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盒小盒的商品礼盒,里三层外三层的快递包裹,产生白色垃圾的外卖餐盒……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过度包装现象“重现”,花样不断翻新。过度包装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困扰,也成为关系到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现实问题。
对于商品来说,包装起着包裹和装饰的作用。历史上,包装材料一般取自自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包装材料逐渐向纸、塑料和玻璃转变。同时,印刷、绘画等工艺的发展有助于包装更加美观。因此,包装的功能也丰富了。如今,包装设计和制作的水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商品的价值,也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尤其是在网购的趋势下,包装已经成为快递运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保护商品、避免损失有着特殊的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过度包装的问题?事实上,无论是华而不实的礼盒包装,还是包装过紧的快递物品,都没有办法绕开商家趋利避害的心理。对于商家来说,面对产销同质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产品质量,不如在包装上下功夫才算“划算”。一些消费者对此深有感触:如果质量相近的商品包装更加精致华丽,价格往往会高一点。为了寻求更高的利润,一些商家倾向于重包装,轻产品,甚至过度包装。此外,在快递运输中,一旦货物损坏,商家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损失。为了保证货物完好无损,分层包装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从长远来看,过度包装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过度包装消耗大量纸张、胶带、塑料泡沫等材料,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多余和过剩包装的回收利用率低,尤其是胶带、塑料泡沫等一次性包装材料往往被丢弃,这类垃圾难以处理和降解,容易对水、土壤和空气造成长期污染。此外,一些劣质包装含有塑化剂、重金属超标和有毒有机物,容易通过皮肤接触损害消费者健康。
其实过度包装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已引起社会关注,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行动。去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开展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去年10月,《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规则》发布,意味着快递包装产品有了绿色认证门槛。今年3月,《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明确了包装选择的要求,提出了建立和实施包装管理制度、按规定使用环保材料、包装减量化措施。同时,鼓励寄递企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回收流程,回收包装物。种种措施有效遏制了过度包装现象,推动绿色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日常包装虽小,却是关系到行业绿色发展的大问题。过度包装的问题很难解决。监管部门、商家、消费者还是需要共同努力,不要抛弃琐碎的、长远的成果,从源头上减少过度包装,让“轻包装”、简易包装、包装回收成为新的社会潮流。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