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是我国特有的蒸馏酒,也是我国传统的饮料酒。中国的白酒生产历史悠久,自然,白酒所蕴含的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一杯白酒,里面饱含着七种文化,它的寓意是什么?今天,边肖以酱香酒为例,探讨白酒的七种文化。
1.历史悠久的种植文化
众所周知,酱香酒是最能代表白酒非凡价值的。以茅台为例,酱香酒的诞生是从红高粱和重麦穗开始的。伴随着这片土地从野蛮走向文明,他们让生命的长河永远流淌!
《本草纲目》有记载“北方种玉米,以备粮荒,牛马余粮,已耕四千九百年。”一般认为,古代被称为“玉米”的高粱起源于非洲,起飞于中国。它是中国最早栽培的谷类作物之一,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因其味涩、质地粗糙,一般不作为主食,但产量高、易保存,仍是北方农民饲养家禽的主要饲料之一。
小麦的种植范围与中华民族的扩张同步扩大,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发展过程。最早出现在西北地区,商周时期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种植。盛唐时期,小麦成为中国南方等地餐桌上的尊贵客人。
2.神秘的存储文化。
俗话说“酒是陈的香”!这种特质在酱香酒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经过一年的生产周期,酱香型白酒不是立即装瓶销售,而是在专业的储存环境中储存三年以上。通过时间的沉淀,不利因素挥发,有利因素生成,进而交融。
酱香型白酒的老熟只能在陶坛中实现,因为陶坛透气性好,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进入坛内,与酒产生微氧循环,加速酒的酯化、氧化、还原反应,有效消除醛类、硫化物等物质,减少辣味,增加酒的香气。在陈酿过程中,甲醇等有害物质得到有效挥发,酒变得醇厚。空气和酒通过陶罐相互融合,产生陈年香气。
经过三年以上的陈酿,酱香型白酒才能进入勾兑工序。酱香型白酒的勾兑必须坚持“以酒配酒”的原则,即贮存时间较长的老白酒可以勾兑,勾兑过程中不能添加其他任何附加物质。酱香型白酒的独特风味是通过陈酿过程产生的。
3.别出心裁的酿造文化
酱香型白酒最重要的酿造原理可以概括为“12987”。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蒸馏。正是这一道道严谨的工序,保证了酱香型白酒的独特风味。
4.积累了厚重的养生文化。
中医理论认为,舌尖为心肺经,舌中为脾胃经,舌根为肾经,左右为肝胆经。酱的香气可以提神健脾,甜的可以保护脾胃,酸的可以护肝养肝,苦的可以养心养神。另外,喝了酱香酒不口干,按《说文解字》,舌头上的水是“活的”,是生命最好的象征。所以酱香酒的食疗作用符合汉代名医张仲景“护胃气,藏津液”的主题,《伤寒论》。
同时,据相关科研资料显示,酱香酒中的酚类化合物是其他酒的3-4倍,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53%左右的酒精含量是最科学的酒精浓度。另外,存放三年以上,酒精度高而不强,刺激小,有利于身体健康.
5.微妙复杂的政治文化
C
“酒之德,久矣。古代哲学家颜地皇帝是一种神,他决定以人帮助所有国家,不仅是酒,还有酒。所以天上挂着酒星的光辉,地列酒泉之郡,人有酿酒之德。没有千杯不欢,和平无从建立;孔颜不能算圣;樊哙解至二红门,不饮其肩酒,不能激其怒。赵智思养他,他在东方迎主人,不饮酒不能激起他的愤怒。高祖还没醉到砍白蛇,所以也不能让他精神顺畅;景帝不醉唐吉,中兴无门;袁盎没有酒精和醪糟的力量,逃不出他的生命;国家不暖就没办法解决问题。所以,李生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屈原却身陷楚地。从道理上来说,酒为什么会输给政治!”
这段话举了历史上从古代帝王到西汉时期以酒促政的例子;酒可以建国兴邦,可以帮助王侯将相建功立业,可以让政治家做出明智的决策,可以让圣贤离不开酒.说明酒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
6.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数千年来,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经》305篇中有40多篇与酒相关,诗仙李白流传下来约1000首诗,关于饮酒的就有170首,诗圣杜甫现存诗词1400首,与酒有关的约占300首之多,翻开我国的文学史,历代诗词,有关酒的描写比比皆是。
东晋陶渊明视酒为“佳人”、“情人”、无夕不饮;领一代风骚的曹操,最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常和建安七子一起,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羁縻北朝、生平萧杀的庾信,有“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等饮酒诗14首,以酒寄情,缠绵悱恻。
还有苏轼、李清照、陆游、马致远……数不清的名人雅士,数不清的妙笔佳作,字里行间无不飘逸着扑鼻的酒香和绵延的诗酒情怀。
以上这六种文化可以说底蕴十分丰厚,并且从中也散发了白酒的无限魅力。希望更多爱酒懂酒的朋友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白酒,真正了解属于白酒的文化,领会白酒带来的精髓。