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贵州,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茅台酒。
茅台酒是贵州三宝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誉为“国酒”。以至于市场上流传着一句话:“中国有两种白酒,一种是茅台酒,一种是其他白酒。”
众所周知,茅台酒产于贵州省遵义市赤水河畔的茅台镇。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茅台酒生产的历史并不长。它始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相对于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凤酒,显得“嫩”。但茅台酒在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在红色基因的加持下,逐渐变得“珍贵”。
反正茅台酒味道怎么样?好吃吗?这些问题我都回答不了,因为我没尝过。但是茅台酒创造的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2019年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贵州茅台收于1150元,以1.44万亿总市值排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平安之后,位列沪深两市第四。
茅台酒对地方经济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2018年,茅台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3万元和1.39万元。茅台镇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中排名第81位。
茅台还创造了哪些故事和奇迹?拿出手机,打开今日头条APP,在顶部的搜索框里搜索“茅台”。关于茅台酒有很多信息和故事:
除了众所周知的茅台酒,贵州还有哪些二宝?
一是贵州大方县的漆器。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隶属毕节市。从明朝开始,大方县就开始生产漆器。当时,传说中的贵州夫人,在贵州担任慰安使的佘湘夫人,曾以漆器向明太祖朱元璋进贡。
到了清代,大方漆器日趋成熟和完善。与北京漆雕、山西云雕齐名,成为举世闻名的工艺品。
1915年,大方漆器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众所周知,茅台酒获得了本届世博会的金奖。其实大方漆也拿过奖牌,但只是银牌。
2008年,大方漆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数百年来,大方漆器作为贵州最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创造了无数辉煌,如今却面临失传的尴尬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方漆锁使用的原料生漆容易引起过敏性皮炎,让人敬而远之。所以,大方县曾经形成的“漆街”,从南到北只剩下几家厂家了。
第二种是贵州玉屏县出产的笛子。
玉屏县是贵州省铜仁市下辖的一个县。玉屏县出产一种独特的茭白,结长,肉厚,基本同根,只有一个人拇指粗细,特别适合做笛子。
早在明朝永乐年间,玉屏县制造的笛子就颇有名气。明清时期,玉屏笛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室。
2015年,玉屏小弟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此后,人们把在世博会上获奖的茅台酒、大方漆器、玉屏笛子称为“贵州三宝”。
玉屏笛经历了选材、制坯、雕刻、成品四道工艺流程。有几十道工序,缺一不可。最后,还要在笛子表面雕刻古色古香的诗画,在管身刻青铜色的图画。全程手工制作,做工精致,音色纯正。由于产量少,极为珍贵,是馈赠亲友或收藏价值的绝佳工艺品。
2006年,玉屏笛子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贵州三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