周年庆典前夕,其精心组织了一场以品质为核心的“考试”,而参加考试的正是安久本身:安久邀请了以茅台集团原董事长、总工程师季克良为代表的15位行业顶级专家,以及中国白酒知名专家、贵州省著名白酒专家、安久集团原总工程师金惠元组成品鉴团,对安久(经典)主要产品进行品评,并
从品鉴团的阵容来看,涵盖了行业领军人物、国家级酿酒师、贵州葡萄酒名家等。业内人士将其视为品鉴界的“梦之队”,这都说明了安久对其品质的极度自信。
15位专家通过专业对比和反复品鉴,最终给予安酒以下专业评价:“贵州安酒:微黄透明,酱香突出,清香舒适,酒体醇厚,圆润和谐,空杯留香持久,大曲酱香型酒风格明显”。
从“梦之队”的品鉴结果来看,安久向市场和消费者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这一刻,不禁让人回想起安久在70年间“坚守长久原则,用心与时间做朋友”的远见卓识。安酒的这个“朋友”也算是“给桃报李”,用优质的酱香酒回馈安酒,让安酒以后在征战酱香酒市场时有了最锋利的武器。
品牌:耕耘“营养土”,喝一杯70年安酒。
醇厚的酱香回荡在舌尖,一段可追溯的历史浮现在脑海,不禁让人赞叹。原来,安酒70年的历史,和醇香的酒味一样厚重。
1930年,出身中医世家的周少成根据祖传中草药制曲秘方,采用贵州民间传统制曲发酵技术,精选百余种中草药,合成百味粉,粉碎后与麦麸混合制曲。
同时,通过与华茂、猫王、赖茅等名酒的反复比较和品鉴,以及对茅台镇酿造工艺的摸索和学习,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醉方群”终于酿造出了“半城香”的精品佳酿,被当时的葡萄酒爱好者誉为“安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国家投资对“醉民”进行扩建,命名为国有安酒厂。
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酿酒大会上,贵州安酒是贵州两大名酒之一,另一个是茅台。
此后,安久又于1963年、1979年、1983年、1986年连续被授予“贵州名酒”称号,成为“贵州老八”之一。
1986年,贵州安酒产能突破万吨,成为当时中国破万吨的六家酒企之一,也是贵州省最大的酿酒企业。
1988年,贵州安酒集团成立,中国第一家白酒集团就此诞生,同一年,贵州安酒获得世界包装权威荣誉――“世界之星”奖。
1989年,贵州安酒在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优质酒”。
时至今日,安酒依旧荣誉不断,2021年“贵州老字号”振兴发展会上,贵州安酒入选“首批贵州老字号”企业。
…………
安酒,用70年时间积淀起底蕴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安酒品牌化发展培厚了“营养土”,同时,也赋予了安酒深厚的品牌内涵。
贵州安酒 (建厂 70 年纪念) 发布仪式
现在看来,“贵州两大历史名酒”的品牌定位,昭示着贵州安酒骨子里的基因。
把“贵州两大历史名酒”作为品牌定位之后,贵州安酒通过不同渠道向外界传达其在贵州白酒发展历史上的辉煌过往,以及附着于产品之上的丰富品牌文化、厚重历史底蕴。
今年7月,安酒牵手姜文,标志着安酒进入品牌代言人时代,随后安酒陆续在全国布局姜文代言贵州安酒的平面广告。
11月,安酒精心策划“安心雅宴”大型高端品鉴会,在打响百日会战的同时,持续向消费者输出品牌认知。
从今年4月携手习酒举办圆桌会议,释放出崛起讯号起,到签约姜文“子弹上膛”,再到此次打响“品牌战略升级战”,安酒的品牌建设,有规划、有步骤,循序渐进、扎扎实实。
针对新的发展环境和规划,安酒在今年顺势提出打造“中国酱香白酒核心头部品牌”的目标,并力争“半年之内让全国都知道,两年内让酱酒人群都喜欢”。
安酒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安酒还将依仗厚重历史文化底蕴赋予的品牌内涵,在全国不同的媒体渠道大量投放广告,实现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飞跃。
产能: 构建“护城河”贵州安酒所在的赤水河流域,聚集了茅台、习酒等多家酱香型白酒头部企业,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最具成长力、最具发展潜力、名优白酒最集中的区域,是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集聚区。
此外,酱酒热的发酵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双重背景影响下,酱酒产业“产能决定规模、吨位决定地位”的铁律依旧没有发生改变。
这对坐落在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集聚区的安酒来说,是利好,同时也是挑战。
利好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目前的市场依旧缺乏优质的酱香酒,而安酒用“长期主义”“5个100%”“5个不惜”凸显其对品质的重视,并获得有“品鉴梦之队”之称的专家团背书,向外界释放出安酒质量经得住市场和消费者严格考验的信号。
安酒近两年来持续进行产能扩容,一来是可以不断夯实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二来则是等到安酒产能周期释放,能够保证有足够多的优质酱酒满足市场。
2020年4月,“安酒赤水酒谷”计划正式开启。
“安酒赤水酒谷”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建成后将实现年产3万吨大曲酱香制酒、6万吨优质高温大曲,以及18万吨陶坛储酒的综合体量,届时将成为“赤水河酱酒核心产区”的一张新名片。
酒谷位于赤水河畔,河水串联各地块,被南北向走势的山体包围,呈带状布局。周围植被丰富,云雾缭绕,酒谷作为点缀,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建成后将创造出生产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生态酒谷。
可以预料的是,在赤水河畔精雕细琢的“安酒赤水河谷”建成后,不仅将成为贵州酒旅融合的又一示范点,也将逐渐构建起安酒角逐酱酒市场的“护城河”。
目前,“护城河”正不断被加固。
今年重阳时节,安酒下沙2.4万吨,这意味着安酒仅用一年时间,就跃居至2万吨酱酒俱乐部……
“你只管在前线冲锋陷阵,我在后方保证弹药充足”,百日动员大会上,安酒相关负责人对营销工作人员发出了这样的号召。
等到安酒近几年的产能释放之时,与整个酱酒行业产能释放基本同步,届时,安酒是否有处理矛盾的能力,将“弹药”稳定的送上前线?
面对这样的矛盾,众多行业专家一致表示:“酱酒产能表现可概括为‘短期无风险,中期有压力,长期看发展’”。
酱酒的产能扩容、品牌建设和消费培育是三位一体的,现在市场中讨论的“酱酒产能矛盾”,核心在于品牌建设和消费者培育的速度,与产能扩容速度不均衡。因为酱酒的品牌建设和消费培育是长期过程,不能单靠速度和规模一蹴而就。
这对坚守“长期主义”的安酒来说,完全能够在产能释放周期内,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加强消费者培育。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从目前安酒密集布局品宣和消费者培育的举措来看,其已经走在了前列,并力争实现产能释放和品牌建设、消费者培育三者同频共振。
而对于安酒是否能够在产能释放之时将“弹药”送上前线,且拭目以待!
- 上一篇:川富酒业,川富酒好吗
- 下一篇:山西汾酒合计持仓占比达33.54,山西汾酒合理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