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是最难用墨和砚写的。原因一是纸的定义不明,二是评价纸的性能没有统一的标准,再就是纸的图片难找。
难的就写,或者按照时间顺序总结文房四宝中最重要的一篇论文。
一、书写载体先秦时期,在笔、墨、砚之中,纸的发明是最晚的,但也是最重要的。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在纸发明之前,人类习惯在各种载体上书写和绘画,最早的是岩画,即描绘石器时代人类留在洞穴中的遗物。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陶器上绘画。
在商代,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写在骨头和龟甲上。
周代青铜器成为文字的载体。
还有石材,古代的石鼓文刻在周朝的石鼓上。
魏晋以前,简牍是中国最常用的书写材料,因为竹子和木易容易获得,价格低廉,制作简单,易于书写,便于保存。
但是竹简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毕竟体积大,不方便携带。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重达120斤。西汉东方朔的上策是汉武帝。一篇文章用了三千根竹简,要两个壮汉抬入宫中。由此,竹简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另一种材料是丝绸面料制成的丝绸。双丝精丝又叫“缫丝”。因其质高量轻,成为贵族喜爱的书写材料。湖南发现了现存最早的战国帛画和帛书。古人也把缫丝称为纸。《墨子》中说:“自古以来,书契用竹简,纸简称缫丝。”丝绸柔软,便于携带和裁剪,但它的缺点是价格昂贵。
在纸发明之前,竹简和丝绸是最常用的书写材料。
二。西汉时期纸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之前一般说蔡伦在东汉就造了纸,但现代考古已经证明,中国人早在蔡伦之前的西汉就发明了纸。
纸的定义是有争议的。一般标准是:1。原料为植物纤维;2.纤维板是手工制作的;3.具有实用价值。然而,在制造过程中存在争议。
目前考古发现了一些西汉的“纸”。
1.甘肃居延的“金冠纸”。
1973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在额济纳旗汉代居延遗址出土了“金通纸”。考古学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研究被认为是“纸”的雏形。
2.陕西Xi安的“灞桥纸”
1957年,在Xi郊区灞桥砖瓦厂遗址上发现了一批汉墓,三面铜镜下出土了灞桥纸。西汉在汉武帝之前。
有研究认为是乱丝、线头等纤维堆积,长时间被重物挤压,形成片状,不能视为纸。
3.新疆“罗布淖尔纸业”
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璧在新疆罗布淖尔出土了“罗布淖尔纸”和刻有汉武帝宣帝年号的竹简。
这张纸现在不存在了。认为是西汉时期的粗麻纸。
4、陕西扶风中烟村纸
1979年发现西汉窖藏,发现汉代宣帝时期的皱纸。以为是胚胎纸。
5、放马滩纸质地图
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墓出土了一张河间野合、荆时期的纸质地图。它位于死者的胸部。纸张又薄又软,由于潮湿只剩下不规则的碎片。出土时呈黄色,纸张光滑平整。河流和山脉是用细黑线画的。纸是用麻做的,是早期的麻纸。
总之,中国在西方已经有了纸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