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独自出现在茅台专卖店。他拿着两瓶茅台酒走出了商店!
网友说,不知道,他是指导价1499买的吗?
为什么年轻人不喝茅台?
季克良在一个节目中说,“还没到时候。二十多岁的孩子在玩。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酒!”
季克良说,我已经喝了两吨茅台酒了,早上一两,中午两两,晚上三两!这是我的极限!
有个有点事的人算了一下,两吨茅台零售价:600万,出厂价200万!
网友说年轻人不懂酒不懂事?本质上不仅仅是因为没钱买不起,茅台!
他说,茅台酒含有1000多种微量成分!
这引起了大家的吐槽,说,这个微成本是什么成分?
茅台越卖越贵,但销量却越来越好。这是怎么回事?
换句话说,为什么茅台涨价了,它更受欢迎了。
那是因为:茅台已经是一个具备社交属性、营销潜力、内容和话题能力、跨界连接、跨平台流量分发、无平台约束的超级IP。
这也是一种连接能力,实现了溢价和商业变现。也就是说,在你不知道如何投资和保值资产的时候,在买股票和房子已经不能增值的时候,茅台能够保值增值,就已经是金融资产了。
茅台长期的奢侈品营销,数量控制,价格控制,有意识的长期培养的结果;可谓是高层次的营销策略!
都说品牌背后是文化,茅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既然沉淀了这么多年,既然是文化现象,当然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
茅台镇本身的地理位置,不可复制的微生物环境,7.5平方公里的核心产区,都是不可替代的。再加上茅台的酿造工艺和储存要求,没有办法增加数量。出厂前必须存放三年。
再有就是长期品牌经营和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对于茅台来说,不是经销商和终端推荐多少,而是客户自己要回购。其实消费者喝的不是一瓶或者几瓶茅台酒,而是喝什么?面子,文化?还是别的?
茅台酒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一部分,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巧合和体现。
买的不买,喝的不买!这在中国确实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人把喝酒作为一种礼物,一种交流的手段,但正是这种除了目标消费者,永远不会喝茅台的人,把品牌所涉及的梦想和品牌价值传递出去,让他们买下来交流和沟通,让真正的饮酒者彰显自己的价值和身份。
卖产品总会让客户对你刮目相看,而卖梦想会让客户更加关注品牌以及品牌带来的附加值。
但是,最终茅台酒还是要回归消费。酒是用来喝的。如果变成了金融产品,就失去了原本存在的意义!不是吗?
如何看待茅台这样具有社会属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